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61章 貢院閱卷
正當一眾舉子縱情飲宴之時,京師貢院中卻燈火通明。

如今學子們連考三場,經歷了九天六夜的苦戰,交卷離開後,三千多舉子的卷子已是收錄完畢。貢院的官員就開始了忙碌。在內閣大學士余有丁的坐鎮指揮下,會試閱卷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其實會試閱卷在考生們第一場交卷後就已經開始。

由於考卷首頁有考生姓名、履歷以及三代職業的填寫,故而彌封所官員要把所有考卷的第一頁折疊彌縫蓋印,然後逐一編號。和鄉試不同的是彌封所在彌封時,還需要按照考試的籍貫所在,在彌封的卷上注明南卷,中卷,北卷。

“南北榜”事件是南北卷的起因,洪武三十年會試,主考官劉三吾所取進士五十二名皆為南方士子,引得北方士子聯名上書,朱元璋聞之大怒,下令由錦衣衛徹查,但是徹查結果是劉三吾確是清正廉明,並無徇私舞弊之處。

洪武皇帝依舊認為劉三吾所取有偏,遂親自閱卷,定六十一名進士皆北方士子,史稱“南北榜之爭“,亦稱“春夏榜之爭“。

雖然當時事件被洪武皇帝朱元璋用鐵腕手段解決,但是矛盾依然存在同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直到明仁宗洪熙元年,當時的大學士楊士奇提出按地區錄取進士的辦法,最後設立分地區取進士的南北卷制度。

按規定,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到了宣德年間,又從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規定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雖然在景泰年間一度廢除南北卷制度,但是因為觸及到太多人的利益而遭到強烈反對,於景泰五年再次恢復南北卷,此制度最終延續至今,最終確定下來的南北中三大區域如下。

南卷的范圍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五省,以及南直隸的應天、松江、蘇州、常州、鎮江、徽州、寧國、池州、太平、淮安、揚州和廣德州。

北卷范圍是山東、山西、河南和陝西四省,北直隸的順天、保定、真定、河間、順德、大名、永平、廣平和延慶州、保安州,以及遼東、大寧、萬全三個都司。

中卷范圍是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四省,以及南直隸的廬州、鳳陽、安慶和徐州、滁州、和州。

南北卷制度和後世高考分區考試制度相仿,都是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成,其中犧牲最多的自然是科舉強省,比如大明朝時的南方諸省,比如後世的江蘇山東河南等省。

彌封所官吏糊名定卷後,就是謄錄所的官員進駐,他們把編好號的試卷一一用朱砂墨在白宣紙上謄寫,此為朱卷。

張籍後世曾在網上看到過一份朱砂筆試卷的圖片,那賣家說是當年科考的試卷,其實那不是試卷,試卷一律黑色墨筆書寫,朱砂墨的是謄錄所的謄寫卷。

謄錄所夜以繼日地謄寫,謄寫完之後,謄寫卷和原卷交給下一道工序:校對官員,由他們把謄寫的卷子和原試卷逐字逐段校對。如果發現有誤,則用黃色筆標出,提醒閱卷官員按黃色筆跡閱讀。

謄寫校對完畢,那些原卷統一交到貢院封存,朱砂墨的謄寫卷,拿給考官批閱。這樣一來,作弊的可能性為零。

這些經過謄寫的試卷,先由闈中同考官用藍筆圈點,認為可以推薦的,由監考禦史用紫筆批閱圈點認可,這樣的卷子,才能進入下一輪角逐。它們統統集中到主考官那裡,主考官用黑色墨筆圈點,經過兩級考官認可的考卷,才能得以“入圍”,也就是“取中”。這一番經歷,時人稱為“五色筆”大關。

此刻經過六天的批改,第一場的卷子已經全數完畢,其中被推薦上來的試卷正放在至公堂中主考官余有丁的案頭,他身負皇命,不敢有絲毫怠慢,雖然到他這裡的試卷已經被篩選下去一大批,他只需從正卷和備卷中挑選就行,但堯是如此依舊是眼中布滿血絲。

身為副主考的許國面前也擺著一摞試卷,他見到余有丁面帶倦色,放下手中試卷為余有丁切了一杯濃茶笑道:“閣老,你看這幾個房官寫的評語,都將自己房裡推薦上來的卷子,誇得天上有,人間無,若果真如此,那這考生莫不是韓愈再世,蘇軾複生麽?”

“噢?”余有丁言椅背一靠,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複又揉了揉額頭道:“這些卷子我也看了, 這房師與考生有師生之誼,各房房師都希望自己一房的考生能奪會元,自然會極力推薦。正因此,我等身負皇命為國掄才,更要謹小慎微仔細選擇。”

“是啊,常言道會考去取在同考,在房管,參定高下在主考副考,我等責任重大,但是閣老也要保重身體。批閱一陣小憩一會兒也是好的。”許國笑著言道。

“也罷,吾就從維棠所言。”余有丁自會考來總攬全局,耗神耗力,此刻確是疲倦不已,“你我二人就談談今次試卷,雖然各房房管有誇大其詞之嫌,但也有幾個寫得不錯的。”

“是哪幾個士子入了閣老的眼?”許國笑道。

“此刻還不知,只不過就我從其文風分析,倒是能看出幾分端倪,維棠你也是認得,只是現在還未開啟糊名,不得妄猜。”余有丁說著把幾份試卷推到了許國跟前。

許國接過,細讀一番道:“這幾篇製藝文的確不錯,只是維棠總覺的少了點什麽?”

“維棠可是覺得其文有些空洞?”余有丁笑道。

“不錯,這幾篇文章理法辭氣皆是上佳,一看就是出自名門,但是沒做到言之有物。”許國點了點頭道。

余有丁這時放下茶杯哈哈一笑道:“維棠太過苛求,理法辭氣兼備,又能言之有物的文章,千百年來不過寥寥,豈是能輕易得見?那都是意趣處境恰逢其會,天授之作。”

“還有十幾卷,也不知道能否有閣老所言的天授之作。”許國歎道。

七八個燭台擺在書案上,至公堂內燈火明亮,主副考官聊天歇息後,繼續翻看各房試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