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8章 再遊
  由影壁牆處出來後,方清之簡單介紹了第一進院子中各屋舍的功能,比如雜物房,柴房,廚房,食堂,齋夫住所等。隨後方清之當前引路,來到走廊圍成的二門前,指著上面寫著“入則寧靜”的牌匾道:“這是成化年間戊戌科進士玉衡先生劉璣所書,也是我清淵前輩。”

  穿過二門,帶著眾人進了第二進院子,當前的是張籍來時見過的那個假山,“諸位這座假山全部取自太湖石,乃是書院前輩宣德七年戊戌科進士,陝西總督,三邊總製右川公程輌所贈,諸位請看這裡。”方清之引諸人看向假山上的題字,“此‘九思’兩個篆字也是右川公所題,後面還有右川公捐贈並題字‘三省’的一座泰山石。取君子九思,每日三省之意,等一會兒會看到。”

  方清之在介紹書院器物、題字等典故之時,神采飛揚,言語之間透著身為清淵學子的自豪。嗯,也的確有自豪的資本,就像後世的大部分學校如果出了個清華北大學生,就要貼在牆上,宣揚與眾,更不要說出個類似程輌這樣好比後世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的一方總督大員,對,還有一票類似後世國務院各大部委要員、主政一方的書記、市長這樣的進士,這定然是得天天掛在嘴邊,必然是要洋洋灑灑,花團錦簇般的寫入校史。古往今來的學校都不能免俗呀,張籍思忖道。

  各社學來的學生一個個好似好奇寶寶,看看這,看看那,不時露出驚歎,豔羨的神色。一眾人跟著方清之邊聽邊走,介紹完書院外堂,來到第二進院子的一角處,這是一方單獨開辟出來的小院子,這是張籍頭一天來時沒有見到的,這小院子中陳設簡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院中的那塊以篆書寫著“三省”二字,堪比房屋高的泰山石,圍繞泰山石的是幾張石桌石凳,周邊東、北、西有三間的房子。屋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塌、一幾、一蒲團而已。

  地方不大,一會兒就逛完了,人們都來到庭中,一時間小院滿滿當當。方清之道:“各位,這裡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塊右川公所贈的‘三省石’了,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介紹完出處,方清之頓了一頓,看到眾人的目光都向他投來,隱隱有些得色,似乎很是喜歡這種被眾人矚目的感覺,說道:“這間小院也被稱為‘三省居’,是書院先生、學子等遇到不解難題時靜修參悟經義的所在。大儒陽明子到清淵書院講學期間曾在此間悟道,大學士西涯先生李文正公諱東陽乘船入京經臨清州時曾於此靜思。”

  一間小小的、不起眼的院子,在後世影響力極大的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曾踏入此地;當世文壇領袖,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的李東陽曾臥於此榻;更多的走在讀書進學道路上的莘莘學子曾苦思靜悟與此間。聽著書院士子的解說,張籍仿佛在此看到了無數為求真知正解的前輩於此苦讀,思緒飄遠,心向往之……

  “清淵書院真不錯。”旁邊的張義先下意識的拍了一下張籍的肩膀喃喃的說道,“如果縣試後能再此地讀書該多好。”

  “是啊……”張籍回應道。不單單他兩人有此意,不分塾師和學生在場的所有人都是面帶神往之色。

  什麽是名校?這就是名校!其上可直達天聽,影響時事朝局;其下能宣揚教化,傳聖人之言。一如歷史上唐之麗正書院,宋之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還有幾十年後的明之東林書院,

能入這樣的名校讀書的願望古今亦然,君不見後世的各地天價學區房之事嗎。  出了三省居,書院士子方清之帶著大家來到了第三進院子,也就是書院的內講堂。

  “諸位,想必大家也都已經見過,這裡就是聞名於世的臨清八景之一‘書院荷香’。長廊兩側掛著的是百多年來前輩們題詩題畫中的精品之作,數量太多,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

  張籍看向走廊兩側的書畫,這些第一天來時並未懸掛,書畫保養不易,許是平時都保存在屋內,今天為了參觀特意安排掛出來的。後世知名的有王陽明、李東陽、謝臻等,不知名的文人騷客更多,詩詞書畫各有特色,皆為上品。

  一行人踏著石板路,緩緩穿行於樹蔭中,繞荷塘,覽美景。士子方清之的話音在隊伍中傳來。

  “剛才沒有提及一件事,我清淵書院分為內外兩個講堂, 分別在與第二進院子,和第三進院子也就是此處,外講堂如無特許額定七十人,內講堂為三十人。”眾人都停下腳步,駐足塘邊,凝神靜氣的聽方清之講。

  “所有書院學子每月中旬由山長或是兩堂教喻出題考較一次,無論身負何等功名,能者上,差者下。就算你是舉人老爺只要是在書院進學,不在前三十人內,就要退到外講堂中;哪怕你連童生都不是,只要在前三十人內,都可以進入內講堂由山長親自教導。此外,外講堂中連續兩月考較不見起色都是最後五人,則勸退。只看才學,絕不看情面,這也是首任山長光謙先生定下的規矩,有立碑勒石為證。”

  方清之頓了下又道:“不才一入書院就在內書堂,至今已有兩載。”言下頗有得色,到底是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難掩鋒芒銳氣。

  張籍一聽,心下不禁一樂,這不就是叢林法則、考核升降級製、末尾淘汰製的明朝版本嗎,有此規矩清淵書院焉能不興盛。

  在後世張籍的教書生涯中公立學校可不許來這套,只要不觸犯刑法,打架鬥毆,小偷小摸都是可以原諒的,學校無權開除,成績不好吊車尾更是沒事。也正因此一批以教學成績好著稱的私立學校逐年大興。不過嘛,義務教育的目的就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知識,政策制度制定的無可厚非。

  古代讀書所行的正是精英教育,這一套制度,效果顯著啊。

  方清之接著介紹起周圍的景色,眾人皆是讚歎清淵景色之秀美,感歎書院制度之嚴苛,講解聲中,隊伍又開始前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