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1章 清淵盛景
  剛前行幾步,還未登上大門台階,早有清淵書院門口候著的齋夫迎了上來。

  齋夫前行幾步到台階下,距約莫兩步遠低頭彎腰躬身,雙手抱起向前微舉恭敬的向張老夫子作揖道:“這位先生是……”

  張老夫子長身回了一揖,道:“吾等乃是倉上張氏社學來人,我是社學先生,姓張,這兩童子是我的學生,一同參加此次社學交流。”

  “奧,原來是倉上社學張夫子,快請、快請,跟我來。”齋夫面色熟絡,側身略躬向後伸左手一迎道。

  師徒三人跟在齋夫的後面進了清淵書院的大門。

  齋夫——作為一個小小的書院雜務仆役,言談舉止竟如此得體,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足已說明清淵書院的不凡。

  進了大門,迎面是一面高大的影壁牆,上畫荷花蓮葉鯉魚,右上角隸書六字“鯉趣荷香蓮潔“,落款印章光謙拾趣。想必是首任山長光謙先生楊益所題。

  鯉、荷、蓮三者寓意鯉躍龍門及第登科、荷香遠播澤披一方、廉潔清正鐵骨錚錚,意蘊悠遠。

  從影壁牆右側繞過,東西兩側各有廂房,東側是廚房、柴房、雜物室,西側是齋夫仆役住所。

  前方六七丈外有走廊雕欄墨柱,走廊左右偏房各三間,乃是書院食堂,正中是二門,上有牌匾“入則寧靜”四字,以厚重古拙隸書書之。這是書院第一進。

  由二門入內,太湖石假山巍峨,怪石嶙峋,上刻古樸篆字“九思”,語出《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假山後幾株古柏枝葉繁茂,樹蔭遮蔽,石階小徑四條,分別通往西側學子宿舍、正前方的外院講堂、在東北角上進入下一進院子的門和東側的書舍。

  透過影影綽綽的樹枝可看到外院講堂上的牌匾,上以隸書寫著“正心篤志”四字,每個進出講堂的學子都可看到,時刻提醒著諸位學子一入此門當以心向正、專注一意,立志不變。此是書院第二進。

  隨著齋夫繼續前行,走在石板小徑上,微風陣陣,枝葉簌簌,堯有意趣。

  穿過角門,進了第三進院子,眼前豁然開朗,景色更勝。有大池塘約莫一畝地大小,引活水穿園而過,小橋流水,碧波粼粼;荷塘蓮池,花開正旺;古柏竹林,蒼勁挺拔。荷香、蓮葉、錦鯉、翠竹、蒼柏,此間就是臨清十景之“書院荷香”的所在了。

  張籍大量了下周遭屋舍,正北一排屋舍是內院大講堂,上有牌匾隸書“崇德弘毅”,語出論語“士不可不弘毅”,教導諸學子為人當崇尚美德,寬宏堅毅。西側是內院廚房食堂,東側是內院學子宿舍。

  能在此讀書生活,真是一種享受,觀此美景張籍不禁心下感歎道。

  依舊是石板小徑,通往下一進的門開在西北角上,亦步亦趨,走了過去。

  這第四進院子就是遊學士子、來訪友人和部分書院先生的居所,南北十幾丈,東北西三面屋舍約有四十間之多,院中大片竹林,林中涼亭石階,四五株枝繁葉茂的古柏,大塊太湖石隨意散落,取法自然之趣。

  齋夫將張老夫子三人引到東廂房第三間丙三房和第四間丙四房,門口站定,齋夫作揖道:“此處就是貴師徒這幾日的居所,吃飯可去書院內堂食堂,已有安排,其他有甚吩咐到前院找我即可,等會還有其他社學來人,現下得去大門口待客,

就不在此多待了,還請見諒。”  “有勞,有勞,不必顧及我等,自去即可。”張老夫子回了一揖。齋夫微笑回禮轉身向前院走去。

  及得齋夫走遠,張老夫子感歎道:“畢竟是清淵書院,底蘊深厚,一個齋夫都舉止得體,談吐不俗。”轉身又對張籍和張義先說道“把行李書篋拿進屋吧。”

  單號房是單人,雙號房是雙人,張夫子住在丙三房,張籍張義先住在丙四房,屋內用品一應俱全,倒也不用師徒三人費心,不一會兒就整理好了行李。

  看看天色還早,距吃中飯還有些時間,張老夫子對兩個學生說道:“你們第一次來清書院聖地,不要打擾到別人,我來過多次,就不去了。”

  張籍,張義先早就耐不住性子了,等的就是這句話,兩人異口同聲的回道:“是,先生。”

  “張籍,你讀書多,性子沉穩,當約束張義先。”張老夫子對張籍囑咐道,有面向張義先,“書院這幾日,我若不在,你當聽張籍的。”

  張籍、張義先連忙應是,張老夫子接著囑咐了幾句,就讓二人出門了。

  兩人出得門來,張籍看看四周對張義先說道:“剛才到這來,遠遠看到後面有一座高樓,不知是何處,你我不如前去尋找一番。”

  張義先隻想著此處景色迷人, 但是也不知從哪開始遊覽,便應聲遵從了張籍的建議。

  在第四進院子內走了一圈,與東北角處找到一門,此門半掩著,並未上鎖,兩人進去,竟又是一進院子,清淵書院共計五進院子,在這寸土寸金的臨清城,尤其是文氣鼎盛的考棚街上,佔地怕不是有20畝之多,底蘊勢力非同一般。

  這第五進院子,全是石板鋪路,正中央乃是一座三層樓閣,坐北朝南,遠遠望去,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飛簷挑角,

  走得近了,看到大門緊閉,台階下放有幾口大水缸,門上掛一牌匾古篆“清淵閣”三字,這座三層樓設計不同一般園林樓閣,竟似全有磚石築成,除門窗外立柱外無一木料,閣的前廊設回紋欄杆,簷下倒掛楣子,加之綠色簷柱,清新悅目,門窗鏤空,工藝繁複,設計精巧,匠心獨運。

  閣前有一方池,引活水流入,成一荷塘,池內荷香飄飄,蓮葉亭亭,池上架一石橋,石橋和池子四周欄板都雕有水生動物圖案,靈秀精美。閣後湖石堆砌成山,勢如屏障,其間植以松柏,蒼勁挺拔,鬱鬱蔥蔥。閣的東側建有一座碑亭,盔頂黑色琉璃瓦,造型獨特。亭內立石碑一通,正面鐫刻有大學士李東陽撰寫的《清淵閣記》,背面刻有謝臻題詩。

  讀罷碑志二人方知這座三層樓乃是鼎鼎大名的藏書樓——清淵閣,如此這裡有些特殊的設計就說得通了,黑色琉璃瓦意為水,以此為頂,取水壓火之意,磚瓦結構,門口打水缸,閣前閣後的荷塘,都是為大喝:“誰在那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