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臘月二十三,男兒獻酌灶台前。
欲請東廚言好事,手捧糖飴把口粘。
早上一起來把蕭母做好的豆沙、甘松、酒等供在灶台前,讓蕭錚點上香燭祭拜,而這一天婦女是不能參拜的,蕭母和錦兒只是在內室掃除爐灶,燃燈默拜。拜之前,要把烤化了的糖飴塗在灶君老人家的嘴邊,看樣子灶王爺賢伉儷都是喜歡吃甜食的。
按蕭母的說法是把灶王爺的口用糖飴粘住不能說話,而蕭錚卻笑著和蕭母說應該是讓灶王爺隻說好話不說壞話,你把人家口粘住說不了話,這上天去還怎麽匯報工作?這人不管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都喜歡讓神明說點好話圖個心理安慰,剛和蕭母說了這些便被蕭母在背上拍了一巴掌。
祭拜完灶君,拿上稱中藥的小秤趕上牛車便出了村向李莊走去,到了蕭海的治鐵作坊,讓蕭海把上次買的硝石、精炭和硫磺拿出來,用小稱先按不同重量分出來研磨成了粉未,放進小坩鍋中慢慢的繼攪拌,等攪的差不多了,倒出來用火點一下,試了幾次之後,等蕭錚再用火一點,火光閃過之後一股藍色煙霧升騰了起來。
蕭海看著蕭錚的樣子笑道:“蕭兄弟,你這是又是硫磺又是硝炭的這是想要學道士煉丹不成?”
蕭錚對蕭海說道:“蕭大哥,這過年了圖個喜慶,弄個小玩意讓孩子們開心一下,哦,對了你去幫我找一些乾淨的銅鏽和鐵粉過來有用”。
等蕭海回來後以現蕭錚和二順幾個人卷了好多半尺多長,手指粗細的紙皮筒子,好奇地看著蕭錚把銅鏽和鐵粉均勻的拌進剛才製好的粉未裡去,然後把粉未小心的灌進紙皮筒敦結實以後接了個撚子出來後把兩頭封好,等做了百十來個以後打了捆,又把讓蕭海給自己做的平底鍋和一些灶具裝上牛車去了婁師德家。
蕭母和婁母說好了,過了二十三就來神荷灣這邊過年,反正娘倆也沒有別人,還不如兩家人在一起過年圖個熱鬧。
過了兩天,中午時分蕭海帶著兒子和周秉瑞到了神荷灣,周秉瑞把這一冬賺的錢和帳本都帶了過來,因這周秉瑞年前事情多,把錢分好後沒有多呆,留下了給蕭氏母子和錦兒過年的禮物就匆匆回縣城了。
蕭海帶著兒子就和蕭錚聊著天,又是八十貫錢,這是一冬的收入,一小堆銅錢堆在炕上,還沒有等蕭錚看幾眼,又被錦兒在婁師德的幫助下把錢搬到自己的房間,看得蕭錚苦笑不己。
下午吃飯之後,蕭錚把買的一堆飴糖拿了出來,先在鍋裡把飴糖化開,把鍋底的渣子撈出來,用紗布包了乾淨的木炭在剩下的糖液中慢慢的攪動,不一會兒,糖液就變成了半透明的金黃色,輕輕用筷子一挑出現了金黃色的細絲隨風飄動。
舀了幾杓在平底鍋中端到了院裡的爐子上,看著糖液在慢慢的融化,把用竹簽把用水泡開的山楂果穿好,在平底鍋上的糖液上滾了幾圈,拿出來往旁邊的青石板上一放,圓滾滾紅彤彤山楂果,外面裹了一層金黃色亮晶晶的糖衣,大唐的第一串冰糖葫蘆出問世了!
