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唐》第858章:大哉神武軍
秦晉所指的位置在汝陽和潁州一代,那裡是控扼都畿道與淮南之間的關鍵要地。其防備淮南的心思也是顯而易見的,越到了看似優勢的時刻,就更要時時警惕心。如果在緊要時被人從身後捅了刀子那就反為不美了。

 “淮南兵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如將淮西的叛賊趕到淮南去,讓他們也嘗嘗自家炮製出來的手段!”

 楊行本冷笑數聲,看不起淮南兵,又覺得僅僅是防備還是不夠的。秦晉思忖一陣,還是搖頭道:

 “咱們目前的處境還不能在這件事上有絲毫的馬虎,淮南能扯皮,神武軍卻扯不起,盡快了結這兩地的叛軍,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河北,如果將數萬叛賊在兩淮之間攆來攆去,難保不會有什麽意外閃失。”

 “也的確是如此!”

 一想到神武軍在台前平叛,身後還要時時防備為人捅刀子,楊行本就有些切齒。

 “尤其現在洛陽已經克複,某些人會覺得大勢已定,行事也未必會再有所顧忌!”

 楊行本又是一拳砸在案頭。

 “這些豬狗之輩,早晚有一日會將他們一個一個都收拾乾淨。”

 秦晉呵呵笑著問道:

 “你收拾得乾淨嗎?”

 這一問倒讓他愣住了,又忍不住反問自己,敵暗我明之下,殺得乾淨嗎?更何況這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收拾得一個算一個,總不能便宜了這幫陰險人!”

 “陰險人?”

 秦晉苦笑反問。

 “他們可不覺得自己是人,為了朝廷和天下安危,倒是大義凜然的很。”

 事實上,若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上去看待雙方,很難判定哪一方會站在道德的製高上。

 “這,這他娘的還有什麽比這更讓人憋屈的?什麽時候才能痛痛快快的大乾一場!”

 秦晉又是一陣沉默,以他對時下局勢的了解,那種摧枯拉朽的局面在數十年內是不可能出現的,朝廷和地方早在李隆基執政中期就已經出現了矛盾,而且這種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愈演愈烈。除此之外,更為麻煩的還有胡漢矛盾,李唐執政百年的光景裡接納了太多的胡人內附,又不能充分得將這些胡人漢化,這兩者部分彼此的糾纏在一起,都使得矛盾被無限放大加劇。

 而今,在這二者之上又產生了實質的軍閥威脅,在加上朝廷內部派系爭鬥,如此種種就好像一團亂麻,怎麽可能理出個頭緒呢?

 楊行本還是把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想得過於簡單,如果當真僅以殺戮就能一並解決這些麻煩,事情反而變得簡單至極了。

 但現實的情形卻是複雜多了,就像崔渙房琯這些人,在某些時刻能夠成為堅定不移的盟友,但換了某些時刻沒準就又成了可以掣肘,抑或是捅刀子的敵人。

 “大夫既然知道人在側,為什麽還要把房琯這個隱患留在身邊?送回長安去,任由朝廷裡那幫子混蛋處置就是了!”

 到此處,楊行本停頓了一下,似乎有所猶豫,但最終還是道:

 “以末將判斷,房琯此人早晚必為禍患,現在此人又大量與聞機密,只怕是為禍不啊!”

 秦晉道:

 “所以才讓你看著他。”

 楊行本不以為然。

 “何必這麽費事?萬一他把持了民營,倒打一耙……”

 對於他的這種擔心,在秦晉看來是大可不必的,民營有著健全的制度,又有專人負責思想工作,如果房琯僅試圖以摻沙子培植黨羽這種手段意圖謀劃不軌,那就有些異想天開了。

 在目前的情形下,民營制度甚至比神武軍更加的健全,許多條例執行得甚至比軍中更加嚴格。因為戰兵畢竟還要打仗,許多制度在關鍵時刻只能做權宜處置。而在這種健全制度下產生的民營,也不是某個人就能一手遮天,或是以個人影響力來達到某些不可告人之目的。

 再者,房琯在神武軍中和民營裡並沒有相應的威望,他之所以能夠在民營裡號司令,所仰賴的都是秦晉的信任,一旦信任不再就會如同釜底抽薪。

 即或如此,秦晉也沒有放松警惕,讓心思縝密的楊行本看住此人,則可將神武軍所得利益最大化。畢竟房琯在統籌民營上的確有過人之處,有了此人在,民營的成型度至少比此前快了三成。

 時間對神武軍而言是絕對稀缺的資源,民營的成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神武軍的進兵度。

