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74章 風波落盡
卻說朝堂之上,魏允貞的一番話已是觸怒了正在氣頭上的萬歷皇帝,他還欲再言道:

“臣以為……”

“放肆!”一句話沒說完,便聽萬歷皇帝喝道,“汝中傷元輔,竟還敢再言,左右與我重打二十大板,押入大牢,擇日明正典刑!”

眼看萬歷皇帝發火就要嚴辦魏允貞,殿中的數位大內侍衛也即將把魏允貞拖出去受刑。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後面的韃清,一眾文武百官怕引火燒身絕對是沒人敢上前相勸,頂多說幾句陛下息怒意思意思。

但是在大明萬歷年間卻不然,時人皆以直言進諫為榮,以受廷杖為榮,雖然其也有弊端之後造成朝臣每每和皇帝對著乾,但其進步意義也是不容置疑的。這時只見一人從朝臣隊伍中出列上奏曰:

“啟稟陛下,臣以為魏禦史所言,雖是風聞奏事,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又近日臣等收到國子監監生及京城舉子上疏甚多,可見此事已廣為流傳,影響甚巨。為安天下士子之心計,今次廷試之時閣臣部臣當循例回避。且國朝置禦史台,向來不以風聞言事而罪,魏禦史雖措辭不當,但念在其忠心為國,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聽聞此言朝臣們都心中一驚,皆是在想,此時此刻是誰竟如此大膽,還要去觸皇帝這個霉頭。眾人定睛一看,殿中之人乃是戶部員外郎李三才。

“好好!”禦座之上的萬歷天子氣急而笑,道:“汝既言風聞言事不當罪,那朕循了祖製,汝就和魏允貞一同外放為官罷,也好體察體察民情。”言下之意就是要將兩人貶謫外放,來個眼不見為淨。

“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萬歷皇帝剛剛言罷,又聽道幾聲求情聲傳來,朝臣之中又有給事中禦史周邦傑、趙卿等出列想救下魏李兩人。

但這次萬歷皇帝不予理會,而是好言安慰挽留張四維、申時行等人道:

“諸位卿家秉公為國,朕心中自有公論,至於乞骸骨之事就再休提。”

言罷不待眾人再推辭或者再相勸便傳旨退朝。

最終魏允貞左遷河南許州判官,李三才被貶為山東東昌的推官,由於張四維的遷怒,國子監署名上書的監生和在京舉子也都被申斥,嚴重的還革去了功名。被牽連的人中就有張籍之師陳教習,他的選官被就此擱置,所幸的是在他同鄉好友的照拂下功名還在。

也虧得是萬歷天子骨子裡不夠狠,終其一朝頂多是廷杖,極少因官員上書言事而大開殺戒,若是如其祖先洪武皇帝朱元璋一般,此時早就人頭滾滾落地了。

這次殿試之前的風波以赴試舉子看不慣閣臣張四維、申時行的兒子在科舉中都題名金榜而起,以身為禦史的魏允貞就疏劾張、申“不當以甲第私其子,蹈故相張居正覆轍”而爆發,又以魏允貞、李三才兩人左遷貶官,上疏士子被申斥結束。

不過魏允貞和李三才兩人雖然被貶,但從此除非是致仕之後,輔臣當權時,其子沒有再登進士的,這也算是沒白費功夫,有功於後人,是個極大的進步。

朝會上發生的事情,很快便傳開了,張籍知道時已是兩天后,也即是殿試前一天,這還是外出回來的鄭泰告知的。

張籍連忙驅車前往國子監中去尋陳教習。

車輪轆轆,不多時便到了成賢街街口,張籍下了馬車,直奔前去。此時但見集賢門旁的牆壁處圍了不少士子,張籍擠進人群一看,上面正是此次因輔臣子弟中式一事上書而遭到牽連的士子名單,粗看之下怕不是有百余人。

張籍提著心在名單中尋找,

果不其然,陳端,也就是陳教習的名字也在其中。見此,張籍急忙出了人群向國子監內奔去,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或面色灰敗或表情激憤的監生,他們背著包袱在和同窗好友告別,應該都是此次事件中受到波及的監生,看到這兒,張籍的腳步又加快了。

穿過琉璃牌坊,來到陳教習的寢舍處,正要上前敲門,但見一把大鎖加於門上,此處竟已是無人!

先生,您讓弟子安心讀書準備殿試,不插手此事,可為什麽您卻上書言事!您的選官報國之路還沒開始啊!

對於輔臣之子中第這件事, 張籍是習以為常的,因為在後世官員的子弟還是官員,這種事情在新千年左右,簡直太平常不過了,一個招呼就能安排親人子弟入職。雖然新領導班子上任後嚴抓吏治,嚴懲腐敗,逢考必進已成為了常態,但在天高皇帝遠的基層,這種現象還是屢禁不絕,時有發生。

後世也是有抨擊這種現象的,不過多是鍵盤俠在貼吧、論壇等網上發泄發泄不滿的情緒,沒有幾個人敢實名舉報與之鬥爭的。若是真的自己也能成為被打招呼安排入職的既得利益者,怕是大部分抨擊者也是甘之如飴。至於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不滿,又有多少是羨慕,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風骨和血性,後世經過韃清三百年的消磨已然難得一見了。

站在寢舍門前,一時之間兩種思想交錯浮現,張籍悵然而立。

“你就是仁肅兄的弟子張維楨吧?”忽的身後傳來說話聲。

張籍轉頭一看,見是個背著包袱的落寞士子,第一次在國子監見陳教習時他曾見過這名士子,他是國子監的監生,看他也背了包袱,難道也是受牽連人中的一個嗎。

張籍心中想著,拱手行禮道:“不錯,在下張維楨見過前輩。”

“前輩?”

那名士子苦笑一聲道:“不要叫什麽前輩,如今我已是被革去功名,今天就要離開國子監返鄉。這是仁肅兄臨走前交給我的一封信,說是若你前來尋他便交給你。你若是今天再不來,我就得轉交給其他人了。”

說著那名士子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給了張籍,隨後一拱手道了聲告辭便轉身離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