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唐》第1148章:丞相有野望
原來秦琰就算到了吐蕃也沒有消停,竟翻過了吐蕃之南的大山,大破身毒國。信使此次返回長安,不但帶來了獲勝的軍報,還有身毒國的戰俘和特產。

 戰俘中有國王名號的便多達七個,至於身毒國的特產,無非也就是珠寶金銀一類器物,只是做工粗糙完全不能和唐朝工匠精雕細琢下打造出來的珠寶器物相比。

 不過,其中有幾把外形奇特的短刀卻引起了秦晉極大的興趣。明顯的異域風格並非這種短刀最大的特點,彎曲的刀身上布滿了行雲流水般的花紋。

 “下吏所見過的刀劍,其身都是光可鑒人,此刀為何如此奇特呢?”

 第五琦確實從未見過這種奇怪的短刀,雖然形製上與北方胡人的馬刀頗有些相似之處,但胡人馬刀做工粗糙不堪,遠遠沒法和面前此刀相比。刀身上的花紋渾然天成,刀柄上鑲嵌著各色的寶石,顯然並非凡物。

 秦晉用絲帕擦拭了幾下刀身,上面塗抹著薄薄的一層油脂,這是用來防鏽的,此刀從前的主人也定然對其極為珍視,只是現在它的主人定然成了秦琰的敗軍之將,說不定便在那些一同解來長安的俘虜中。

 “此物名為*,出自西域之西的極西之地,秦琰在身毒得到此刀,想來是經由波斯傳到那裡去的!”

 此時的身毒在宋以後名為天竺,千年後則被稱之為印度。

 第五琦的興奮點並不在這精美的*上,而是在於秦琰緊派副將領兩千人居然就在身毒滅十五國,俘虜人口數以十萬計,財貨不計其數。

 吐蕃地處高原,本就缺少勞動力,秦琰將虜來的人口帶到高原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大量被繁重勞動所牽製住的壯勞力。

 這些生在苦寒之地的壯勞力,在秦晉的眼中都是最好的戰士,僅僅用作勞動實在太為可惜。

 第五琦忽然意識到了什麽,脫口道:

 “丞相難道打算調吐蕃兵解河西之圍?”

 秦晉笑著點了點頭。

 “按時間掐算,秦琰的吐蕃兵現在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丞相府的公廳內不知何時在屏風上掛起了巨幅的地圖,東部從長安開始詳細一直延伸到西域的河中之地。所謂河中之地,亦即是千年之後的中亞兩河流域。

 那裡是唐朝勢力范圍曾延伸到的極限,但也僅限於名義上的羈縻,但凡當地的酋長上書唐朝投效,便遣使封官賞賜,既算作中國藩屬了。

 高宗年間,唐朝在蔥嶺以西封了大量的都督刺史,只可惜大食人也在那時崛起,沒多少年到了武後時期,唐朝國內權力鬥爭日盛,曾經向西延伸的勢力范圍迅速萎縮,封賞的都督刺史們也都轉頭投了更加強大的大食。

 直到玄宗皇帝的天寶年間,唐朝政治穩定,國力極盛,才又重新投入到對西域的爭奪之中。可惜,時移世易,聲名赫赫的高仙芝便在大食人手中吃了大虧,全軍覆沒,僅帶著少數的親隨逃回安西。

 不過,在河中再往西卻留出了大片的空白,第五琦覺得奇怪,便問道:

 “丞相這副地圖上,西邊因何留出了大量的空白啊?”

 秦晉手指著那片空白,語氣低沉的說道:

 “這裡是波斯,大食,那裡是更西的羅馬……”

 羅馬帝國早就在數百年前分裂,西羅馬此時早就滅國,獨獨剩下了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今人以其國都之名稱為拜佔庭帝國。

 “羅馬帝國?”

 第五琦更是訝異,他對西方的地理歷史並不了解,以為天下間只有中國是文明開化之地,現在見秦晉說的頭頭是道,似乎在西方還有著可與中國比肩的國度,不禁將信將疑。

 但是,他見秦晉如此重視西方被稱之為羅馬的大國,便馬上意識到。

 “難道丞相打算聯絡那甚的騾馬國,共擊大食?”

 說話間,第五琦還暗暗的腹誹著,這西方的大國還能有多開化了?連國名都離不開騾子馬的,所以便將秦晉口中的羅馬與從前的匈奴鮮卑,現在的突厥回紇歸為一類了。

 不管怎麽說,倘若極西之地的羅馬當真與突厥回紇一般的強大,也的確有資格作為唐朝的盟友,共擊大食。

 “使者是秦琰派出去的,估算時間,現在可能已經過了波斯,但這一路上千山萬水,又要經過許多戰亂之地,能否安然無恙的抵達羅馬,還是個未知數,不能指望的過多,但也算聊勝於無……”

 秦晉說的輕描淡寫,但第五琦還是能看出來,他還是抱著不小的希望的。

 他再一次將話鋒拉回到正題。

 “秦將軍若能出兵救援河西,或可立即動身。”

 實際上,吐蕃兵對後勤的依賴遠遠小於*,所以準備起來也容易的很。

 現在張掖危在旦夕,涼州已經陷落,整個河西的淪陷已經在所難免,如果按部就班的出兵,張掖必然不能久守。

 秦晉卻道:

 “吐蕃兵不走河西,而是沿著這條大山脈,經由象雄、麻羊、勃律直擊疏勒鎮!”

