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承包王》第六百八十七章 李承乾與孫伏伽
  堂堂刑部尚書,主持徹查天下官吏的大事,去帶著官員來蜀地這個偏僻的地方,很不正常,畢竟蜀地也就那麽兩三個值得他親自前來的人。

  一個是李愔,剩下的兩個是李寬自己和李承乾,具體是為了誰,李寬猜不出來,但目的肯定是不單純,肯定不單單只是為了來蜀地查官的,李寬敢肯定。

  而且孫伏伽也明顯是知道自己這一趟地目的,李寬能看得出來,但他突然覺得自己不該問,問了就脫不了身。

  不知道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感覺,但就是出現了,或許這就是男人的第六感。

  好在,李寬問了一次之後,孫伏伽沒說具體的緣由,李寬也就順勢不問了,他甚至感覺隱隱有些歡喜,事多人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給自己找這麽多的麻煩。

  “怎麽不多聊兩句,為兄記得孫刺史好像與你關系不錯,是朝中楚王系的重要人物之一,孫刺史這些年過的可不怎麽樣,你一回長安便否極泰來了。”李承乾見李寬走了過來,站起聲,開起了玩笑。

  其實,李承乾是不是開玩笑,只有李承乾自己清楚,但李寬還是認為李承乾這話半真半假,要說他對孫伏伽沒有點兒不滿那是不可能的。

  或者準確的來說,李承乾對百分百支持李寬上位的大臣的感情都不及對孫伏伽的不滿,孫伏伽是李承乾最為不滿的人,也就是知道李承乾對自己不滿,所以孫伏伽在初見時對李承乾置之不理。

  別說李承乾現在只是逍遙伯,就是李承乾還是太子的時候,人孫伏伽都敢甩臉子給李承乾看,若非有李世民在場,遇見還是太子的李承乾,孫伏伽不行禮那是很常見的,就是這麽牛。

  李承乾與孫伏伽的矛盾嘛,得從貞觀十四年說起。

  貞觀十四年的時候,孫伏伽還是大理寺卿,而李承乾還是太子殿下,一個沒有反意,略微調皮反叛和有龍陽之好的太子殿下。

  兩人原本沒有多少交集,但那時候的李承乾要拉攏朝中官員啊,但那時楚王府已經被打壓了,尤其是在大部分大臣眼中,楚王府翻不起浪花,平陽公主等人在閩州搞的那麽亂也不見楚王府和陛下出聲,楚王算是倒了。

  所以說,一個皇帝的支持有多重,貞觀十五年李世民去台北,見過閩州情況後,一支持,楚王府立馬活了過來。

  話題扯遠來了,說回原處,貞觀十四年時明面上站出來支持李寬的大臣並不多,畢竟那時候年輕小輩還沒被朝中大臣們看在眼裡,他們所看的人還是一眾老臣,李承乾當然也不列外了。

  細數全力支持楚王的文臣,那就更少了,那時候拿得出手的也就一個李道宗,像什麽房玄齡和魏征之流,雖說私下與楚王府交情算不錯,但卻不會支持楚王,也不是李承乾可以拉攏的。

  當然,李道宗也不是李承乾可以拉攏,而朝中武將,如尉遲恭等等幾人,也支持李寬,但李承乾不敢朝軍方動手。

  這些人動不了,但動得了孫伏伽啊。

  那一年,或者說從孫伏伽和李寬結識開始,孫伏伽便從未旗幟鮮明的說自己支持楚王,或者說自己屬於楚王一系的官員,他屬於那種中立的不偏不倚的人物。

  但多數人還是把他歸結到了楚王系上,畢竟孫伏伽和李寬的關系好嘛,這是大家都看到的。

  反正就在李寬出征中南半島期間,平陽公主等人在閩州胡搞瞎搞的時候,所以孫伏伽也就參了一本,或者說參了好幾本,朝中公主和大臣參了好幾個。

  這麽一來,就把人給得罪了,孫伏伽成了雞嫌狗不愛的人,被朝堂的官員給孤立了,畢竟那時候楚王府勢弱,平陽公主等人聯合在一起遊不是一般,你孫伏伽沒事上什麽奏折,不知道休養生息啊?

