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唐》第890章:翻手未必雨
“護送太子速速離開……”

 侯砼一面嘶吼著下令,讓部下護持著李豫退出河谷,一面又盡可能的組織防線,以為李豫的安然離開拖延更長的時間。org派出的探馬沒有一個人活著回來,侯砼很清楚,若探馬的非鳴笛他們恐怕迎面撞上這股身份不明的強敵還不自知呢。

 他們這些人以東宮六率為主,後來又補充了沿途征召的甲兵,雖然有數千之眾,但卻是一群幾乎沒有陣戰經驗,臨時拚湊而又無法默契配合的烏合之眾。

 “布陣,布陣,違令者斬,無令後退者斬!”

 到了這緊急關頭,侯砼試圖以一連串的斬字來維系軍陣的完整,但他的努力顯然是徒勞的,震驚於奔雷般轟鳴而來的騎兵,所有人的臉上、身上、內心裡都充斥著難言的恐懼。山谷的曲折處阻擋了他們的視線,看不到騎兵的面目,但這種未知的恐懼更使人膽顫心驚。

 就連侯砼都緊張的嘴巴發乾,緊握著陌刀的刀柄的雙手因為過度用力而變得發白。

 他在禁軍中的資格雖然不低,但真正的野戰並沒有參加過幾次,十幾年前在邊軍任職時,也沒經歷過打仗,因為家族的蔭蔽很容易就扶搖直上,被調回到長安十六衛的禁軍中任職。

 顯赫的家族為侯砼升遷所提供的助力是無比引人羨慕的,可到了現在卻成為他最大的短處。如果當初是一刀一槍從戰場殺出來的,此時怕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說到底,侯砼也是個精於官場權術,而弱於臨陣經驗的武將。但不論如何,他還有著最基本的為臣之道,為了太子能夠安然的躲避這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寧願犧牲自身。

 未曾交戰,上至侯砼,下至普通軍士,沒人認為他們會贏得這場遭遇戰。自從孫孝哲攻破潼關,在關中大肆橫行燒殺搶掠以後,唐朝禁軍的脊梁骨算是徹底被打折了,任何風吹草動都使他們本能的趕到畏懼,第一反應不是迎敵而上戰勝敵人,將敵人踏在腳下,竟是想著此戰必敗,沒有獲勝的希望……

 好在他們還沒有墮落成一群望風而逃的懦夫,明知必敗,就算瑟瑟發抖,也都留在了軍陣內,等待著接戰的那一刻。

 終於,大股的騎兵轉過河谷的曲折處,陸陸續續的出現在他們面前。

 侯砼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這明顯不是唐朝隴右的邊軍,竟是吐蕃人的騎兵。

 悔之晚矣!這是侯砼最捶胸頓足的,原來那些“逃兵”所言句句都是真實的,吐蕃人已經攻破了的防線,正往隴右腹地逼進。由此,他的心頭也在陣陣抽搐,滴血,想必鎮西軍和杜萬全也都凶多吉少了。

 吐蕃奇兵並沒有給侯砼太多思考的時間,很快就已經奔到距離他們只有幾十步的距離。侯砼如夢方醒,大聲喝令:

 “弩箭齊發!”

 就算東宮六率是一群烏合之眾,但裝備卻都極是精良,威力巨大的蹶張弩弓弦嘭嚓作響,上千支弩箭,雨一般的攢射出去,登時便砸倒了一片吐蕃奇兵,就好像一塊巨石砸落洪流中濺起的團團浪花一般。

 但巨石再猛,也無法阻止咆哮的洪流滾滾向前。訓練有素的唐朝邊軍或許可以在敵軍距離己方百步時,直至抵達軍陣前可以開弓五次以上,但東宮六率的軍士隻來得及開第三次,吐蕃人的騎兵就已經近在眼前了。

 侯砼大喝一聲,血液上湧,雙目赤紅,將手中的陌刀擺在了攻擊位置上,做好了隨時接戰的準備。他知道,到了這一刻,什麽僥幸都無法指望,要麽殺退吐蕃人,要麽吐蕃人從他們的屍體上踏過去。

 “殺……”

 ……

 長安,一場兵變雷聲大,雨點小。宮變的第二日,張皇后便代天子召集百官,公布了太子李豫意圖犯上作亂的累累罪行,百官們雖然都知道李豫為人向來寬厚忠孝,絕不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惡事來,但礙於張氏的威權,竟也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為李豫說一句公道話。

 朝中百官也不是沒有願意為李豫說話的人,只是能說話的人都已經被連夜抓捕,投入了大獄之中,任憑他們在雨中喊破了喉嚨,除了獄吏,獄卒以外,又有幾個人能聽得到呢?