 疏勒是安西四鎮最西邊的一鎮,也是安西通往河中的必經之地,只要掐斷了這裡,河西的大食人就與大食國失去了聯絡。到時候,關門打狗,抑或是甕中捉鱉,都易如反掌。

 聽了秦晉簡單描述的謀劃,第五琦覺得自己此前的擔心的確有些多余了,他絲毫不懷疑吐蕃兵的戰鬥力,象雄、勃律等國原本就是吐蕃的屬國,後來朝廷雖然滅了勃律國,但終究是鞭長莫及,所以吐蕃能夠從勁敵搖身變為大唐的忠實鷹犬,還真是個意外之喜。

 不過,第五琦卻有些擔心:

 “現在所慮的,只是吐蕃歸附時間尚短,只怕驅策過度反會激起變亂啊!”

 秦晉認同的點了點頭。

 “相公所慮甚是,所以河西之戰,一旦開始,須在半年內盡速結束。”

 第五琦又想了想,似乎若有所悟,指著地圖上身毒國的位置,問道:

 “讓吐蕃兵由身毒國去攻打大食國呢?”

 秦晉搖頭道:

 “身毒國多河流,又氣候炎熱,由此行軍,又不知經過小國數十上百,吐蕃兵又耐寒畏熱,沒等到達大食國,在路上就得因為疫症和騷擾銳氣盡失。疏勒則不同,與吐蕃近在咫尺,又是我中國屬地,勝券自然穩穩在手。”

 在秦晉看來,直接攻擊大食國的呼羅珊是不靠譜的,飯總得一口口吃,先打敗了優素福號稱三十萬的大食兵,呼羅珊總督手底下怕也就無兵可調了。

 到那時,唐兵自可乘勝西進,一面收復失地,一面進擊大食國在河中的勢力范圍。

 所有的計劃都是仔細斟酌之後才確定的,不過秦晉所擔心的並非戰爭本身,而是以朝廷現在的實力能將戰爭堅持多久。

 念及此,秦晉又道:

 “相公支應財計,能否撐持得住西征三年之數?”

 第五琦一愣,下意識地問道:

 “難道丞相計劃中,這仗要打三年?”

 “不,是兩年!但總要準備的寬泛些,以應對不時之需要!”

 “河西與安西之地,如果順利的話,有半年時間足以,丞相計劃兩年光景,莫非要一戰滅了大食國?”

 在第五琦看來,秦晉和神武軍平定了持續六年的 叛亂,攜大勝之威滅西域一國也不奇怪。

 不過,秦晉卻苦笑道:

 “大食國地跨東西有上萬裡,滅其國豈是易事?現在惟願一戰而得西域邊境五十年太平足以!”

 “一戰而得五十年太平……”

 第五琦重複著秦晉的話,似乎若有所思。

 秦晉的手指在地圖西邊空白處的邊緣點指道:

 “複疾陵城波斯都督府,這是最起碼的了!”

 疾陵城所在的位置,第五琦並沒有概念,在他的意識裡這除了這個地名以外,不了解與之有關的任何信息。不過,秦晉也沒指望讓一個精通財計的宰相去了解與政事不相乾的西域地理。

 “好了,不說這些,夏相公的病情如何了?”

 夏元吉原本是打算致仕還鄉的,但就在準備離開長安返鄉的當口, 卻病倒了。

 第五琦歎了口氣。

 “原本只是受了風寒,不應該有大礙,但夏相公以愈古稀之年,盛夏受風,卻是讓人擔心啊!”

 秦晉的表情也隨之變得凝重,夏元吉雖然只是個政治投機者,原本在玄宗朝時只是個積年的老吏,但神武軍入主長安以後,此人一改往日的溫吞水風格,的確做了不少實事。

 兩次清洗,基本肅清了朝廷上的反對勢力,使得神武軍進一步掌控了長安,並確立了秦晉在朝廷中的絕對威信。秦晉在恢復丞相舊製之前,能夠以禦史大夫之職掌控朝廷近一年之久,夏元吉是功不可沒的。

 所以,不管夏元吉在朝野的風評如何,在秦晉這裡,他都是能臣乾吏,必須予以優待厚待。

 思忖了一陣之後,秦晉才又說道:

 “做兩手準備吧,夏家的子弟,挑幾個有能力的,可以到中樞歷練歷練,庸碌的就封爵厚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