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7章 呂才其人
  “夫子剛才那人是?”張義先忍不住問道。

  張老夫子剛拿起筷子的手一頓,隨即又把筷子放下,他並未生氣,只是歎了口氣,道:“那人叫呂才,曾與我同在縣學讀書,當時我是縣學最年長的,他是最年輕的,相差二十多歲,呂才向來自詡聰敏,不把年長的同窗放在眼裡,平時言語之間有些尖酸刻薄,大家都不喜他,他亦我行我素。”

  張老夫子重拿起筷子對兩個弟子說道:“現吃飯吧,等會兒再說。”

  許是有各社學塾師在場的緣故,這次食堂供應的早餐還不錯,小米粥、鹹菜、蒸餅(也就是饅頭)、米飯,每人還有一個雞蛋。在後世這普普通通的,再簡單也不過的早飯,張籍卻吃得很是香甜,小米粥都喝了兩碗。

  放下碗,張籍不由自主的打了個飽嗝,好久沒有這種體會到現代社會早餐的感覺了,為了吃的也要來這裡讀書!

  張老夫子放下碗,看了看書院的人還沒到,又說道:“後來我們縣學生員一起赴隆慶戊辰科鄉試,只有呂才一人中了隆慶戊辰科鄉試舉人,為師屢試不第至今只是個秀才。”

  說道這張老夫子苦笑一下,“因為性子原因,機緣巧合之下,呂才幾次會試再都未能中,便熄了科舉心思,加上他原本就是城東清平鄉呂氏族人,家大業大,受族中所請如今做起了清平鄉社學的塾師,到底是舉人功名,經義水平較其他社學高了一大截,每次交流都有出彩之處,所授學生多有中秀才者,故而看不起其他社學,尤其是像為師這樣曾經他的同窗。”

  看到張老夫子無奈氣短的樣子,人雲:“辱及其師,如辱父母,心有戚戚焉!”平日裡夫子雖然有些迂腐,教學方法也很老套,但是拳拳育人之心是有的,見到張老夫子受到羞辱,張籍心下也不是滋味,寬慰他道:“夫子,這次我和義先定要為您爭口氣。”

  “是的夫子,我們絕不給您丟臉。”張義先一旁也說道。

  “你們有這份心就好,盡力而為即可。好了,不說這些了,書院的人來了。”張老夫子停下話,看向前方。

  隨著目光看過去,張籍看到一個頭戴黑色紗儒巾,身著月白色鑲深青邊瀾衫,腰系藍絲絛腰帶,腳踩黑色皂皮靴,約莫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士子(形象衣著參考少年包青天任泉扮演的公孫策)已是站在了食堂前面,好一個翩翩讀書郎。

  那士子先是看向眾人做了一揖,面帶微笑道:“各位先生,各位小友,吾乃本縣生員方沐,字清之,現於清淵書院內堂進學,大家可以稱呼我為清之,今次受山長所托帶諸位共賞清淵美景。不知諸位可是用餐完畢了?”

  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生員身份,秀才功名了,已然和張老夫子同等,這人可真不簡單。

  在大明朝雖然時有神童,如當今張相居正公,五歲入學,七歲通曉六經大義,十二歲中秀才,十三歲鄉試要不是因為時任湖廣巡撫的顧璘有意磨煉,就差點中了舉人,即便如此三年後十六歲得中舉人,二十三歲中進士。再早還有解縉,楊慎等人,不過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神童只是少數,更多的還是普通人,二十五歲秀才,三十歲舉人,四十前進士,這就是祖墳冒青煙了。二十歲的秀才,只要不荒廢學業,三十歲前就能舉人,甚至進士,可謂前途無量。

  這只是書院內堂三十名學生之一,沒準內堂還有不少舉人在此求學呢,清淵書院真是臥虎藏龍,張籍暗自想到。

  “用完了。”“吃過了。”台下傳來小聲的幾句應和,張籍也回過神來,看向周圍,更多的是點頭示意。

  見如此,方清之道:“那好,各社學學生跟在各自先生身後,不要走散了,諸位請跟我來。”說罷方清之當前引路出了外院食堂。

  書院的人沒有安排先後順序,各社學先生,就按著離門口座次的遠近,向著門口走去。嗯,不愧是都是大明朝的知識分子,溫良謙恭讓的美德扎根在每個人的心中,有幾分秩序井然的樣子。不過這份秩序很快就被打破了。

  “你個老相公,也要走在最前面?還不給老爺我讓路,到後面去。”門口處傳來一陣熟悉的嘲諷聲,定睛一看,果然是那呂才,帶著清平鄉社學的兩個學生,把西鄉朱莊社學的塾師和學生擠在了身後。 朱莊社學的塾師似是習以為常,無奈的讓出了前排的位置,看來這呂義辦這事也不是第一次了,礙於其舉人老爺的身份,就算心有不忿,也沒人和他爭。

  身後的兩個學生雖然氣憤,但張了張口也沒說出來什麽。民間都稱進學過了縣試的為童生,秀才為相公,舉人為老爺,足見社會身份地位的差別,他們的老師秀才公都沒說話,連個童生也不是的學生自然更是說不出什麽。

  不過爭這走在第一排有什麽用呢,要知道各社學的塾師大都是科舉無望的老秀才,呂才這一句老相公可是無差別嘲諷了其他所有人,簡直就是在那立了個條幅,上書“我什麽也不說,在座社學塾師的都是渣渣!”這樣一句話。

  得意洋洋而不自知,人緣不好,天賦也不是高絕,難怪只能混去社學當個舉人塾師,看著那呂才,張籍搖了搖頭。

  這點小插曲也沒影響到什麽,很快眾人都跟在方清之身後來到了院內,這是第一進院子。大約有十五六個社學,每個社學二到三人,合計五十人不到,各塾師和學生都很安靜,頭一次來的人好奇的打量著書院。

  微風和暢,天公作美,日頭並不炎熱,正是遊園的好時節。只聽方清之領著眾人來到院中影壁牆處,朗聲道:“諸位這是清淵書院首任山長光謙先生所繪‘鯉趣荷香蓮潔圖’,意為鯉躍龍門及第登科、荷香遠播澤披一方,廉潔清正鐵骨錚錚……”

  這些張籍來時已經是看過了,只是不知其中寓意,聽到方清之的講解,對書院的底蘊愈發驚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