 宰相崔渙、京兆尹崔光遠等等太子一系和神武軍一系的官員均被下獄。原本看似平靜微妙的朝局陡然驚起了重重大浪,張氏這個原本並不怎麽顯山露水的女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展現了她驚人的手腕。

 不過,這才僅僅是開始而已,解決了李豫並非最終結果,只有擺平了領兵在外的秦晉,那才是扎扎實實的控制了朝野局面。

 張皇后顯然也十分清楚他們所面臨的局面,她的兩個兄弟極力勸說她立即殺掉秦晉留在長安的一眾擁躉,包括對李豫忠心耿耿的崔渙。但張皇后顯然另有想法,被兩個兄弟喋喋不休吵得頻頻皺眉,終於忍不住出言訓斥:

 “殺,殺,就知道殺人,今天你們將刀架在別人的脖子上,難道就沒想想,終有一天這刀也有可能架在你們的脖子上?”

 張安在兵變中領兵,表現異常勇猛,太子的黨羽在頃刻間就被他殺的作鳥獸散,因而自信心也極度高漲,對姐姐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的說辭十分不滿,撇著嘴頂撞道:

 “姐姐這是說甚話來?俺們兄弟被刀架在脖子上,還有誰來支持姐姐?”

 倒是張清心裡十分清楚他們此刻的處境,馬上從旁阻止兄弟的混帳話。

 “眼下不宜樹敵過多,除掉李豫便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秦晉畢竟手握重兵,這個臉咱們翻不起。當務之急是立普安王為太子,至於神武軍,隻宜分化拉攏,逐步瓦解,否則一旦撕破了臉,咱們未必是他們的對手!”

 張安撇嘴道:

 “難道現在還不算翻臉嗎?”

 “算嗎?李豫派人刺殺秦晉,咱們一舉廢掉了他,在情在理也是與其站在了一邊,只要把這些表面文章做的天衣無縫,以秦晉其人的性格,必然不會貿然行事。更何況,神武軍現在的處境也大有鐵索橫江的味道,河北有安賊余孽尚在殘喘恢復,關中又驟然變天。你說說,如果你是秦晉又該作何選擇呢?”

 在朝臣之中,張清一直是不顯山不露水的角色,李隆基在位時就曾評判其“平庸”二字,但此人也算官運不差,一直做到了太仆寺卿這樣的閑散清要之職。現在分析局勢又有理有據,毫無平庸之色,顯然此前一直在做韜光養晦,以麻痹世人。

 張安聞言思忖了片刻,便哈哈大笑:

 “三弟問的好,秦晉這廝現在可是進不得,退不得,與姐姐合作,怕是他最好的選擇了!”

 張清微笑不語,張皇后則面有憂色的問道:

 “分化拉攏神武軍一事,三弟可有謀劃了?”

 這才是張皇后最為擔心的問題,只要能分化瓦解神武軍,她也就再沒有什麽好忌憚的了。

 “姐姐放心,在半年之前我就已經開始謀劃布局,駐守潼關的裴敬,坐鎮河東的盧杞,都是重點的關注對象呢!”

 張安吃驚的看著弟弟,想不到一直低調的張清居然早就在暗中布局了。

 “盧,裴二人可有回復?”

 張清搖了搖頭,這讓張安大覺失望。

 “說了那麽多還不是空話!”

 “未必盡然,盧裴二人雖然沒有結實的回復,但也不曾翻臉,這就說明他們心中存著觀望的心態,只要咱們再扇一扇風,加一把火,說不定就會收到奇效呢!”

 張安立即問道:

 “該如何做,三弟就不要賣關子了!”

 宮變三日之後,天子詔書再次頒下,崔光遠等神武軍一系的官員盡皆無罪釋放,官複原職。與此同時,又晉封盧杞為禦史大夫,領河東節度大使。裴敬晉左武衛大將軍……

 是夜,京兆府大門緊閉,往昔的威權似乎也在一次兵變後漸漸消散,代之以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一處偏門悄然從裡面被推開,黑暗中有人影晃動便走了進去。

 “鄭將軍,大尹已經等候多時了!”

 日間天子詔書晉封了數十位官員,七成以上都是神武軍一系分布在各地的要員。鄭顯禮原本只是個軍器監丞,竟也在升遷之列,由一個小小的監丞躍升為左武衛中郎將。

 因此,京兆府中的仆役,便稱其一聲將軍。

 與崔光遠在後堂會面之後,兩人久坐無語,均是默然。想不到,太子居然敗的如此之突然,如此之快,以至於他們在緊急之下居然都錯判了形勢。

 “張氏用心險惡,欲以高官厚祿邀買人心,鄭某只怕有人抵受不住,背棄了秦大夫!”

 崔光遠尷尬一笑,張皇后晉升了神武軍一系的諸多官員,偏偏把他排除在外,說明什麽,說明他在人家眼裡,不過是個可以隨意拿捏的小螞蟻……

 “此事須得及早密告大夫,隻不知大夫會如何處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