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308章 永樂大典,道與術
經過這幾天的整理,樓下的庫吏、書辦和雜役等人已經熟悉了歸檔流程,正在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整理著。

張籍得空來到了書庫三樓,他在翰苑書庫中的工作並不是沒有收獲,這裡存放有後世所看不到的完整版《永樂大典》,這是一部由永樂年間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著名僧人道衍等人主持,動用朝野上下兩千余人,臨時調用人員更是多達數萬,歷時六年才編纂完畢的。

永樂大典的歷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保存了永樂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全書近兩萬三千卷,單單目錄就有六十卷。

與那後世韃清所標榜吹噓,被滿清文人刪改的面目全非的《四庫全書》不同,永樂大典修書過程中,對收錄書籍極少修改,而是采用兼收並取方式,保持書籍原始內容,這一點極為難得,因此這套書堪稱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只不過經過時光的流逝和戰火的洗禮,到現代只有八百多卷留存,張籍曾經看到的也不過是網上的照片,只能通過那照片上的一筆一劃來回味數百年前的這部經典。

而如今,有一整套永樂大典被存放在翰林院藏書庫的三樓,在這裡的書櫃上,有一萬多冊包背裝開本宏闊的《永樂大典》擺在架上,單單這些書籍就如同一個小型圖書館,可謂冊府千華,珍品迭現,實乃煌煌巨製。

有人曾以入寶山而空回來形容置身學府卻一無所獲,現在張籍就站著這寶山前面,後世關於它有著種種神秘令人向往的傳說,自己怎能忍住好奇不去一睹為快呢。

按照天乾地支編號,張籍小心翼翼的從書架上取下了第一冊《永樂大典》放在手中,上面有一層浮土,看來是有些年頭沒被人翻閱過了。

拭去灰塵,書的最外層是黃絹包裹,打開黃絹,裡面還有有宣紙裱殼的書衣保護,書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個長方形的書簽,框內題“永樂大典”四字,字下方還有雙行小字“卷一之二”,這表示第一冊書有兩卷,分別是卷一和卷二;書衣正面的右上方還黏有一個框,裡面用墨筆題寫這一冊所屬的韻目,又低一字注明這一冊是該韻目的第幾冊。

這套書是按照時下的《洪武正韻》編的目錄,只要手裡有一部《洪武正韻》,按圖索驥,就能十分方便地從一萬多冊兩千多卷《大典》中檢索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張籍坐在窗邊,翻開第一卷,書頁潔白,字體漂亮清晰,還有淡淡的書香,就此看下去,張籍不禁沉迷於其中,如果不是李廷機上樓來喊自己,怕是連吃午飯都要忘記了。

身如寶庫,徜徉書海,連續幾天,歸檔之余,張籍都在閱讀這套永樂大典,期間樂在其中的同時,也每每驚歎於古人的智慧。

譬如裡面對大明山川河流地理的描述,根據張籍後世的認知兩相對照,雖有些許出入,但在這時已經稱得上及其詳實了;還有裡面關於火器設計的更是讓人大開眼界,不僅有文字描寫,還有配有插圖。

“銃帶床共長五尺,筒長三尺三寸,重七斤半。用之城守並車上舟中,長四尺,陰陽二機,陽發火,陰啟門,對準之時,即有大風,不怕吹散門藥,蓋機銅板,長九寸四分,上半節闊一寸三分,中七分,下一寸一分,中眼機釘於此,下眼乃受螺螄捎處。機蓋、火輪、陰機、陽機、總機、開合形腰箍。”

這是講的一種重型火銃,

從選材到零件製作組裝描述的極為詳細,設計圖上將火銃的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細微的結構都單獨分開畫了出來,有關鍵複雜零件還做了不同角度的描繪,可謂是將細枝末節刻畫的極為細致,張籍覺得按照上述描寫和設計圖,找上幾個工匠就能熟練將其打造而出。在設計圖紙的後面,林林總總還有它的使用方法和效果,簡直就是個先進的火器設計教科書。不僅如此,永樂大典中工匠一篇中還收錄的漢隨秦製的標準化生產青銅戟的流程, 即首先確定標準形製:第二步根據標準製范,范即用於鑄造的模具,第三步量產范並分配給工場;第四步,冶煉青銅,並將其澆注在范中;第五步,磨礪、銘刻,組裝完成。當然還有之後的工匠責任追溯等配套的制度。

看到此處張籍不由得產生了一個念頭,若是有人能將永樂大典中關於火器製造和標準化生產這一方面的內容融會貫通,並用強有力的手腕推行下去,怕不是能夠讓大明的火器部隊全員升級,吊打全世界。

這還只是工篇和兵器篇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除了有武器、鎧甲、船舶、車輛等正統物品的描述圖紙,還有各種稀奇古怪,放在後世也能稱得上腦洞大開的設計,雖看上去古怪,但在書中卻往往有其妙用。比如這個看上去怪怪的大鐵桶,按照其描述,這個好似抗日劇中的簡易迫擊炮,可惜自己不是個動手能力強的理科生,否則真想立刻取來材料實驗一番。

另外在海事篇中有大明周邊海域的介紹,各港口在宋元時的市舶司資料……

如此珍貴的一套書,竟然被束之高閣,在此地蒙塵。

張籍讀書讀得累了時,常常會在書櫃之間穿行散步,似乎也能感受到身處其中黃絹裹身的永樂大典散發出的不平之氣——原本,它可以做的更多。

只要讀懂它其中的一部分,或許創造出的它的華夏民族就不必被異族鐵蹄踐踏,就不會有之後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

奈何當今世人重道不重術啊!

若是有可能,自己應該能給大明帶來些改變的吧,這幾日入睡之前張籍往往會如是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