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0章 運河名城
  大明萬歷九年,八月初二。

  天色才剛蒙蒙亮,村中不時傳出幾聲雞鳴,空氣中一絲清涼,張籍和張義先就背著書篋來到社學集合,剛剛走到社學門口,就見張老夫子一身乾淨青色瀾衫,頭戴黑色紗籠四方平定巾,站在一輛騾車旁――夫子也是早早就準備好了。

  騾車是張大戶家的,趕車的也是張家小廝,名叫張小五,和張義先很是熟絡。

  倉上村距臨清州二十多裡路,現在走到清淵書院大約要一個半時辰。

  人齊之後,不多說話,一同進了車廂,車夫一揚馬鞭“駕……”,騾馬緩緩前行,踏上了去臨清的道路。

  師徒三人路上草草的吃了口乾糧,張老夫子不知在想什麽,閉目無語;張籍和張義先開始還挺好奇的看向車外,漸漸隨著車廂的晃動一陣困意上湧,昏昏沉沉的閉上了眼睛。

  道路顛簸、蹄聲嗒嗒、一路無話。

  許久,隻聽車夫一聲長長的“籲……”,騾車漸緩,“先生,臨清城到了。”又傳來車夫的說話聲。

  車廂內師徒三人,聽得聲音,張籍掀開簾子,向前方望去,好一座大城!

  城門上帶城樓高五丈許,城牆高四丈有余,城門洞深三丈多,門洞上方有兩個古篆字“欽明”,此處乃是臨清六大門之一,南城欽明門。城門外茶肆、飯鋪眾多,自發形成的集市叫賣聲不絕於耳,比鄉間繁華尤甚。

  城門洞有四名持矛士兵把守,按明製農夫商販士人一應人等進城,皆需接受檢查,臨清城承平日久,此項規定早已半廢,城門兵丁檢查不過為了撈點入城費罷了。

  張籍一行人並非商賈,簡單查看後便入城了。

  甫一入城,仿佛進入了兩個世界,城內比城外繁華程度不可同日而語,寬廣的大街上馬、騾、驢、牛車來車往,販夫走卒,人聲鼎沸,兩旁店鋪鱗次櫛比,酒旗招展,百年老字號招牌林立。

  一路前行,街頭巷尾小販甚多,百藝雜耍俱全,行至匯通橋,河邊碼頭舟車排列如鱗,商賈負販雲集,茶店飯鋪一個挨一個,岸邊纖夫船工力工一夥靠著一夥等著雇主,河中大船成排,等待著過閘口。

  經過月徑橋,乃是天橋集市,地攤上擺著竹筐,鐵鍋,端硯、宋瓷、織物皮貨,還有海外舶來品紫檀木料,多色玻璃水晶燈、大尊銅彌勒佛、精巧鼻煙壺、古今名人字畫……從日常用品到海內外奇珍,由賤至貴應有盡有,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前世張籍就聽說臨清在明朝時輝煌力壓兩京,士紳軍民商賈逾百萬口,乃是北方經濟中心,軍事重鎮,此時地位後世上海廣州深圳也不能比,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大明政治中心遠離經濟富庶南方,永樂十三年罷海運後,南北往來海運不興、陸路費時,錢糧賦稅悉由運河解往北京,四方客商行旅也紛紛改道臨清。

  臨清有京杭大運河穿成而過,仿佛運河玉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水路陸路都是通往京城的必經咽喉,地位日益凸顯。

  元時設上等萬戶府,轄區直至天津;明時設臨清直隸州,中央直接管轄;臨清鈔關更是有八大鈔關之首的美稱,為保護這一重鎮,成化年間設臨清兵備道,又置參將,有十三營兵馬,共計一萬三千余名兵丁。

  當時中樞高官稱“財賦雖出乎四方,而運輸以國用者,必休於此而後達。商賈雖周於百貨,而懋遷以應時需者必藏於此而後通。

”其後洪武宣德年間兩次在臨清設漕運三大糧倉,調劑南北糧食盈虧,最大時容納漕糧近四百萬石,明政府對臨清州倍加關注,尤為重視。  臨清因河而興因河而衰,解放後京杭大運河臨清段淤塞廢弛,轉型紡織造紙等工業城市,在計劃經濟時期也曾一度輝煌,不過改革開放後進入新世紀,轉型失敗,泯然眾人成為老大之臨清,垂暮之老城,跨越百年的張籍重新審視這座生機勃勃如日中天的城市,心中感慨萬千,時耶命耶。

  張籍正思量間,隻感覺騾車一停,車夫向車廂這邊喊了一聲,“夫子,清淵書院到了。”由南城欽明門入城,沿龍山正道,過通濟橋、跨匯通橋,轉竹竿巷,經箍桶巷,繞大寺街,終於到了,此處乃清淵書院所在地考棚街,一路上人來車往,摩肩接踵,十分熱鬧。張義先聽聞車夫的喊聲,也從對沿途繁華的羨慕驚歎中回過神來。

  起身出了車廂, 張老夫子衝兩個學生說道:“出來吧,清淵書院到了。”

  張籍張義先依次出了車廂,站在地上,舒展了下身體,張義先小聲抱怨道:“在車上還不覺,做了兩個時辰的車,下了車來,感覺身子都快晃散了。”

  “噓,噤聲,夫子看過來了。”張籍連忙提醒他,張義先急忙站定,做若無其事狀。張老夫子貌似也沒有聽到他的抱怨。

  這是張家的車夫,幫著卸下了三人的書篋行李等就湊了過來,對張老夫子行了禮,說道:“張夫子,我還要在城裡采買一番,待五日後進城在此處等著您一起回去。”

  “好,但去無妨,有勞了。”

  車夫又向張義先行了個禮,張義先擺擺手,示意不用多管,車夫回身駕車去了天橋集市方向。

  趁著張老夫子和車夫寒暄之時,張籍打量著眼前的清淵書院:正前方映入眼簾的是坐南朝北半開著的朱漆鉚釘大門,獅首黃銅門環,門頭飛簷挑腳、雕梁畫柱、異常精美,正上方牌匾寫著“清淵書院”四個圓潤飽滿的隸書大字,兩側各有一柳體楷書聯,右書:“花落庭閑,愛光景隨時,立身清華探古今”,左書“蓮香池靜,問弦歌何處,求得淵源問聖賢”,筆鋒嚴峻,姿態挺拔,不負柳骨之名。再向遠處看去,延伸出去的院牆高約麽一丈,青磚白牆、灰瓦挑簷,大氣整潔,情景對聯,相得益彰,端的是奧妙非常,逸趣無雙。

  “師徒行於路,弟子服其勞”,張籍,張義先兩人活動活動身體,背起書篋掂起行李,跟在張老夫子身後向書院走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