 對於所謂戰爭的認識,秦晉從不以為這僅僅是兩方軍隊的交鋒,曠日持久的大戰之下更多的則是較量人力、物資、民心。綜合考量所有因素,只有各種因素相加之和遠遠大於敵人,才會將取勝的希望趨向於最大化。

 只不過秦晉的這些想法在神武軍中並非主流意識,所以他也很少提及這些因由,只是把所有應做之事列為條條框框的制度推行下去。

 而民營的存在,就是將各種有利因素集合在一起,如聚沙成塔一般,成為神武軍堅實的基礎。

 時人百姓八九成以上都是目不識丁的,相比於讀書人這些沒有受過教育的百姓則更容易被洗腦,倒不是秦晉有意搞什麽愚民政策,只是套用了他所熟悉的集體主義將所有人置於設定好的大環境下,進一步激其順從性而已。

 這就是所謂的千人同面,如臂使指。秦晉才不會相信什麽“民主自由”之類的狗屁制度會以先進的姿態令這個國家更有凝聚力和戰鬥力。

 政治本身是沒有善惡的,如果帶著個人情緒以一個個體的視角去制定和實施制度,那只會迷失在創建極樂世界的幻境中。真實的世界是殘酷的,只有放棄那些個人的道德觀念和喜好,才有可能達成最終的目標。

 所以,究竟是給百姓更多的自由還是更加嚴密的控制,這就很容易選擇了。就像現在的情況,如果給予他們過多的自由,只會使得百姓們成為一盤散沙,既不能為唐朝所用,也不會為叛賊所用。

 仗打到最後,就像割韭菜一樣,唐朝征一批民壯投入戰場,叛軍再征一批民壯戰場,打來打去受苦倒霉的還是這些百姓。可如果將原本散沙一般的百姓們組織起來,以揮他們巨大的潛能,雖然會失去了一定的自由性,然而卻因此保全了絕大多數人的性命……

 “大夫,大夫?”

 不知何時,薛煥已經站在了秦晉的面前。他這一陣失神想了許多事,最終不會有任何人任何事動搖此前就定好的策略。

 “何事?”

 薛煥躬身道:

 “將士們義憤填膺,都嚷嚷著要給淮南那幫狗賊顏色看看,不如出兵……”

 秦晉當即擺手,打斷了他的請命。

 “淮南的事你就不必理會了,召集部眾盡快修整,三日內即將啟程!”

 “啟程?啟程到何處?”

 薛煥大為驚詫,想不到這麽快就要有大動作,一時間也忘了背後捅刀子的淮南。

 “回河東去,對叛軍的最後一戰越來越近了,不必要的麻煩能不惹就要少惹。淮南一隅在根本上並不足以威脅到神武軍的根本,完全沒有必要動用武力!”

 其實,秦晉剛剛已經生出了一個想法,將民營波及到淮西和淮北,這種準軍事化組織將成為一道有力的屏障,只要淮南方向有所異動,就必然會陷入百姓汪洋的包圍之中。

 只不過想法是好的,但實施起來最大的問題還是時間,民營的組建並非一朝一夕可成,短則三五月,長甚至要一兩年的時間才可能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民營實施比較成功的地方除了河東以外就是關中渭水以北的幾個郡縣。其中,尤其以河東為最,畢竟有數年的積累,南部幾個郡縣的民營甚至於直接拉出去就是一支精銳之師。

 這也是秦晉重視河東的原因之一。那裡畢竟是神武軍的根基之地,是時候到河東去,將神武軍最精銳最核心的兩支力量重新整合起來,對盤踞在河北道的史思明做最後致命一擊。

 只是這個思路想想的確容易,付諸實施卻非易事。河北道的叛軍幾乎保存了叛軍半數以上的精銳,而且其中半數以上都是胡人,有著驚人的戰鬥力,他們與唐朝的百姓不同,原本就對中原朝廷沒有什麽認同感。唐朝強大的時候,他們可以在對強者屈服的基礎上歸附唐朝。可現在的唐朝已經被打成了滿地找牙的狗,失去了對強者的敬畏,這些曾經臣服的豺狗們再一次露出了他們的獠牙和利爪。

 秦晉和神武軍所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群人,與其此番北上是一次平叛大戰,倒不如稱之為與外敵所做的決戰。

 這種想法和唐朝中央內部的主流看法有些格格不入,在他們看來河北道不管是胡人也好,漢人也罷,都只是王師與叛軍之間的較量,將問題看得如此簡單,就等於錯誤的估計了形勢,又怎麽可能取得最終勝利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