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58章 書院第1課(下)
  張籍手中的《中庸》和《中庸章句》並不是新書,頁腳頁邊雖有磨損但是沒有一頁褶皺,看得出來他的前幾任主人都是愛書之人,觸摸著發黃的紙張,聞著淡淡的墨香,讀著發人深省的經典,好似在和與前輩學子交流,仿佛在聆聽先賢至聖垂訓。

  片刻後,講堂中的一陣戒尺敲擊案幾的聲音將張籍從書海中驚起,抬頭看向前方,原來是徐講郎宣布開始上課了。

  徐講郎先是複習了上堂課講的內容,之後開講的新課內容是中庸第十一章。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此一句意為孔子有言,有人刻意用隱僻的歪理,嘩眾取醜,做些怪異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後世也許會有人記述他,為他著文立傳,但是孔子是絕對不會去做的。譬如雞鳴狗盜之輩,縱然太史公作《史記》以述之,但終不過小人之行,君子不為也……”《中庸》的每一章節都很短,略略幾句話能延伸出深刻的道理,徐講郎聲音洪亮,旁征博引,一句經義,一句解讀,用後世或當世事例作深入淺出的剖析,讓學子們理解起來毫不費力,皆是聽得如癡如醉。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孔子有言,有道君子能夠遵循中庸之道,但是有的不能堅持下去,半途而廢,而孔子自己是絕對不會放棄停止的。此句表現了孔子恪守中庸之道的決心和毅力,以先聖之為效法吾輩今朝之行,吾輩向學當鍥而不舍,吾輩修身當持之以恆。”

  聽到徐講郎的精妙的解讀,張籍心下暗讚一個好字。徐講郎講學顯然與其他照本宣科的塾師不同,剛剛的這些解讀在朱子四書章句中是沒有的,應當是徐講郎自身研讀經典時的心得。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此句是收集聖人言行的編錄者感歎,真正德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之道也不後悔,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徐講郎說完這句,手持書本負於身後又道:“讀書一道,近在於修身,遠謀於治平,謙謙君子之行宣教聖人之語,惟言惟行,且謹且慎。”講書之時不忘對學生誡勉,此寓德於教的方法潛移默化中在眾多學子心中留下了為民養德的觀念,用後世的說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如果把科舉比作七十年代的高考,那麽鄉村社學就是後世普通鄉村小學,清淵書院就是含有初中部的重點初高中,以此類比社學塾師相當於普通教師,清淵書院的徐講郎相當於省級名師,其兩者的教學條件、教學質量、師資水平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張籍是初次接觸《中庸》,面對書中艱深晦澀的內容,經徐講郎的由表及裡、結合實際的解讀後也是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此句語出《論語·庸也》,堂上徐講郎不看書本,由中庸聯系到論語,兩相對比,前後印證,講的興致高漲;堂下眾學子聽得如醍醐灌頂,如饑似渴。

  ……

  上午兩堂課每堂課一個時辰,中間有一盞茶休息時間,都是徐講郎教授。第一堂宣講評注,第二堂解惑釋疑,兩堂課結束後,張籍還猶自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中午飯後回到寢舍,張籍、冀永貞、容修明、鄭茂文擱在自己的鋪位上休息。

  “冀兄,你我同在丙班,不知這徐講郎是何來歷?今天聽了徐講郎一堂課頗有茅塞頓開之感,這授課水平可謂高超。”張籍向靠在床上無聊的拿著一本雜書的冀永貞道。

  聽了張籍的疑問,冀永貞笑道:“張朋友可是覺得徐講郎授課比之前的社學塾師易懂很多?這並不奇怪,要知道徐講郎可是曾以舉人身份在南京國子監做過教習……”冀永貞一番話說了好久,言語之間皆是對徐講郎的欽佩和惋惜之色。

  原來徐講郎原是江蘇徐州府人,名豐字翰采,隆慶二年鄉試中的舉人,中舉後遊學至南京國子監闖下偌大名聲,被當時南京國子監祭酒賞識機緣巧合下成了教習,然而國子監中終無舉人為監生師的常例,在老祭酒病休回鄉後被人彈劾辭了教習職務。數次科場失利,再經此一事,徐講郎一時也無心科舉,經清淵書院山長希伊先生的盛情邀請便到了清淵講學, 徐講郎自此醉心於學問,不再奔赴科場至今在清淵授課已有六年之久,因其講課深入淺出,解讀鞭辟入裡,深得學子們的好評,在前年又不辭辛苦擔負起了書院經義水平最差的丙班的講郎,現在丙班學子的學業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徐講郎功不可沒。

  清淵書院果然是臥虎藏龍,一個講郎都有這般曲折的經歷,也不知道陳教習和希伊先生曾有什麽不平凡的歷史,張籍聽後心想。

  下午的課程換了一位姓葛的講郎,講授律法條令、身言書判,這在書院中算是雜學一類只是偶爾在縣試府試中考到,故一般被安排到下午。不過在眾多學子看來,讀久了四書五經這等艱深的經義典籍,學些貼近生活的判例還是很有趣的,想是書院的這般安排是煞費苦心,上午學難下午習易。

  ……

  晚飯後,天邊的太陽掩去了最後一縷霞光,朦朧漸圓的月亮悄然升起。微風中,張籍帶著書本穿過竹林石徑早早的來到了小講堂中,小講堂是書院教習給學子開小課,重點攻堅文章疑難的地方,平時並無人在這上課,所以堂中帶上教習的位置,共有九個蒲團案幾,此刻堂中陳教習尚未來到,周遭花架上的幾株蘭花亭亭玉立,與余暉中散發著暗暗的幽香。

  陳教習未到左右是無事,不如做點什麽,想到此張籍放下書本,拿起牆邊的掃帚清掃起講堂。做完衛生工作,張籍又提起講堂一角的木桶去天井中打水,無論是前生還是後世,學校還是公司、單位等社會環境中,勤快點總是能給人帶來好印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