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58章 會試(8)3場已畢,人皆如出籠病鳥
張籍來到這條街逛了一圈,只見街旁兩側茶樓飯肆客棧眾多,不少臨街窗戶上有魚躍龍門的彩繪或雕欄。

在街口尋了一個茶棚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從這裡面向遠處看去,正好能看到貢院牌坊處的情景。

張籍招手喚來夥計要了一碟瓜子一壺茶,見那茶壺上也有鯉魚紋飾,他不由得好奇的問道:“這茶棚的招子上有鯉魚紋,街邊的屋舍有鯉魚紋,小二你這茶壺上也有,這可是有什麽說法?”

那夥計熟練的給張籍倒上茶水,殷勤的笑道:“看老爺您的穿著,想必是外地來京赴試的舉子吧?”

“不錯。”張籍點了點頭。

“那就是了,老爺您有所不知,這條街叫做鯉魚胡同……”夥計給張籍介紹了一番鯉魚胡同的來歷。

據說這“鯉魚胡同”之名,跟一位河南舉子有關,相傳洪武年間,這位河南舉子因家裡貧窮,憑著兩條腿一步一步日夜兼程進京趕考,雖是日夜不停但還是來晚了,那時京城貢院附近的客棧人滿為患,這河南舉子舉目無親,窮困潦倒,除了考據憑證之外別無他物,眼看著就要露宿街頭,被貢院附近一位老人碰到,老人隨即收留了他。

那年會考開始前三天,天空突下大雨,忽的春日裡一聲炸雷,人們但見雲端裡躥出一尾金光閃閃的白鯉魚,落在那河南考生的住的老人家中,隨後驚雷又起,鯉魚騰空,朝貢院考場飛去……圍觀眾人嘖嘖稱奇皆道這是“鯉魚跳龍門”。

待到放榜時,那河南考生果然高中,他很有良心,發榜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拜望幫助他的老人,給老人立了一個大牌坊。自此,鯉魚胡同聲名大起,每當會試,各地舉子都集聚鯉魚胡同,來討個好彩頭。

看著窗外車水馬龍的熱鬧情景,張籍心道:原來這裡就是大明版的考試經濟區,還是一個有品牌的。

“小的先祝您金榜題名、魚躍龍門、青雲直上……”夥計口中一連串的吉祥話,卻是站著不走。

張籍一看就明白什麽意思了,從懷中掏出兩三個銅板放在桌上道:“承你吉言,賞你的。”

“老爺您高中!”夥計這才高喊一聲號子拿起銅板喜孜孜的離開。

大部分能在茶樓閑坐的舉子都不差這幾個錢,有個好彩頭也不錯,就如小費一樣,這也算是茶樓夥計們的一個收入來源。

見到鄭泰等人陸續出了貢院大門,張籍離開茶樓和友人們一同返會會館休息。

……

會考第二場到第三場之間,有兩天的休息時間,眾人自是抓緊時間在會館讀書修整。

兩日已過,會試第三場開始,入場之後試卷發下,計有策論五篇。

時下科場中的策論文是以政策、時事為寫作內容議論文。主要針對某一具體問題立論行文,其論證過程必須包含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與措施。後世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就是由此發源而來,都是針對材料給出的問題進行分析並給出解答之法。

張籍在鄉試時,策論尤為出色,沈鯉看後也是大加讚賞,此時再寫起來更是熟練許多。

五篇策論材料分別以北方互市、水患、民生、倭患、漕運為中心。

常言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張籍熟讀經史,當下提筆開頭結合以往事例論古談今引出觀點,增強說服力;

又代入材料內容針提出深刻的認識、見解,並對問題逐條分析,從而“發於心、著於紙”給出解決辦法;

張籍所做五篇策論氣勢雄壯、抒發感喟、激揚文字,言辭極富表現力,

又合乎文章的體式。最難能可貴的是文章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更加透徹、全面、清晰地分析、解決問題。發表中肯的見解,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合理、合情、合法,極具實踐性。劉勰在《文心雕龍·議對》中對“策論”的語言作出了這樣的概括:“風恢恢而能遠,流洋洋則不溢。”其意為策論文言辭要富有氣勢,像吹得很遠很遠的勁風,像湯湯流淌的江河,但又毫不過分。

而張籍的文章格式嚴謹,語言文字的表述準確、清楚、嚴密、有條理,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能夠為他人所理解正符合了劉勰所說。

除卻這些文章技法,張籍的文章屁股站位也很正,現在不是張居正在朝時,雖然他的新政與國有利,但是目前張氏一派人人喊打,自己可不能鼓吹新政。如果說張居正是激進,那麽現在需要的放緩步子保守,故而張籍所提出的解決辦法都是切實可行的修修補補,而非大刀闊斧的大拆大建。

第一天兩篇,第二天三篇,第三天謄抄, 五篇策問寫完,答題一切順利,考場上也沒出什麽閑事,自第一場出事後眾考官高度重視,主考官余有丁和副主考許國早晚帶隊巡視考場,各個巡場兵丁自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絲毫懈怠。

第三天一早張籍校對一番後交卷出場。會試三場已閉,張籍的大明萬歷十一年的癸未科會試至此結束。

今天他不是第一個交卷,出來時貢院門口早已聚集了不少考完的考生,張籍站在牌坊處等候友人,回望芸芸考生,回顧科場赴試至今的場景,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段話:

其一曰:初入時,白足提籃,似丐。這是說的考試入場時,眾考生的確是提著籃子,扛著行李簡直就像是流浪的乞丐;

其二曰:唱名時,官呵隸罵,似囚。龍門前的搜檢可不就是這樣嗎,一眾士子寬衣散發、斯文掃地顏面無存;

其三曰:其歸號舍也,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末之冷蜂。狹窄的考舍內,閉門落鎖後隻余試卷口透風,休息時臥在板上要麽露臀要麽露腳,何其憋屈局促!

其四曰:其出場也,神情惝怳,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會試九天六夜,考生們的精力體力消耗甚巨,再狹窄的考舍中待了那麽久,出了考場可不就是神情悵然茫然,恍然不知天地之色,望天光雲影感到不同於往昔,內中三日食宿梳洗盡是草草,甫一出場,蓬頭垢面,衣衫帶褶,精神不振,真如出籠病鳥也。

蒲松齡寥寥幾句話道盡士子入闈考試之苦,極為形象,後世第一次讀到時,張籍不過是曬然一笑,此時此刻卻是感同身受,心中百感交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