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90章 奏對,禦道
任何改革若想要成功做成,首先還要順應歷史潮流,其次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同時背後有人強力支持,最後則是改革勢力大於守舊勢力。

這些要素,現在只有第一點順應歷史潮流還算具備,但是其余則一點也不沒有,故而張籍只是順著漕運弊端之一給出了解決方法:

“臣聞海舟一載千石,可當河舟三,用卒大減。河漕視陸運費省什三,海運視陸省什七,雖有漂溺患,然省牽卒之勞、駁淺之費、挨次之守,利害亦相當。宜訪素知海道者,講求勘視。”

“請以《元史》質之,其海運自至元二十年始至天歷二年止,備載逐年所至之數,以見其所失不無意也。竊恐今日河運之糧每年所失不止此數,況海運無剝淺之費、無挨次之守,而其支兌之加耗每石須有所減,恐亦浮於所失之數矣。此策既行,果利多而害少,又量將江淮、荊湖之漕折半入海運,除減軍卒以還隊伍,則兵食兩足而國家亦有水戰之備,可以製服邊海之夷,誠萬世之利……”

以海運押解漕糧入京的辦法元朝就有,好處有很多,海船比河船運力大,可以一當三;海運所需人手較少;興海運後不需要每年疏浚河道等等。之所以後來被廢,只不過是因為曾經運糧船出過重大事故,和倭寇的影響而被廢弛。經過戚繼光的打擊如今倭患基本消除,也正是時候重啟海上漕運。

最終張籍表面上給出的法子是海運河運並舉,其實是想逐步用海運來取代河運。

“卿之所言,還有待考量,不過有此見識亦足見卿常思報國之言不虛。”

丹陛上的萬歷皇帝微微點了點頭,不過言語之中對張籍的應答不置可否。

隨著這一問一答幾個來回,已過去不少時間,萬歷皇帝雖有心再問,但是還有余下七人,故而張籍的一番奏對至此結束。

退回隊列中,張籍這時才能稍稍大量下禦座上的天子禦座上的天子,戴著皮弁帽,身上是絳紅色龍袍。年輕的萬歷天子身材微胖,精神不錯,雙目炯炯有神,眉宇之間自有銳氣。

緊接著出列的是周應賓,萬歷皇帝許是有些乏了只是簡單的問了幾句江南風貌便就此結束,剩下的幾名新科進士也是如此,或是問讀書心得,或是問年齡見聞,並沒有明確的提出問題讓他們解答。

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是令眾人羨慕不已的君前奏對,一般人可沒這個資格。

又過了約一炷香時間,十人奏對完畢,一名太監手持一卷黃綾聖旨高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國之取士,論才求賢,今授癸未科一甲第一名朱國祚,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一甲第二名李廷機,第三名張籍,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二甲第一名周應賓,從七品翰林院檢討。另,二甲第二至第十五館選庶吉士。

欽此!”

此言一出,張籍等三鼎甲神色不變,因為一甲的授官結果和以往相同,並無出奇之處。

而二甲前十五名可館選庶吉士,這就讓其余幾人興奮激動不已,這次館選十五人,可是前所未有之事,雖然十五人中有可能考不上,但是殿中六人都是前六,機會很大。翰林乃是士林華選,清流中的清流,閣臣預備役,有誰不想入翰林院呢。

聖旨宣讀聲剛落,殿中的十人和殿外的進士們一同拜伏跪謝山呼萬歲。

隨著授官完畢,新科進士拜謝,整個傳臚大典至此結束。

之後再次靜鞭三響,文武百官並進士們再行叩拜之禮,韶樂聲中,萬歷皇帝在天子儀仗中出了皇極殿返回內廷。

殿上眾官和新科進士們起身後按班退朝至殿外等候。隨後殿試金榜被禮部官員取走,這是要懸掛於長安左門外昭示天下的。

退朝並不代表著新科進士們的榮耀時刻結束,接下來的禦街誇官更是熱鬧喜慶無比。

禦街誇官即狀元郎騎著高頭大馬在皇城禦街上走,享受萬民誇羨的榮耀。當然榜眼和探花郎也會如此,只不過要落在狀元郎後面,至於其他進士只能步行了。

其實禦街誇官的目的就在於表彰狀元郎等進士,激勵天下眾人的上進心,尤其是學子們的上進心,鼓勵他們向狀元郎學習,以他們為楷模,積極努力,奮力攻讀,參加科舉考試, 為我朝天子效力。

朱國祚、李廷機、張籍三人被禮部和鴻臚寺官員引導著來到了東側的文昭閣中,在這裡幾名小太監給三人換上了狀元、榜眼和探花的專屬冠服。

狀元服飾乃是朱紅羅袍,大朵簪花烏紗冠,燦光素銀腰帶,處處彰顯了有別於其他進士的優越感。

張籍和李廷機的服飾相仿,和進士們一樣都是藍羅袍,不同的是他們披紅,服飾高於其余進士,卻遠遜與狀元,這也是為了凸顯狀元的風采,畢竟誇官之時狀元才是主角,張籍等人都不過是配角。

換好服飾返回大殿前,此刻進士隊伍未動,皆是在等待朱國祚、李廷機、張籍三人。

其實在此刻,誇官已經開始了。這一段是在紫禁城中,接受百官的行禮,同時帶領一眾進士們去長安左門外看禮部官員張貼金榜。

樂聲響起,隊伍緩緩前行,幾名禮部官員走在隊伍前頭,當先一人捧著金榜,後面狀元朱國祚領頭,身後跟著李廷機和張籍,走在中間禦道上,其余的進士和文武百官隨行。

同樣是走在紫禁城中,三鼎甲走的路確是不同。

張籍三人獲準走在皇宮禦道上,其他人都是分文武靠兩側行走,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條禦道只有天子才能走,就連皇后也都只是在大婚典禮上走一次,然後就再也不能走了。

三鼎甲能踏足禦道,這是皇家為彰顯對讀書人的恩榮之心,這是天子所賜殊榮。

當然,三鼎甲也就只能走這一次。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就是這一次,對於大明朝千千萬讀書人來說也即是極高的榮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