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一過,江南在淅淅瀝瀝的梅雨中開始了春耕,新開墾出來的萬傾良田中一片繁忙。
讓蕭錚感到欣慰的是揚州和楚州的不少地方出現在蕭錚發明的貞觀犁,有些看了看打在上面的印記還是自家產的,說明這東西已經慢慢得到天下農人的認可,這是好事兒。
一開春,蕭錚向馮盎要的的雙季稻種和甘蔗種子就都送了過來。
蕭錚沒有想到的是種子是馮盎的兒子馮智戴新自送過來的,這家夥比蕭年紀也小不了多少,見到蕭錚後是叔伯之禮事之,說了他好幾回這家夥就是不改。等他走的時候蕭錚讓馮智戴給馮盎帶回去了幾壇白酒以示謝意。
稻種在幾個農博士的精心培育下早早的變成了秧苗,當蕭錚把拋秧法的插秧方式告訴幾個老農的時候,幾個老人家一致反對。
這密植已經都超出幾個老人的認知了,這還是你給蕭大人個面子,幹了一輩子活哪有這種看似亂扔的插秧方法,就是蕭錚拍著胸脯保說這樣種決對可行都沒人理他。
“大人,您躲遠一點,在治病救人這方面江南人都服您,可這種田您真不行,你願意呆就在地頭去坐會兒,看不下就您就回府衙去,沒人說您什麽”幾個老漢被他嘮叨煩了,這是擺明了要趕人。
“他娘的,好心沒好報!你們在江南種了這麽多年的稻子怎麽就不知道林越國有雙季稻。還不是老子從馮盎手裡摳過來的,你們不種我自己種就行了吧”調過頭罵著街就往回走。
許敬宗笑著說道:“大人,換做以前沒有哪個百姓敢用這種語氣和上官說話,這是沒有拿您當外人,我等應該高興才對”。
“老許呀,我並沒有一點不高興,我只是說他們太固執了,這些老人家也是怕萬一出了差池十萬畝莊稼毀了不好交待,他們也是想穩妥起見,既然他們不種,我就在我十畝地上種,找幾個人過來”。
一聽說蕭大人家的地要種水稻,過來幾十號人幫忙,可等蕭錚把插秧的方法一說,幾十個農夫都些發蒙,侍弄秧苗幾個老漢調頭就走了,說丟不起那個人,剩下的人也不想違背了蕭錚的意思,那就乾吧,十畝地很快就插上秧苗。
開春之後,不單揚州城外,就是連楚州、杭州三地的沼澤之上都刮起了一股興水利造“垛田”的風潮。
這次蕭錚放出話來,只要是按官府的要求清河修堤築壩,無田或少田者還是按老規矩來。而那些有錢的富戶也可以加入進來,不過想要田也行,每傾五十貫,願意交就交,不交也別開荒。
五十貫!這要放在以往,五十貫都可以買五頃田了,但有去年地的樣板,要求開荒的富戶有得是,還有些沒有買地的把自家原來的地也照這個樣子收拾了一通,蕭錚讓裴明禮把收上來的錢直接又用到修水利的費用上去。
參照著揚州城外的十萬畝墾田的樣板,江南大地上再次興起築堤興修水利的風潮,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乾活場景。
三月一過,江南己是柳綠鶯啼,楚州、揚州和杭州三地的大路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也終於大功告成,青灰色的混凝土路面在兩邊種了不少柳樹和江南的花卉。
這些喬木的擺放也是蕭錚讓閻氏兩兄弟專門設計的,選的都是當地容易生長的綠植,但擺放時卻是匠心獨運,馬車行走在上邊看到眼裡的或是花團錦簇或是綠柳成蔭讓人看得賞心悅目,經常看到幾個書生模樣的人拿本書走在路上邊吟詩邊緩步而行,行走之間都變成了一種享受。
洞庭湖老君山旁邊上的一個小島,鄭玄禮接到了蕭錚一個命令,
帶上他原來的手下,在這島上建了很多高高大大的房子,一問蕭錚說是奉聖旨建鑄錢的廠子。把這事兒和手下人一說,一幫子島民開心的不得了,以前受了朝庭不少恩惠,這次可有報恩的機會了,從建築材料一拉上島就開始日夜不停的勞作,高大的院牆圈起來後很快幾十棟廠房便矗立在島上。
等人下島之後蕭錚調來了十幾名玄甲軍帶著其他士兵便開始晝夜不停地繞著島巡邏。五六裡地之外,老君山上的居民時不時看到有船運東西上島,島上經常有煙冒起,既然是鑄錢,肯定要動煙火,慢慢地人們就習以為常。
大家對島上戒備森嚴也就不再理會,只要不去就行了。
“大人,此次開春之後,揚州、楚州和杭州三城之造田數量竟達到百萬畝,這是自前隋以來最大的墾田行為!更重要的是所修大部分田地皆處在新修的官道兩側,僅此一舉,不是下官自誇,我等便可得聖人嘉獎”許敬宗很是開心的說道。
“老許,沉住氣,我早就和你說過,這只是個開端,離我們的目標還遠著呢,好的開端是事業成功的一半,但也要看時機”。
“大人此言極是,我等官員在您手下都快成了瓦匠頭子了,這開荒的開荒,修路的修路,建房的建房,下官等您什麽時候有空兒,可以去我們的織綢廠去看看了,這幾個月小人一直在忙這些,到現在總算大功告成,現在就等物料進場加工就行”裴明禮也開心地笑著說道。
“既然有了這麽多的良田,還有你這三處成規模的絲織廠,這可是好事!我一定要要去的”。
騎上五花走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才到了裴明禮己經建好的絲織廠,等到了後蕭錚是真心佩服這家夥選址的眼光,從地圖上看這個地方正好處在揚州、楚州和杭州組成的三角區的中心, 而且這個地方還是蠶絲的主產區,這地前邊挨著新修的官道,後邊走不了多遠就是運河”。
“老裴,你可選了個好地方,你這眼光我都比不了”。
“謝謝大人您誇獎,這也是您給下官提的醒,我這也是按您在玉山縣紡織廠的樣子來的”。
“這個廠子可以養多少人?”
“小人先是按一千人的規模來的,如果以後弄得好就是再添上個幾千人都沒問題,地有的是,我把這一帶的荒地全買下來了”。
“好魄力,你的眼不比我差”。
進了廠裡邊聽織絲的工人一介紹,蕭錚才知道這時絲綢的繅絲、織造、染整和印花技術已經相當相熟了,只是紡織所用的工具不一樣而己。
站在手搖繅車前蕭錚想了會問道:“這東西可以改成腳踏繅車嗎,拿紙和筆過來”。
一通寫定畫畫之後,幾個繅絲的老工匠看著蕭錚的圖又商量了一會兒,其中一個人說道:“大人,您這腳踏繅車如果製成的話,這每天出的活計肯定高於手搖繅車,只是加裝了腳板和連杆後這些轉動的連接件易損,不過您這種想法肯定行”。
“不怕,因為我有一種東西,軸承,至於如何改進其他的東西,你們找那個帥小夥”蕭錚指著公輸若翊大笑著說道。
民部尚書杜如晦看著蕭錚的信是一頭霧水,搞不明白蕭錚要這麽多軸承幹什麽,這東西目前也只有監作匠經驗豐富的老工人會做。
“想不通就不想了,這家夥做事天馬行空,再說了他給的錢也不少,那就給他”杜如晦向大匠胡仲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