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62章 閱卷結束
按慣例會試之中首場卷子改完即可定下名次,但是今次主考官余有丁深諳皇帝心意,看完首場七篇製藝文後並未命人草擬名次,反而三令五申,要求各房房管仔細批閱第二三場的試卷。

主考官余有丁的這一違反常理的做法讓一眾房管大跌眼鏡、戰戰兢兢,以為是出現了疏漏,不得不更加小心的審閱後兩場試卷。

“維棠,會試三場,第一場考經義,第二場考試詔誥表判,第三場考策論,時人皆以為首場最為重要,第二場不過走形式,第三場是空談議論,其實只有到了你我等這個位置才知道這最為重要偏偏是第三場的策論。”至公堂內主考官余有丁和許國說著話。

“閣老所言甚是,經義之中得其理,策論之中見其能,只可惜士子多專精一側,經義策論皆通者寥寥。”許國言道。

“自我擔任主考以來,唯恐出了疏漏有負皇恩,這也是我為什麽今次一定要諸房官仔細審閱二三場試卷的原因。”余有丁說著向皇城的方向一拱手,以示對天子的敬意。

閱卷工作依舊在進行,但因著主考官余有丁的“嚴謹”“細致”四字要求,第二三場的卷子批閱速度慢了下來。

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到了三月二十二,此刻已是會試結束的第三天,所有試卷批改完畢。

至公堂中,正首做著主考官余有丁,其下是副主考許國,另外十六房房官分兩列坐在堂中,每名房官身後又有三名閱卷官侍立,堂中書案上放著四百多名的考生的試卷,目前是按著首場試卷批閱接過排的順序。

此刻眾人的任務就是要在這四百多名舉子的卷子中黜落一百份下去,最終定下名次並選出三百名正榜貢士和三十名副榜舉子。

三百名貢士裡,按照南北卷取士的比例,南卷應為一百六十五人,北卷應為一百零五人,中卷應為三十人,故而雖然看著就剩下這最後一步了,但是也極為麻煩,如何取舍,如何排名的問題全壓在了主副考官的身上。

堂中人雖多,但是極為安靜,只有眾人翻閱試卷的沙沙聲。

“咦?”許國看到一名考生的策論文,不禁驚訝出聲,堂中的目光都向他看了過來。

許國也不多說話,拿著卷子徑直走到主考官余有丁面前小聲道:“閣老,還請看看這幾篇策論。”

余有丁接過笑道:“好,我看看是何等文章能讓維棠動容。”

許國靜靜站在一旁,只見余有丁面色不變,但是讀的越來越仔細,其中第一篇互市論更是翻來覆去連讀三遍。

到底是歷經三朝的閣老喜怒不形於色,看罷之後,余有丁合上試卷沉聲道:“排在第幾?”

許國明白余有丁是在問寫出這份卷子的考生首場卷子排在第幾,他立時答道:“回閣老,現排在北榜第十,草榜第十五。”北榜即北方士子的名次,草榜指的是暫時全榜的名次。

“把這春秋房騰字甲子號考生的第一二場試卷拿來。”主考官余有丁一聲令下,也不用副主考許國動手,下面早有春秋房房官開始查找了。

片刻後兩份卷子被呈送到余有丁案前。

眾人此時都得知騰字甲子號考生得了主考官看中,不禁私下小聲討論。

“不知這騰字甲子號考生是誰,竟如此幸運。”

“是啊,三千多份試卷中能讓余閣老多看幾眼,不簡單。”

“劉兄,這是你春秋房的卷子,你覺得此卷如何?”

“文筆老練,理法辭氣那是沒得說,只是,此子答卷頗為、頗為激進……故而我沒把他放在第一。”

“噢……原來如此……”

就在堂中諸人議論之時,

首座上的主考官余有丁,已經將試卷看完。此刻余有丁的心中是糾結的,在他看來這位考生文章能稱得上極佳,尤其是那五篇策論中的互市論和倭患策兩篇,洋洋灑灑,大氣磅礴,雖有些文筆略顯稚嫩,但讀之有如初聞西漢賈誼之過秦論,乍見大唐杜甫之阿房宮賦。

可以說就憑這兩篇文章這名考生就能拿個會元,但是文中思想銳意進取,冒失激進,在老成持重的余有丁看來其文有嘩眾取寵,向天子邀功賣好之嫌。余有丁心知騰字甲子號考生的文章頗合天子心意,不過他生怕天子見了這幾篇文章後受到觸動,再生事端變得不那麽沉穩,繼而影響好不容易才稍稍安穩下來的朝政。

一方是天子之意,一方是朝堂的局勢,主考官余有丁深思許久,終於出聲言道:“將這份卷子排到草榜第五。”

余有丁深諳中庸之道,將這份卷子排到第五,這個名次很是微妙,既能表明自己認可此考生的製藝文水平,也能表現出自己對其內容的中立態度也即是不支持、不反對,而且他自認為自己等一眾閣臣能夠正確引導天子的施政方向,不會被這點滴外力所影響。

還有一點即是待到最終會試錄取的考卷確定,經過統一的排名後,前十名的原卷必須進呈禦覽。也就是說前十名的卷子當今天子都會看到,這騰字甲子號考卷自有天子去評判。

許國應聲取回試卷交待了下去,隨即堂中房官和閱卷官動手挪動順序。

從早上卯時一直到深夜亥時,整整九個時辰,相當於後世十八個小時,會試試卷最終篩選完畢,並擬好了草榜。

主考官余有丁另彌封院官吏取回考生原卷,為防疏漏,進行最後一次的圈點。圈點完畢無誤,在堂中眾人及貢院錦衣校尉的監督下啟封試卷,拆除糊名。

隨著一名書吏唱名,一名書吏謄寫,一個個在眾人聽來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名字一一題寫在榜上。

比如余有丁就聽到了同為閣臣的申時行長子申用懋的名字,還有申用懋的同窗朱國祚等人的名字。

終於書吏唱名念到了騰字甲子號考生,因著中午時分主副考官的注意這份試卷的小插曲,堂中眾人下意識的凝神去聽。

但聞一聲——癸未會試第十一名貢士,騰字甲子號,山東臨清州,張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