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52章 會試(2)
在還不到貢院街口處,馬車就走不動了,車夫幫著張籍等人等人將行李搬下馬車。下了馬車一看大多數考生都是選在此處下車,張籍一行人走在建內大街上,頓時天南地北各地方言匯聚在一起,傳入耳中。

 “維楨,你也到了。”

 卻說張籍和眾人走在人流中,忽聽身後傳來陳教習的喊聲,停步片刻後,陳教習就到了跟前。

 “維楨見過先生。”張籍說著就要行禮。

 “誒,你我一同赴考,皆為應試舉子,就不要提什麽先生老師了。”陳教習說著就和張籍等人一同向貢院走去。

 到了貢院跟前,大門還未開,幾道牌坊處擠滿了等待考試的士子。幾千舉人雲集在這裡,在貢院的龍門前,排起了浩浩蕩蕩的長隊。

 會試和鄉試流程大致一樣,都是考三場,每場三天。現在張籍眼前這眾生赴考的一幕有幾分似曾相識,希望結果也能一樣吧。

 既然大門沒開,張籍等人先去供給所,和鄉試時一樣,供給所中有見炭火、炭盆、蠟燭、米等可以支領。

 憑著考牌領取了會試物資後,張籍等人又回到了貢院處,前方人群熙熙攘攘,此刻離龍門開啟還早。

 “付兄,這京師貢院和咱濟南貢院有何不同?你曾經來過,不妨介紹介紹。”張籍是第一次來到京師貢院,這會兒閑著也是閑著,找了個話頭便向付嘉問道。

 “這京師貢院……”付嘉還未答話,便聽和陳教習一同前來應考的國子監監生中一人哈哈一笑道:

 “這京城地界我熟,這位付兄,不如讓我來介紹一下如何?”

 付嘉點頭後道:“如此甚好,前幾次入京皆是名落孫山,匆匆而來,匆匆而走,未曾仔細打量過此處。”

 那監生隨後笑著為眾人介紹到:“聽我叔公說,這京師貢院建於國朝永樂年間,原本是逆元禮部衙門的舊址……規製和大部分貢院相似,都是坐北朝南,大門五楹。通過大門在往裡走,有二門五楹、龍門、明遠樓、致公堂、內龍門、聚奎堂、會經堂、十八房等處。從咱們站著的建內大街,東起貢院東街,西至貢院西街,北至東總布胡同,包括貢院頭條、貢院二條、貢院三條幾道街在內,全是貢院范圍,若說和地方上的貢院有什麽不同,那便是一個字——大。唯一能和京師貢院相提並論的可能就是江南貢院了,只不過我不曾去過……”

 說完貢院的來歷,那監生又故作神秘的笑道:“諸位或許還不知,每次會試並不只是有我等大明舉子參加,還有高麗國、安南、佔城等國的考生。”

 “哦?他們也是先參加的鄉試嗎?那些番邦小國也有鄉試?”鄭泰好奇的問道。

 “不錯,他們也是有鄉試的,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如此等外邦皆是以習中華之禮為榮,國朝為顯恩榮,允許外邦各國有經明行修之士,先參加本國鄉試,再貢赴京師會試。你們看,那邊幾個就是安南、佔城兩國的幾名考生,他們也在國子監求學。”

 張籍等人順著這監生的指向看去,果然在那牌坊下面有幾個身材矮小,雖然穿著大明文士衫但仍能看出不同考生。

 眾人一聽紛紛讚他見多識廣,那監生聽得眾人恭維聲,不禁有些得意的有為眾人說起往年會試的情況來。

 “說起會試,俗稱春闈,又稱禮部試,又稱南宮。除卻恩科外,咱京城每隔三年舉辦一次,每次都有差不多兩千余舉人,近一千監生聚集在此……”

 那監生興致勃勃的說起了京城會試的盛世。

 張籍在後世的資料上也曾了解一些,據後世記載,有明開國以來,至崇禎年算起不到三百年一共進行八十八次會試,取了兩萬四千八百余人。這麽多領鄉薦,試春闈的舉人裡,除了部分,大多都是第二次,甚至第十幾來赴春闈的。平均一名舉人一生要參加三四次會試,這三四次,不是參加三四次,就一定能考上的,其中還有不少半途去世了,或履試不中選擇去任官的。

 一般而言,錄取進士裡面,第一次赴會試的舉人最多,大約在三成五這樣,而第二次降至二成,第三次降至一成五,其余第四次至第十幾次了佔了兩成五。

 乍看第一次赴會試成為舉人的人最多,但事實上,失敗的人更多,在一次赴會試舉人裡,真正能金榜提名的差不多有一成五這樣。當然也有部分的舉人,因顧及路途遙遠,終生沒有參加會試,即便是沒有參加會試,他們在當地的生活也過得甚為滋潤。

 兩千舉人、一千多監生,每次都有差不多三千人應試,三千人中選取三百多,從表面上看,考進士的成功率,要比鄉試要高,但是考試的競爭對手,從秀才換成了舉人,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之輩,經歷了前面數道考試,大浪淘沙來到這裡的絕無酒囊飯袋之輩,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難度也是不小。

 眾人正在說話間,貢院大門緩緩打開,幾班兵丁衙役分列而出,當先出來的此次會試的主考官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余有丁,他身後的是副主考吏部左侍郎許國, 還有一眾同考官。

 據說這主考官人選一直到昨日早朝才選定,其中經過的博弈一眾士子們自然不得而知,不過這樣更加公平,因為大家都不知道主考官是誰,所以也不能提前揣摩考官的心思,沒了這些取巧之處,考生們都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考較的就是各自的真功夫,硬實力了。

 余有丁頗有清名,深得萬歷皇帝信任,正是聖眷最隆的時刻,最後選他為主考,也是皇帝之意。

 這時天空微明,但聽幾聲鳴鑼聲響起,龍門前的眾考生頓時一靜。

 閣臣余有丁作為此次癸未年會試主考講話,大意無非是此次為國選才,上承天意,下順民心,皇恩浩蕩之類的,最後還對考生們進行了一番誡勉,這些開場白和往年沒什麽不同。...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