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孜孜不倦的專注於某些事情的時候,很多機緣就會悄然而來。所以不管什麽時候,都要將心態放正;只有放正心態,隨遇而安;當遇到事情的時候迎難而上,機遇就是你的!
王玄策帶著一腔熱血,就到了這大興宮前。驗明了魚符,就入了皇宮;過了太極殿,就來到了弘文館。此時的李世民正在翻看著新近呈上來的古書,看到王玄策來了,順手就扔下書本問到:“所謂何事,這麽急急忙忙的?”
於是王玄策就一五一十的將這幾天遇到的情況,聲情並茂的給李世民做了一番講述。這件事情聽得李世民頓時也是一頭霧水,這個曷利沙國在哪?是個什麽樣的國家呢?
隨即就吩咐內侍取來了皇輿周天圖,經過這王玄策詳細的這麽一指認。李世民才猛然明了,這曷利沙國原來就在天竺。接著,就見他翻看這戒日王呈送給自己的國書,卻見這國書,用梵文和漢文兩種文字書寫。只見這漢文,清一色的蠅頭小楷頗有羲之遺風,看來書寫之人對大唐也是甚為了解。
但見這國書寫到:尊貴的大唐皇帝陛下,我曷利沙國雖地處偏遠,但是方圓五千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頗豐。素聞皇帝陛下親賢臣遠小人,不僅賢明遠播,更仁義布於四海,故而特遣右國相多摩多羅出使貴國,願結同心之好……。
李世民細細讀完這封情真意切的國書,再加上王玄策的一番訴說,也已明了這曷利沙國看來是要和我大唐修好。再一琢磨這皇輿周天圖,這曷利沙國,正好在吐蕃國和泥婆羅國南部。腦海一閃,就從戰略角度考慮著,如若真能修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能防著吐蕃,又能監控這吐蕃,何樂而不為呢?
這時候,只見這長安令也是急匆匆前來奏報:“近幾日發現不少異域番邦人士的遺體,散落在長安城的不同地方,死像甚是難看。經仵作查驗,應該是經歷過一番惡鬥,且刀刀均戳中要害。這些死屍似是天竺人士,只可惜,至如今暫時還未曾發現是何人作案。”
聽聞這番奏報,李世民和王玄策已經明了個大概:定是多摩多羅的侍衛,被這左國相阿羅那順派遣的刺客殺害!但見這李世民長歎一聲,就對長安令說道:“厚葬這些天竺勇士吧”。
長安令得到旨意,立刻就退下辦差去了。
突然間一個宏大的夢想就此誕生在李世民的腦海之中:既然西漢有張騫之鑿空西域,東漢有班超的加固西域,我大唐怎能就此落後呢?目前看來,這曷利沙國已經遣使修好,說明戒日王的誠意也是十足。況且使臣又死傷在我大唐京城,更應派遣使者前往說明,以表明我大唐之誠意。可是派誰去呢?
不經意間,目光就掃至這王玄策,頓時,感覺他正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經過這一番琢磨,雖說這左國相阿羅那順有這篡權奪位之心,此行也甚是危險,但李世民從大局考慮,依舊說出了這宏大的想法:
“愛卿,目前有一件事情,雖是一份美差,但頗有幾分危險。既然這曷利沙國想和咱們大唐修好,況且這使臣又在長安城遇害,朕更應該回派一使節前去說明這一切。一方面自是修好,另一方面也是查看一番這個國家的制度,政局到底如何。
自古以來,都有蠻夷與華夏之分,朕以為人既然生於天地之間,不僅不應該分的這麽細致,更應平等的看待。如若這戒日王也是開明之君主,自然可以修好、通使。同時,
這吐蕃也在高原上崛起,雖說此次和親,足可以化解兩國之間的潛在矛盾,但是更應多加防范這他們,有備方能無患嘛。如若真能和這曷利沙國修好,從戰略上看,自然是可以對吐蕃形成一種夾擊之勢。”李世民在這弘文館內,一邊踱著方步,一邊思索著給他說著。 王玄策聽聞這一番戰略性的言論,頓感這陛下之機敏,之謀略,故而也是頗為佩服:“如此以來,可以保我大唐在大方向上,再次佔據優勢,天下無憂矣”。
雖說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但是又不無憂慮的說道:“既然這阿羅那順是這曷利沙國之強權國相,這次又把右國相多摩多羅在咱大唐給除掉了。朕雖有意讓你出使這曷利沙國,只是此行似乎頗為凶險?”
王玄策聽聞此言,也明了李世民這一番話語的重量。即使有再大的危險,如果能為國家立此一功,能為陛下實現此番宏大願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況且陛下又如此的為自己之安危擔憂,做臣子的豈有不肝腦塗地,以身許國的想法。於是就不假思索的回到:“請陛下放心,臣正當壯年,理應為陛下分憂,為大唐盡心,完全可以應付這一切,如若成行,定不辱使命。”
李世民看著如此爽快的王玄策,就拍著他的肩膀,欣喜道:“好,既然是使節,你自可便宜行事,行漢張騫,陳湯,班固例!”接著一想又說道:“不過為了掩眾國之耳目,這次自然是不能隻造訪這曷利沙國一個國家,那樣,你就跟隨這江夏王親自護送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先出使吐蕃、接著泥婆羅、再到這曷利沙國一番查看與遊歷,多了解風土人情,國家政治體制,君臣之關系等等!”
李世民的這一番話語,說的王玄策頓時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通西域,交天竺,這自然是青史留名的好差事,再加上李世民如此細致之安排,貼心的話語,不僅讓王玄策感覺甚為妥當,更是讓他死心塌地的效忠這一代明君。 即使前路再過凶險,他也在所不惜。隨即再次跪下,叩謝李世民浩浩皇恩。
“快起來吧,咱們君臣再聊聊細節”
“謝陛下”。
於是,李世民將心中所想盡數說於王玄策,王玄策也將大致思路詳細講給李世民。這一宏大構想,就這樣在君臣二人推心置腹,語重心長的交流中漸漸的有了大致框架。
又是一個正朔之日,盛大的朝會按照定製在這太極殿內莊嚴進行。列位公卿大臣驚聞曷利沙國使臣,在長安街頭慘遭殺害,不僅吃驚不小;同時建言國家不論大小,更應以禮相待。故而應該派遣使節出使這曷利沙國,給他們一個合理的交代。
於是,李世民就順理成章的昭告天下,派遣王玄策為大唐國使節,隨江夏王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之後,沿吐蕃、泥婆羅出使這曷利沙國。
這李景恆聽聞這樣的安排,心中不免得有一些欣慰:畢竟這可不是一般的出使,說不定他就死在了這個亂象叢生的國家。不過這李道宗聽聞他和自己一起送嫁文成公主,卻是有這一番別樣的歡喜之感。
這王玄策和祿東讚雖說是老相識,但是因為害怕被戴上結交藩臣的帽子,所以自從祿東讚到了這長安城以後,兩人也未曾私下相聚過。聽聞今日之朝堂,李世民將出使吐蕃的重任交於王玄策。因此下朝之後,祿東讚欣喜的向王玄策發起了邀請。
因為有了這使節身份之後,已經沒了這些忌諱。因此,當王玄策聽聞祿東讚這一想法之時,也是欣然同意。兩日之後,來賓館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