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38章 清淵雅集(4)
  張籍下得台來到了東林書院席前道還有詩作,這時就聽張籍吟誦道:“塔岸鍾聲水悠悠,曾築台閣立沙洲。秀峰晚眺千帆過,鳳嶺荷香據鼇頭。”

  此七絕一首,略略四句二十八字卻道出了臨清州八景之塔岸聞鍾、鼇磯凝秀、土山晚眺、汶水秋帆、鳳嶺中英、書院荷香六處,連貫自如毫無頓澀之感,在座的臨清州諸位士人聞此,擊節稱讚,連呼大妙,就連那眼高於頂的呂才呂舉人都仔細的看了幾眼這個他不甚注意的蒙童。

  此時東林書院席中的劉元珍已經是面色通紅,羞愧難當,但是張籍還不打算放過,心下道為了自己能一鳴驚人獲得士林前輩垂青提攜,委屈你了,朗聲又道:“獨佔樓下煙柳浪,觀音祠前過扁舟,此日臨淵何所限?擎天砥柱在中流。”又是一首上品言志詩,寫景兩句獨佔樓、觀音祠這鼇頭磯中的建築皆於詩中,宜情宜景,恰到好處;言志兩句大氣奔放,豪情壯志盡於言表。

  只見張籍前行幾步又是一詩吟出:“七絕一首請品評……”

  不多時回身幾步道“五絕一首請品評……”

  盞茶時間張籍漸入佳境,一連五首詠鼇頭磯的詩作頃刻而出,一首比一首妙,一首比一首強,山長。學正和塾師的點評聲聲聲入耳,台下發小張義先的叫好聲,已經熟識的張百萬的稱讚聲張籍也是聽得清清楚楚,被讚歌環繞的感覺仿佛在夢中。

  而剛才發聲不忿的劉元珍由開始時的面色通紅,到現在的面無血色雙眼發愣,已然是被張籍的詩才所驚的不知所措。少年心意驕傲與頹喪,上下之間波動甚大,希望不要在自己的打擊下就此沉淪下去,看著劉元珍,張籍心裡默默想到。

  張籍不知道的是,在曾經的歷史中這劉元珍自幼勤奮好學,他的父親是山陽教諭,他自己在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曾歷任南京吏部主事,兵部職方司郎中等職,相當於現在的南京組織部副部長,軍區參謀,官職不可謂小,因不滿朝政罷官回鄉之後與東林書院講學,是赫赫有名的東林八君子之一,如此悄無聲息的就與歷史中的人物發生了聯系而惶不自知。

  此時台上希伊先生撚須微笑,周學正也是興致頗高,道:“好詩,好詩,以此佐酒盡興盡興。張籍還有詩否?”

  張籍回身面向台上回道:“學生才思愚鈍,詩作一時間難以成文,但剛從入得鼇頭磯時,有感於我臨清州盛景風物,有賦一篇,不知……”

  張籍心裡明白當今大明士林重文章更甚於詩詞,張老夫子也經常說詩詞小道,文章經義乃是根本,詩詞出眾固然能夠引起注意,但不能夠引起足夠重視,為了能夠在希伊先生和周學正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張籍在雅集前就有了作賦這個計劃,賦文都能寫,八股製藝更是不在話下,就算是沒有劉元珍的出現,也會找機會實行的。

  張籍準備的這篇鼇頭磯賦改編自後世鼇頭磯博物館中現代辭賦家的一篇同名作品,其中的辭藻華美,駢句得當,對偶成韻,是難得的詠鼇頭磯的佳作。

  “這作賦可不簡單,但既有佳作怎麽藏私,速速道來。”周學正笑道。

  “剛才一連吟詩五首,嗓子可是啞了,清之給他送被查去。”希伊先生見張籍接了茶盞又道。“既飲了茶就別藏著掖著了,還不快請學正大人品評。”

  “謝山長賜茶,長者令不敢辭,諸位前輩請容小子班門弄斧了。”張籍飲茶後置茶盞於席上,負手踱步堂中,

眾人屏息靜聽,都想看著平平無奇的社學少年又有什麽驚人之舉。  片刻之後張籍開口道:

  “君且看槐序沐雨水流觴,花月岸柳低聲唱,送不完余暉,迎不盡朝陽;君且觀大河北向默無語,千帆南渡競日昌,看不完京戲,吟不盡華章。登高閣以遠望兮,閱歲月之滄桑;步石階以顧眄兮,覽荏苒之疏曠;願日月之長駐兮,祈兩京之安康;聆中州之絲竹兮,瞻鈔關之輝煌;懷凌雲之高志兮,觀往來之艅艎;采日月之靈氣兮,容乾坤之瀏亮。舞東風之流連,布春雨之酣暢。”在張籍抑揚頓挫的吟誦聲中,賦文第一節緩緩而出,辭藻華麗,駢偶得當,極讚鼇頭磯之盛景。

  “嗟呼哉!遊斯景也,心旌蕩漾;觀斯樓也,神思豪放。呈四合之架構,聳一閣之軒揚,憐懷古之幽思,感而今之遐想:坐西朝東,閘如鼇足,觀音閣於其上;背對西殿,形如宮闕,呂祖堂於西廊;仰南俯北,南殿翹盼,登瀛樓於河旁;北殿兩祠,顧盼四溟,甘堂祠於北方。鼇頭磯者,獨佔秀色之首,古色古香;重簷飛閣, 玲瓏別致之勝,布局炫煌。抒懷乃有茂榛,賦興則為東陽,北運者為貢磚,南下者乃賈商。爾其無論南來北往,毋語蓬落帆揚,夜臨遍煙火,晝來滿帆檣,集市鹹聞聲,街巷畢堂皇。煙花巷裡飄五音,舍利塔巔眺八方,楊柳岸畔曉風月,花樹叢邊築蜂房。成祖南下駐蹕,諸王北歸到訪,京兆不及之地,京杭河水之湯!”四六駢句,五言對韻,寫出了鼇頭磯的格局,中州的人文底蘊及經濟風物,極言臨清之繁華。

  “魯乃孔孟之鄉,此為文教之邦;鶯飛草長,新柳枝揚,蓮葉荷香,書聲琅琅;窯煙嫋嫋,磚船蓬張,織錦飄飄,滿街滿巷。騁目兮蓬帆蔽天,揚眉兮商賈倜儻。舟搖搖以泊岸,楫緩緩而止槳,步款款而自得,人欣欣而豪觴。天子令兮不上船,玉帝喚兮不吭腔。窯磚督造設專轄,鈔關直隸屬中央。登斯樓以懷思兮,記今朝之輝煌,立鼇磯而四顧兮,矚新天而鏗鏘。”

  “幸見識以學正,受提攜於山長;羞弄斧見諸公,望評鑒於中堂。今宵常在,清淵日昌;獨佔鼇頭,凝秀四方。”

  “中州盛景,豈止於此也哉!”

  張籍的吟誦聲高低錯落、抑揚頓挫;負責記錄的呂宏遠運筆如飛、行雲流水;台上周學正以賦佐酒、長飲低酌;希伊先生隨韻擊節、雙眼半闔;周遭眾人沉醉其中、淺嘗附和……

  洋洋灑灑七百余字的鼇頭磯賦如一幅長長的畫卷,一點一點終於展現在了眾人面前,仿佛這是一幅大明臨清州版的清明上河圖,人物風貌、建築地理盡皆賦中,端的是詩賦天成,文采飛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