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85章 禦筆欽點
萬歷十一年四月初九,這日天氣一改前幾天的陽光明媚,卻是烏雲遮日,春雨綿綿,如絲如縷。

殿試閱卷完畢的第二天一早,十位讀卷官由中極殿大學士張四維領頭,奉召到乾清宮東暖閣,進呈殿試前十本卷子並後二百九十名排名名錄,聽候禦裁。

東暖閣的禦位,安置的方向與正殿不同,是坐東朝西。禦案前的地位有限,首輔張四維居前,依次跪下,到得許國已很局促,便走向禦案北面,在張四維左首並排而跪。等成雙行跪好,一起行禮。

“眾愛卿平身。”

萬歷皇帝一身黑色綴金邊龍袍,頭戴黑紗翼善冠,顯得少年英武,格外精神。

時人一直以為,身為大明的天子就一定要穿明黃色龍袍,其實不然,想想也是啊,總穿一個色調的衣服,就算是再華貴,再漂亮也得審美疲勞。其實在不舉行儀式的時候,天子的常服,通常是紅色、藍色、青色、紫色或黑色的,款式多樣,美觀大方,很是彰顯皇家氣派。

聞言之後,眾人口稱萬歲叩謝皇恩後起身,為首的張四維,將前十本卷子和進士名冊呈上禦案,仍舊返回原處侍立。

呈上來的試卷十名試卷為顯公允和皇帝的權威,還未曾去除彌封糊名,不過昨天大臣們拆了剩余二百九十人的,這前十名是誰的卷子眾人已是心下了然。

萬歷皇帝依著順序,從前向後翻看著這十份卷子,他看的極為仔細,一邊看一邊不時的點頭,顯然是對選出來的這十本卷子頗為滿意。

就在他翻到第四本也即是張籍卷子的時候,萬歷皇帝忽的眼前一亮:

這筆堪稱大家的書法和這有漢之余韻,唐宋風骨的文風,不正是那張籍的試卷麽?

這次殿試他又能有什麽妙語佳句?

想到這兒,萬歷皇帝鋪開試卷一折一折的細細讀來。

這越讀越是面現喜色,別的試卷都是長篇大論的歌功頌德,的確是文章寫得花團錦簇,把整個大明朝堂及底下百姓寫成了治世之臣民,簡直成了煌煌盛世,略略有些對時弊的看法,也不過是撮爾小疾,文飾一番提幾個不痛不癢的意見。

不錯,盛世的確是朕想要的,但這擺明了不是,朕深深心中的元輔張先生多次進諫要朕勤儉節約,連朕要盡孝給母親修繕宮殿都不行,而張先生自己呢,大興土木家鄉的屋舍修建的如同皇帝行宮一般。

這份卷子則不然,其中利弊分析和會試中張籍所做卷子如出一轍,都是聖人之言之下大膽敢言,且言之有理,極有實踐意義。

此子所言,深得朕心!萬歷皇帝想著就要把這一本放到第一的位置上去。

在萬歷皇帝讀卷的同時,暖閣中侍立的大臣們也都在觀察這皇帝的表情變化,尤其是批閱這本有爭議的試卷時。

申時行,余有丁等人見到皇帝面現驚喜之色,都是極為高興;張四維等持保守意見的讀卷官就略略顯得有些沮喪。不過他們還沒來得及高興或是歎氣,只見萬歷皇帝抽出這本並未將之放在頭名,而是和原本的第三交換了一下,也即是說,若無變動,這本爭議卷就是三鼎甲中的探花卷!

一炷香左右時間,萬歷皇帝看完了前十本卷子,順序只不過調整了兩三個人的,並沒有大動,之後又大概瀏覽了後二百九十名進士名錄。此刻的名錄上面前十名的地方還是一片空白,就等著確定之後填寫了。

“余卿家,汝會試做主考官的時候,彌封從第幾名拆起?”萬歷皇帝看了看案上被小太監平鋪開的十份卷子微笑道。

“稟陛下,

會試向例從最後一名拆起,第一名至第五名,俗稱‘五經魁’,是留在最後拆。”余有丁手持笏板聞言出列道。“哦?那‘五經魁’正好對上‘三鼎甲’,咱們照樣,也從最後一名拆起好了。”萬歷皇帝哈哈一笑地說道。

萬歷皇帝身旁的兩個小太監,聞聲動手拆開了彌封。

第十名是浙江余姚人,史記勳;

第九名是浙江嘉興人,盛萬年;

第八名是浙江慈溪人,王荁,此子在江南詞作極佳,素有才名;

第七名是安徽宣城人,麻溶,鄉間有高潔之名;

第六名是浙江慈溪人,劉志選;

第五名是江西吉水人,劉應秋;

第四名是浙江鄞縣人,周應賓,他是余有丁的同鄉,入境之時便到余府拜會過了,余有丁自然能看得出這是同鄉的筆跡, 策論做的也是上佳,但是為了避嫌,不敢超擢,所以將之放在了張籍試卷之前,最後被萬歷皇帝換下。不過第四名也不錯,因為這是二甲第一名,與“三鼎甲”一樣,有個專稱,名為“傳臚”。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殿試之前魏允貞和李三才兩人的上書,甚為讀卷官的張四維,申時行,徐學謨三人都沒敢明目張膽的如張居正當政時一般那樣庇護同鄉和子弟門生。

就如同余有丁將自己的同鄉和張籍並列一樣,三位大佬的兒子張甲征、申用懋、徐即登三人都沒有進入前十。

隨著第四到十名新科進士的名字被小太監一一喊出,閣中的讀卷官們都看向萬歷天子前的書案,雖然他們已經大約能猜出三鼎甲為誰了,但依舊想要知道前三名是誰。

終於隨著書案旁小太監將剩余三份試卷彌封拆開,之後另一名小太監的報名聲響起:

一甲第三名,探花,山東臨清直隸州張籍;

一甲第二名,榜眼,福建晉江李廷機;

一甲第一名,狀元,浙江秀水朱國祚。

前十名中,南方士子九人,只有張籍一個人身處北地,算是北方士子中的獨苗,這也不枉張籍家中嬌妻虔誠默書佛經,為夫祈福,祈求夫君金榜題名之願。

“三鼎甲”及二甲前七名的名次既定,張四維等讀卷大臣退出乾清宮東暖閣,就近借偏殿書房繕具名單,用黃匣進呈。

萬歷皇帝親手用朱筆在第一名朱國祚的名字上標一個“元”字,以狀元為代表,正式確定了三百名士子“天子門生”的身份。

至此,殿試隻待發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