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110章 “尖子班”
卻說張籍等一行八人新晉童生各回寢舍收拾一番後,在方清之的帶領下來到南山居去見山長希伊先生。到了山長房內,早有內外院的教習、一眾講郎及十幾名學子在此。這個陣仗想來是有要事宣布,故而張籍等人也是收起了興奮的心思,將情緒盡皆穩定下來。

待眾人到齊站定,只見希伊先生向身前一名赭衣中年文士道:“同光,你把拆班重組之事說一說。”這名赭衣士子張籍見過,姓赫名澄字同光,以生員身份在書院亦讀亦教,在上次的清淵雅集中他在一旁記錄。

聽得山長發話,赫澄出列站在眾人面前道:“今年乃是大比之年,書院循例將有志於今次院試、鄉試的學子集中與一處成立一班,此班擇書院名師授課,由山長希伊先生親自督導,故而將汝等聚於此處。”

赫澄的話一說完,只有張籍等八人比較驚訝,其余人都神色如常,許是這些早年的童生秀才們都耳聞或者參加過此類的班級。張籍聽完這話瞬間了然,山長親自掛帥,集中最優秀的教師,最優秀的學生應對即將到來的考試。這不就是後世的尖子班、考前集訓班或清華北大火箭班這類的東東嘛,怪不得清淵書院每逢春闈必有中舉或中進士的人,這種衝刺似的集訓方法居功甚偉啊。

赫澄的話說完,又有秀才功名的呂廣念了參加這次特訓班的名單,加上同樣備考的書院講郎共計有秀才六人,童生二十人,接近全部的內院子都在其中,接著希伊先生分配了此班的執教講郎,除了希伊先生本人授《春秋》之外,書院全部的四名教習,內院的六名講郎都在其中,幾乎折合兩個學生對一個教師,師生比高的驚人。

安排完這一切,只聽希伊先生又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能否以己微薄之身,為國效拳拳之力就在今時,望諸生厚積薄發,遂平生之志。好了,現在回去準備吧,明日開課。”

“謝山長。”眾人謝過山長的祝願後依次告退。

張籍八人現在都已經很熟悉,作為同一批次考上童生的書院同窗,算起來也能稱之為同年,互道一聲年兄。八人中自然以張籍為首,科場之上不看年齡,只看成績。

“張兄,這次書院將我們集中與一處共同進學,你對此有何看法啊。”這是此次府試第十的方畢問道,他是從內院乙班上來的,聽了要重新組班,班內都是精英高手,心下不禁有些壓力,張籍看向周圍,從同窗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有這般壓力的學子不少。

“自然是個好事,有希伊先生親自訓誡教導我等,吾輩學業精進自是不在話下……”張籍當下安慰道。

“方兄得了第十就有了這般憂慮,讓我們不在報錄之列的如何自處。”幾個十名以外的同窗也開玩笑的道。

“是我多慮了……”方畢曬然一笑。

眾人在談話中到了各自的寢舍收拾被褥等用品——這二十六人統一搬往內院寢舍居住。同食同宿同學,頗有些軍事化管理的意味。

……

月明星稀,月光灑滿了庭院,一株株古柏蒼松頂上載著如水的月華,枝乾烘托出濃厚的黑影,荷塘中的微波也在粼粼的反射著月光,今夜的內院庭中格外寂靜。

不過,寂靜的只是庭中,新分到一間寢舍的學子們興奮地皆躁動不已。

張籍、袁永、方畢、陳正被分到了一間寢舍,這四人此時正在敘年齒。只聽內院老大哥袁永苦笑道:“枉我癡長諸位幾歲,今次府試咱寢室中我排在最末,當不得大兄之稱。”張籍三人都是前十名,只有他是第二十九,

放在參加府試的幾千人中,這當然是個極佳的名次,但在這個寢舍中,就有些不夠看了。“咱們莫要以此論輩,還是用年歲長幼區分最佳……”這是方畢,他今年二十二歲,按年齡在四人中排第三。

“方兄這就不對了,須知學無長幼,達者為先,吾輩今後還當以功名課業排序。”陳正打斷方畢的話,又道,“當年我在鄉間發蒙時,社學先生乃是童生白發蒼蒼已有五十余歲,有一日先生對我等自嘲道,若是我們最終不能進學那也就罷了,若是過了縣試可稱他為先生,過了府試可稱他為朋友或老友;過了院試便稱其為小友;若是過了鄉試,他這先生就要稱學生為老爺;要是最終有那麽一天,過了龍門取中進士,他這先生就得要下跪口稱大人了。”

陳正的這一段話,讓寢舍內頓時一靜,引起大家夥的深思。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得道理,在社學這一大明最底層的教育機構最為顯著,童生蒙師教出狀元學生也不是沒有。大部分讀書人經過多次嘗試才能通過最基本的縣府兩試成為童生,也有人在得到童生身份後,院試多次落第不中,到了白發蒼蒼仍舊被人稱之為童生,後世的清朝道光年間的廣東,還有百歲童生參加院試的記錄。

童生不中秀才,五十乃至一百歲都要被稱為小友,中了秀才八歲稚齡也可被稱為朋友,老友。想一想二十歲的秀才稱百歲童生為小友的情景,真的是道不盡的辛酸與違和。

“陳兄,一日之為師,終生是為師,縱是我等中了進士,成為天子門生,到了家鄉見了蒙師也得恭恭敬敬的道一聲先生。世風雖以功名論高下,但我輩以明心誠意匡扶社稷為己任,當於此濁世中保留本心……”方畢顯然是對陳正蒙師自嘲話語中的社會風氣不滿。

畢竟都是久在書院未經歷官場世風的學生,都言道學校是學子們的象牙塔,純淨潔白而神聖,無論今古都是如此。出了象牙塔袁、陳、方三人的這番赤子之心定然是要在現實面前吃虧的。

不能改變社會,就得改變自己,這是後世張籍出了大學門口碰壁無數次的體會,站在過來人的角度看待分班重組之後的這一“臥談會”,張籍的心中竟還有那麽幾分懷念與溫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