婁師德和蕭長寧眼睛就沒有離開過放糖的鍋,先做好了兩串給了兩個娃子,婁師德拿過來後先把薄薄的糖片咬了下去,一入口小家夥美得在地上跳了好幾圈後才開口喊道:“好甜!”,旁邊的蕭長寧也吃得停不下嘴。
蕭錚拿了一串糖葫蘆遞給了錦兒,錦兒張開嘴巴咬了一口薄薄的糖片兒,緊接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抬起手衝著蕭錚比劃著說道:“好吃!”,
蕭海也拿了一串嘗了幾口讚歎道:“蕭兄弟,你做的這個冰糖葫蘆吃起來是酸甜可口,既好吃又開胃,老哥我以前也不是沒吃過糖飴這個東西,這玩意兒除了甜點,吃完後就是渣子還塞牙。我就怎麽也想不到經你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弄,再粘上這山楂果子竟有如此美味出來,你這個腦袋是怎麽把它想出來的,老哥我佩服”。
讓婁師德去把村子裡其他幾個娃的也叫過來,這孩子和幾個娃子之間的恩怨早就冰消雪融了,小孩子之間沒有人願意記仇。
一聽說有好吃的幾個娃子跑的比小兔子還快,一會兒就衝到了院子裡邊,每人一串冰糖葫蘆,孩子們嘗了一嘴之後就炸了鍋,一個個歡呼雀躍興奮得在院子裡追逐打鬧,你追我趕的玩個不亦樂乎。
等孩子們稍微消停了下來,蕭錚又把竹簽劈成了細細的竹篾條。拗了幾個圈拿絲線綁好,再用幾根細長的竹篾條往圈上一支,西瓜大小的燈籠骨架便做了出來,把紅色的絹布往上一蒙,裡邊點上蠟燭,用竹棍子一挑,燭光透過紅色絹布照了在地上一片通紅,院子裡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氣氛。
婁師德和幾個娃子看到燈籠如此漂亮,便吵著嚷著央告蕭錚每個人做一個,一群孩子拿著燈籠大呼小叫的跑到街上到處炫耀,也讓在街上的大人看到後羨慕直咂舌。
蕭母看到後對著兒子說道:“你一個大男人家心靈手巧起來怎麽比個女人還秀氣,以後千萬千別這樣,讓人看到了笑話”。蕭錚心中暗笑忖道,我當時為了練這雙動刀的巧手下了多少苦功,只是不敢跟您這個娘說。
蕭母和幾個女人見到做燈籠如此簡單,便都過來幫忙,不一會十幾個燈籠便做了出來。見天色已黑,蕭海領著兒子拎著幾個燈籠準備要回家,出門的時候小張又把紅紙寫好的楹聯給了蕭海並告訴他怎麽貼,父子二人拎著燈籠和春聯還拿了幾串糖葫蘆興高采烈的回家了。
臘月二十八,蕭錚帶著錦兒和婁師德,按照先生以前的老規矩,給村裡邊過日子過的不太好的幾戶人家送去了一些錢糧,順便又給幾個老人診了下脈,還送了一些糕餅和幾副對聯,有兩個老人家出門的時候,拉著蕭錚的手不停地感歎說先生是個好官,更是個好人,養出來的閨女和教出來的徒弟還是大好人,這是積了累世的福報,反覆叮囑蕭錚和錦兒不要忘了在春節的時候祭祀先生,這讓兩人唏噓不已。
蕭錚到大唐的第一個春節到來了!
這時候過年遠沒有後世那麽熱鬧,有錢人家頂多就是多買些雞鴨魚肉大吃幾頓,已經算是了不起的事情了,沒錢的依舊是一日兩餐,吃糠咽菜混個溫飽度日,好在神荷灣這個小村子還算是富足,大家都還過的去。
除夕下午,家家把蕭錚送來的楹聯貼在了門口,幾個讀書的娃子家大門上還端端正正的貼了兩個大大的福字,每家門口都掛出了幾個紅紅的燈籠,臨近黃昏點起紅燭,燈光映著門口的對聯,顯得門口一片紅彤彤的,小村子給人一種安詳幸福的感覺。
蕭錚的院子裡,錦兒正在和婁師德把幾十個拳頭大小燈籠分開,每四五個一串連在了一起往樹上掛,兩個人在為點蠟燭還時不時拌上兩句嘴,讓在房間中忙碌的蕭母和婁母聽到之後暗笑不已。
發亮的小燈籠閃爍出紅色的光芒,微風一起,如同火紅的柿子掛在枝頭隨風在空中搖曳,讓人看著從心底裡都透著一種開心的感覺,把院子襯托的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