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84章 閱卷完畢,名次初定
中國向來便是人情社會,戰友情、同學情、同事情等等,現代如此,古代更是如此。此刻人口流動性不強,出門在外時,同鄉之情便顯得重要突出起來。

張籍等人來了京城過了會試、殿試,就等待著授官,現在已經是大明官員的預備役,官場圈子遲早是要接觸,現在當然就要去拜訪在京為官的同鄉了。

四月初八,仲春之景明媚,風和日麗,不見風沙。

根據李主事的指引,張籍三人來到了於有年位於京城東明照坊的府邸。

於有年看上去五十多歲,頜下有須,居家之時身著寬袍大袖,精神飽滿。他在見到張籍三個後輩同鄉時甚為高興,並沒有李成所擔心的冒昧上門引起於有年的不快,而是連連責怪幾人為什麽不早些來,總之是十分熱情。

於有年先問起了眾人的會試成績,在得知張籍考中了第五名經魁之後,很是驚喜高興,因為這麽多年來,臨清州中式舉子多在百名開外,殿試後二甲進士都沒有,按張籍的會試成績,殿試後至少也得是個二甲,很是給臨清籍官員長臉。

之後他又問及臨清州近些年的變化,感歎頗多,他初次選官就任河南推官,後升任督察院,在外為官日久,已是有五六年未回家鄉了。

中午時分,於有年在府中設宴款到張籍三人,在得知三人還要去拜訪黃猷吉時,於有年哈哈一笑,便差人去督察院衙門請黃猷吉過府一聚,原來兩人關系也是極好。

幾人齊聚後,席間交談中,張籍才知道原來於有年和黃猷吉都曾在清淵書院讀書,聊起當時讀書的場景,眾人的感情又進一步。

之後,於有年和黃猷吉兩人作為前輩,對張籍三人多有指點,比如選官之時怎麽樣做,殿試後面見天子是如何應對等等。宴席結束後,於、黃兩人,直言日後若是有不明之處,若是在京直接前來府上即可。

從於有年府上離開後,三人果然感到受益匪淺。

……

就在張籍等人在於府上赴宴時,此刻的文華殿中閱卷已接近尾聲。

大概到中午的時候,十桌轉完,這時就要共同商定前十本了。

世人皆道殿試之後中了進士即為天子門生,這是因為名義上所有進士都是皇帝所選,但是皇帝不可能一一讀卷,於是和會試一樣,殿試中的前十本卷子也要上呈天子禦覽。天子再從這十份卷子中選出三鼎甲,因此,這是極其慎重的一件事。

每年的閱卷時大家都是一團和氣,但到了評判前十這一刻就常常各持己見,反覆爭辯,好久都不能定奪,因為按照圈尖點定等次,往往會有評價一樣的。

今年文華殿中此刻的情景,也是一樣。

“汝默兄,我認為這份卷子可入前十。”

“哦?和卿兄,吾竊以為,此卷要技高一籌。”

“怎麽可能,你看其文灼灼,立意高古,還是我這份卷子要略勝一點,當入前十。”

呂調陽字和卿,申時行字汝默,兩位閣老都爭得不可開交,何況其他的對卷官呢。

雖然已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皇帝所賜禦膳也已是擺好,但讀卷官們都沒有去吃飯的意思。

這就樣又過了半個時辰,最終,在一眾讀卷官的爭論下,確定了前十份卷子,因著前十名要在天子禦前拆卷定名次,這個時候還沒有去除彌封糊名,所以也不知道都是誰。

讀卷官們不能定三鼎甲,但是對三鼎甲有建議權,這一權利就體現在給前十卷子的排名上,若是皇帝沒打主見或是覺得還行,說不定一字不改就此發榜了。故而排名先後,

也是有講究的。十本之中前五名的排名很重要,前三排名極為重要,剩下的則關系較輕,容易商量了。按說這時已經可以結束去吃飯了,但是眾人的爭持聲又起,問題集中到了一份卷子的排名先後上,此刻份卷子放在張四維面前的案上,赫然便是張籍所做。

余有丁、申時行、梁夢龍、張學顏、許國五人打得都是圈,認為這篇文章其言灼灼,理法兼備,可入前三;

其余五人包括張四維自己都是打得尖,他們認為這一篇文章過於冒進,有不實不當之處,而且其提出的策略雖言之鑿鑿頗有新意,但是沒有應用過,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有紙上談兵。獻媚天子之嫌,入個前十已算是好的了,怎麽能再入前三呢。

到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張四維說話了,因為他是此次讀卷官中的首席。

不過雖然他是首輔,意見是不將此卷列入前三,但他權威沒有張居正高,故而對此也不能擅專,於是他出聲言道:“既然大家都拿不定主意,不如我等將之並列為第三,注明緣由,呈送到禦前,到時自有陛下來評判,如何?”

這個辦法,兩不得罪,雖然不是什麽妙招,但也是個解決辦法,眾讀卷官聞言齊聲道:“首輔大人高見!”

定完之後,眾人這才前去偏殿用餐。

吃過飯後,下午時分,讀卷官們早早的就又到文華殿中,明天就要上呈天子,並發榜昭告天下,而殿試工作還有一項沒有完成,容不得他們不抓緊。

接下來是在剩余二百九十人中定下二甲與三甲的名次。

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一字之差,與是成為京官,還是外放;成為掌印官,還是佐貳官有關。因此,讀卷官們對定二甲三甲的名次,也格外認真。

時間漸漸流逝,金烏西去,玉兔東升。

殿外月色朦朧,殿內燈火通明,圍繞著閱卷的書案,燈架上燃燒著十余隻大燭,一旁的古銅香爐中青煙嫋嫋,散發出怡人醒腦的龍涎香氣。

十名由閣部重臣擔任的讀卷官,圍桌而坐,另有十幾名身著青袍緋袍的禮部、鴻臚寺官員在場,他們這些五六品官員若是身在地方上,那都是一地父母官或是一方要員,但此時或是在謄寫名錄,或是在搬運書卷,都是分擔著零零碎碎的首尾工作,一點也不見身為京官的威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