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第五十二回:王玄策細問佛舍利鳩摩師誠心應作答(下)(第1/1頁)
“哈哈,周將軍這話很是直白,小僧正是這個意思。因為我五印度的甚多宗教均是源自這《吠陀經》,大部分的教義均是相同與想通的,所以通過這辯經,自然而然的就有了這此消彼長,到頭來,終歸還會走到一起,成為一個教派。而在你們華夏大地則明顯不同了,你們的儒教,道教,再加上這些年我們五印度流傳過去的佛教,均是源自於不同的經典,講述的也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哲理,所以他們之間沒有太大的干擾,並且你們大唐則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像我們五印度,分崩離析,你們的這種統一,也必將促進佛教的發展,所以,你們盡可放心,佛教定會在你們大唐佛光普照”。這鳩摩利羅帶著欣喜之情對他們這樣說道。
聽得他的這番答覆,再加上已經明了這佛教與婆羅門教之間的淵源,以及此消彼長的原因。王玄策也深深明了這一切,在大唐都是不具備的,所以,大唐為佛教提供了滋生的肥沃土壤。不由得就想到了此行的另一個目的,禮敬這佛陀舍利,故而也想問問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於是就又一次向他請教到:“不知大師對著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佛陀舍利如何看待?實不相瞞,正是因為這佛教在我大唐日漸興盛,我等這第三次出使貴國,正是為了禮敬這佛陀舍利,不曾想這佛指舍利與這佛頂骨舍利均消失不見。”
“每一個宗教都有每一個宗教的聖物,這舍利子乃是佛陀圓寂之後,幻化出來的無堅不摧之聖物。作為異教徒,自然是不好評論這舍利子的願力到底有多麽強大。但是通過這些年,我對佛教的了解,這的確是一種可取的方式。畢竟任何一種宗教,均需要一個現實的載體,這種載體不僅能夠增加人們對主神的感念力度,更可以增加這向善的本心。不管何種宗教,只要不是邪教都應該教化人心,教人向善。所以我感覺這件事情沒有任何錯誤。雖說這佛陀舍利在你們前來之時,均消失不見,但是從心理角度分析,斷然不會是某些人私藏起來,應該是通過一些秘密的方式,正流轉到某一個地方,等待著供奉他的人出現。”
聽得他的這一番話語,王玄策也是為之一愣,隨口有問到:“大師為何如此之說?”
“這佛教聖物,信佛之人,自然是會勤勤懇懇的相待,就算不信佛了,但是面對如此堅硬的東西,目前來說也不可能將其破壞。佛家有一句讖語,就是這佛陀舍利向來不會蒙塵,只會向著佛法大興的地方走去。既然這佛陀舍利在我五印度暫時不見,再加上王長史等人又在我們五印度尋覓多時,我想他有很大的可能會走向你們大唐。對了,同時再說明一點,這件事情,斷然不會是我婆羅門教所謂,因為我們這種辯論方式,僅僅只是從哲學思想,從理論上來擊倒對方,而不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打壓,並且這一件或者兩件佛教至寶,即使沒有了,也不可能讓佛教從根本上敗北,所以請王長史盡管放寬心。我婆羅門教之弟子,對這種行為很是不齒。”但見這鳩摩利羅隨口向他們說道。
聽得鳩摩利羅如此肯定的答覆,再加上這王玄策對這位婆羅門教宗長的一番端詳與認知,與陳茂材相識一看,只見這陳茂材也是點了點頭。因此在他的腦海中也排除了這佛陀舍利被婆羅門教徒毀壞之念頭,可是它又去了哪裡呢?真的希望可以向鳩摩利羅闡述的這樣,
佛陀舍利正在朝著大唐的方向走去……“在未曾見到大師之前,我還在納悶,像您這麽一個爭強好鬥之人,為何在這鹿野寺僅僅只是打了一個擺,隨即就離去,然後也再也曾經出現。今日聽聞你這一番高論,再加上這細細的一番揣摩,也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王玄策面帶喜色的對鳩摩利羅說道。
這一句話,頓時也讓這鳩摩利羅產生了一份好奇之態:“哦,不知為何?願聽王長史告知個所以然?”
“哈哈,正是因為大師並不是一爭強好鬥之人,僅僅隻願意從這理論上征服對方,看到這鹿野寺閉門謝絕,你已經明了了一個大概。其實這鹿野寺寺主行明法師也深知這一點,我等與其交談之時,他也明白辯論不倒您,所以,才出此下策。”王玄策如實相告到。
“這行明法師也是一得道的高僧,小僧對他的人品也是佩服的很呀,想當年雖說隻與他有一面之緣,但是他的言談舉止,卻讓我銘記於心”鳩摩利羅隨著他的話語說道。
回想著剛才的談話,再加上這鳩摩利羅不俗的言談,感覺到他不僅對大唐的歷史風俗頗為了解,並且對著五印度的各派高僧也很是清晰,於是就又一次好奇的問到:“不知大師,為何對著高僧大德,以及我大唐的風俗風貌如此了解呢?”
“哈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這應該是你們《孫子兵法》上面的話語吧,其實這句話很是正確。只有了解一個人,才能夠知道這個人的弱點在哪裡,只有對這個人有一個清晰的輪廓,才知道在那個方面是他的不足之處,方可以一擊必中。而這也是小僧這些年時常關注的事情。”鳩摩利羅答道。
“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麽多敵人呢,敵人產生的原因,不僅是沒有看透世事,更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這些高僧大德盡數都明白這一點,所以,我們之間只是朋友,而不是敵人。僅僅只是因為在這兩派的大義方面,有了隔閡,為了維護一派之權威,才有了這樣的不得已之舉罷了”
聽得如此深刻的話語,引得王玄策等人不住的點頭稱讚……
不管任何事物,要想在某些地方得意長足的發展都需要一個根基,而這個根基則是百姓的支持與擁戴。可惜的則是,自從鳩摩利羅開了這個引子開始之後,佛教在五印度大地之上,就再也沒有出過像玄奘,像戒賢法師這樣的高僧大德,隨著一百多年後,商竭羅的出現,佛教徹底的在五印度大地之上,被婆羅門教吸收和發展成了印度教……
雖說如此,但是佛教卻在這中華大地之上開枝散葉,傳到了日本,朝鮮,韓國等國,也有了自己應有的民眾基礎,進而成為了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
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