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11章 《賢文》對答
  時值仲夏,本該暑熱難當,不過今日天公作美,早上幾大片白雲遮住了太陽,日頭不甚毒辣,樹枝搖曳,略有微風,帶來絲絲涼意,溫度適宜,正是讀書好時節。

  同窗們都早早的來到了講堂,一本正經的讀著書。

  張籍也在自己座位上看著書,不過不是昨天那本《古今賢文》,而是《幼學瓊林》。

  《幼學瓊林》比之《古今賢文》艱深許多,張籍前世也隻是大略看過,並未通讀,因為其中用典較多,許多名詞和現代語義相差甚遠,而且張老夫子的注釋不全,所以此時翻看起來有些吃力。

  張籍現在看的是卷一,內有天文、地輿、歲時、朝廷、文臣、武職六篇,長短不一,每篇一文,以古人的角度展現出了時人對於天文地理四季節氣的認知和典章制度著名文臣武將。

  讀著讀著,張籍慢慢沉浸其中。

  驀然,講堂內一片寂靜。不知何時,張老夫子進了講堂,此時正站在張籍的身後,而張籍正讀得起勁,對此毫無所覺。

  “咳、咳!”張老夫子幾聲乾咳。

  “先生好。”張籍猛地驚起,回頭看到了張老夫子。

  “《古今賢文》一書你雖已可背誦,但其中文意博大精深,《幼學瓊林》語意艱深,前書未曾通曉而讀後書,豈不聞欲速則不達?《賢文》一書你可曾達其辭?可否解其意?能否用之以行?”張老夫子恨鐵不成鋼似得一連串質問。

  後世許多家長給孩子上各種輔導班,往往寒假或暑假中就學完了下學期的課程,這種情況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實際上除了天賦出眾的少數學生,對大部分人來講利大於弊。原因一是大多數輔導班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不及正式的課堂教學,二是半知半解學了一點的學生,再次學習的時候往往就不專心了,一鼓作氣,再而衰,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教育。究其根本原因是這中提前學習的方式違背了學生的生理心理規律。

  看著張老夫子此時的神色,張籍不禁想到了後世自己教學時遇到的問題,估計張老夫子也是如此看待自己的吧。怒其不爭、哀其不幸,這一點上古今教師是有相同點的。

  張籍起身向張老夫子道:“先生教訓的是,昨晚回去深感先生盼我等上進之意,故而挑燈夜讀,對照您的注釋和講解,《古今賢文》學生已通曉其意,今晨讀《幼學瓊林》乃是為了再求精進,並非好高騖遠之舉,望先生明察。

  “好!好!”張老夫子拂袖轉身走向講堂前方,顯然不信張籍的說辭,“吾曾見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記性超群者,不曾聞不教而知者。我問你‘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何解?!”

  張籍向夫子一躬身,隨後朗聲答道:“大河滔滔,水至下遊灘頭之上非是流水本意;雲卷雲舒,雲升峻嶺山洞之間白雲未曾有心;意為世上許多事,都是機緣巧合,天意安排,非人力所能更改。”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何解?!”

  “語出《史記・齊太公世家》‘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為金鱗設,隻釣王與侯。’彼時太公於河邊遇文王,見太公垂釣直鉤無餌,奇之。太公答曰吾非彎鉤以求富貴之魚,乃直釣取帝王將相也,今見文王,終得所願。今朝意為‘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凡行事當堂堂正正,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人,內不愧於心。”

  “不說自己井繩短,反說他人箍井深。何解?”

  “昔時一人擔桶取水,

及至井邊繩短而難以取水,不念自備井繩短而怨曰,井何其深耶。意為遇不如意事,不思己過而怨他人。”  “人言未必猶盡,聽話隻聽三分。何解?”

  ……

  一問一答之間,不知不覺已有二十余句,張老夫子的提問越來越奇,越來越偏,越來越難,張籍始終面不改色,不僅對答如流,更時有發人深省之語。在座學童見張籍如此驚人表現,都是一臉懵逼,林嗣更是面如死灰,如看到怪物一般,提不起半分相爭之意。

  張籍此時有些後悔,張老夫子本意是為了自己好,不該和夫子如此相爭,應該在回答正確幾句後,賣個破綻,稍微退讓些,給雙方留個台階下。

  正想到此,隻聽夫子又問道:“珠沉淵而川媚,玉韞石而山輝。何解?”此時夫子的聲音已不像開始時那麽嚴厲,而變得有些奇怪,似喜似愁,盡顯矛盾糾結之色。

  “珠玉存在於山中, 使大山增色,意為、意為……”張籍故意微微停頓皺眉做思考狀,心裡已打定注意,要給個錯誤答案,結束這場考較。“意為有才德的人們應相互扶持,為彼此增光添彩。”

  “嗯?錯!此句語出晉人陸機《文賦》: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山之所以倍增光輝,不是因山本就綻放光彩,而是因為山中蘊含美玉;水之所以秀美無雙,不是因水本身清秀,而是因為水中藏有珍珠。教育世人應輕外表而重內涵……”張老夫子聽到回答有誤,隨即指出錯處。

  “先生教訓的是,學生掌握的有所疏漏,謝先生指正。”張籍又是一躬身,回道。

  張老夫子默然不語。

  許久,“罷了罷了。”忽然張老夫子若有所悟,定定地直視張籍,欲言又止,“這句你……”似是已經發現這是張籍故意疏漏,。

  “張籍,《古今賢文》你既以通曉,那麽《幼學瓊林》也必定難不倒你,《幼學》之後當讀經學,我多年不第,才疏學淺,教不得你太多,隻有當年進學時所注四書與你自行參悟,散學後去找我拿。”此時張老夫子外露一絲欣慰之色,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每一位老師都希望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學生吧。

  砰,一拍講桌,張老夫子一掃頹色,向其他同窗道:“爾等當向張籍學習,今後我亦將嚴加管束。好,翻開書,今天講解《古今賢文》下集。”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意為……”

  一時之間,琅琅讀書聲又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