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159章 治心經
吃過飯後,張籍兩人到了書房,分別坐下後,張百萬久久提筆不落。

張籍見此出言問道:“剛才張兄寫的還甚是流暢,這會兒遲遲不落筆是為何故?”

張百萬聞言,將筆擲於案上苦惱道:“不知為何一時間於文章茫茫然空無一物,思緒繁亂,難以靜心,不知從何下筆。”

“噢?難以靜心?”張籍放下手中的書本看向張百萬問道。

“確實如此,難以靜心。”張百萬點了點頭。

“讀書寫文章,首推心靜,心靜方可別無旁騖,全神貫注。儒道佛三家皆是崇靜,老莊曰靜,佛家曰靜,理學宗師程頤曰靜,朱熹曰靜,開創心學的王陽明也曰靜,儒家講靜能生慧,道家講靜能正道,佛家講靜能開悟,古人常道遇大事者需有靜氣。各門各派殊途而同歸,一靜字貫通各家法門,惟先靜心方可事半功倍。”張籍款款而言道。

“那當如何求靜?”張百萬頗有些急切的問道。

張籍笑了笑道:“張兄莫急,初學養靜當以靜坐為先,七天為限,每日靜坐一個時辰作為功課,以求調理心緒、收束心神之功。”

“這個法子倒是簡單,只是靜坐即可嗎。”

“張兄可不要大意了,初入靜定實屬不易到時一試便知,還望張兄能慎獨忍性堅持七日功課。當然不是靜坐即可,佛家講出世,其法可借用但不可長久,以靜坐養靜時間長了反倒無功。我等儒門弟子當入世立萬代之功,若是一味修身養性不能經世致用,那這書本讀來何用!”

張籍頓了頓,抿了一口清茶,又道,“靜心以為表,治心以為內,二者相和方可念頭通達,輔以博覽群書,當能做到千言匯於一心,下筆如有神助。”

“那當又如何求得治心?”這些讀書靜心養心理論是書院的講郎們不曾講過的,或許講郎們與讀書時曾有所悟,但是難以言表,更難形成系統的理論,張百萬雖然表面大方豁達不拘小節但久在其父身邊經商,也是個見多識廣的聰明人,聽到在這一論述,不禁備感興趣,心中似乎隱隱抓到了些什麽,但又差了那麽一點,這一感覺如同貓撓癢癢一般讓人心切。

“前些日子,與井邊靜思之中偶有所得,我有《治心經》十八卷粗略成稿,還未修訂,現在可與張兄坐而論道,淺談一二。”張籍起身走到了張百萬的案幾前,取了一個蒲團坐下。

“心、身並治,口、體兼防,治心之道,先去其毒。何為毒耶,外曰怨忿,內為私欲;治身之道,首忌暴躁,再忌散漫;治口之道,一為慎言熟慮,二乃節食養身。”

“莊子雲: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昔日東坡取此二語,以為養心之法。此皆有順其自然之意。養心亦然,讀書亦然,治天下亦然。”

“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是故曰誠心。襟懷、氣量、品行三者得兼,心如鼎鎮,志如磐石,外物不能移半分矣。”

“讀書之志,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須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學。”

“有容乃大,有忍乃濟。容則恕人,忍則耐事。一被稱讚便沾沾自喜,一有小成即向他人炫耀,稍有不順便勃然大怒,恃才傲物目中無人,衝動、浮躁、桀驁三者是為胸襟不闊,涵養不足,此等表象,非有厚福成大事之人為之。”

……

張籍向張百萬講起養心靜心的方法,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教學相長,教亦是學,講解的過程也是重新體悟理解的過程,理論和閱歷相結合,

一一在腦海中印證,更有所得喜不自勝,張籍說的性起時起身而行,手舞足蹈、激昂文字;張百萬聽得也是如癡如醉,偶有所得時,雙目似有光華閃出。期間杜十娘想要為兩人添茶,推開門縫但見張籍講得精彩,少女不忍打擾,合上房門就要轉身離開,卻不想被房內傳出的一言一語所吸引,一時間手持紅泥陶壺駐足門外。杜十娘在蒔花館中也是被教導讀書識字的,只有那一會兒才不用以色藝娛人,是蒔花館生活中難得清淨的一刻,所以少女喜歡讀書。那時的先生不過是落魄童生,怎及得張籍此刻博取古今百家之長的精妙之語!

如果放到武俠世界之中,四書五經是太極拳之類的武功招式,朱子四書章句集注之類的書是張三豐親授的太極奧義招式解析,科場應試可比作光明頂實戰,那麽張籍現在所講的養心讀書方法就是九陽神功般的內功心法,一法通萬法通,若能甚解當可無往不利。

張籍的這番靜心養心讀書的思路源於清末曾國藩,是基於曾文正公文集總結出來養心治心、修身悟道,為人處世的一整套辦法。

這《治心經》張籍考中秀才後就一直在醞釀,也是張籍要把杜十娘帶在身邊的另一個原因,自己能默書出曾國藩的文稿,能輔以自己的心得體會粗略成文,至於邊角上的整理工作便交給杜十娘來完成,除了減輕自己的工作量之外,張籍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小心思。

這個時代的杜十娘沒有秦樓楚館的人生閱歷和打磨,是否還會成為那理性聰慧、外柔內剛、俠氣有情的奇女子呢,張籍不想杜十娘被鍋邊灶台、縫補漿洗這些俗物瑣事禁錮住,他想要的是一個聰明機敏能為自己分擔的如大唐上官婉兒般的女子。

而《治心經》計有治心、養心、暇心、誠心、殫心、名利、成敗、禍福、得失、進退、事功,世故、意志、品格、學養、胸襟、機緣、篤行一十八卷,近代李鴻章、梁啟超、蔣中正、蔡鍔等一時人傑皆以“治心”為題解析曾國藩為人處世、精神修養、提升品格的方法。

如蔣中正讀其文集,有感於“其苦心毅力”“足為吾人之師資”,圍繞“治心”的內容,“摘其言行,可以為後世圭臬者,成為一書”,以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

又如名將蔡鍔讀其文集,感歎此“皆經世閱歷之言”而作《曾胡治兵語錄》,梁啟超也為這治兵語錄親自作序。

不知面前端坐的好友張百萬今次聽後能悟得幾分。

不知杜十娘讀後又能有何所感,能有何所悟。

對少女養成的最終結果,張籍頗有些期待。...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