  這是那時候俗稱楚王系官員的心聲,至於其他官員,更不可能與本就獨來獨往孫伏伽親近從而得罪平陽公主等人了。要知道那時候平陽公主等人可不是一股簡單勢力,當今公主就是十三位,大臣之中還有長孫無忌等人,更別說還有魏王和太子牽涉其中,面對這樣一股勢力,誰都得慫,乖乖的當孫子。

  好在還有李世民穩著,孫伏伽倒是沒有被貶官降職什麽的,依舊當著他的大理寺卿,可是孤孤單單的大理寺卿讓李承乾看到了機會。

  李承乾覺得自己很大度,孫伏伽參他的事他都可以不計較,還派人帶上厚禮前去拉攏孫伏伽,那你孫伏伽還不乖乖前來拜見本太子。

  結果,孫伏伽的脾氣上來了,直接將李承乾的心腹給打了出去,將李承乾送去的財物當著百姓和官員的面送回到了東宮,還說大理寺乃刑獄之地,能掌握刑法之地者,唯有當今聖上。

  堂堂東宮太子,被如此對待,換誰都受不了。

  其實,若是李承乾他們在閩州的動作稍微小一點,孫伏伽也不多說什麽,錢財送來,悄悄退回去也就算了,大家之少表面上留著面子不是。

  但李承乾他們太過分,孫伏伽沒給當今太子面子,李承乾一上奏,李世民也不給孫伏伽面子,直接從大理寺卿降為了大理寺丞,連一點面子都沒給留。

  當然,李世民是象征性的懲戒,半年之後,孫伏伽再次被提為了大理寺卿。

  而就是這一次,讓李承乾極其怨孫伏伽,因為這一年他死了一個愛妾,一個名為稱心的愛妾,上奏的人之中就有孫伏伽,關鍵是李世民不知道是不是腦子被門夾了,還將稱心交給了孫伏伽處置。

  按照律例,宮女引誘當今皇太子做出犯法之事,自然得杖斃,更別說稱心還是一個男的,雖說長安城中還是存在不少龍陽之好者,但李承乾是太子,其他人行,李承乾不行。

  所以,稱心被帶到了大理寺,李承乾去要人,孫伏伽怎麽可能給李承乾面子,你說要人就要人,沒有陛下旨意誰敢放人走,直接吩咐人杖斃,還是當著李承乾的面將其杖斃的。

  好嘛,兩人的仇也就此結下了,真正的死仇,若非貞觀十五年,李哲和安平帶著宣武大炮來長安晃蕩了一圈,孫伏伽的日子那是真不好過。

  堂堂太子要對付你一個大理寺卿,沒能一點辦法,孫家的親事被人悔親,孫家的產業遭到各種嚴查,孫家子孫也被趕出了國子監。

  李承乾這種做法,已經扭曲了,這樣的人怎麽能被人敬重?有什麽資格擔任一國儲君?

  關鍵是,孫伏伽也覺得自己沒錯,不管是參奏還是退禮,到最後的處置稱心,孫伏伽敢說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是以大唐律例作為準則的。

  作為大理寺卿,他比一般人更加遵守和看重大唐律例,既然他沒有錯,那就是李承乾的錯,既然李承乾不配被人敬重,不配擔任一國儲君,孫伏伽便一直沒有給過李承乾好臉色。

  行禮、稱呼一聲太子殿下,呵呵,從貞觀十四年年尾起,孫伏伽就再也沒有乾過這種事。

  李寬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當初回長安為李承乾翻案的時候,總得看看李承乾到底得罪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是死敵。

  結果,他自然就知道了,讓他去年一陣苦笑,除了魏王黨是死敵之外,李寬是真沒想到李承乾會和老朋友孫伏伽之間有這麽大的矛盾。

  當然,他還知道孫伏伽和李承乾在種種恩怨之中漏了一個人,那就是當今的陛下李世民,或者說也不是漏了,而是兩人都不敢說李世民有問題。

  畢竟皇帝是沒錯的,至少在這件事上,皇帝的做法其實沒有多大的問題,只是利用矛盾來解決問題罷了,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手段。

  大臣們理解,孫伏伽也理解,李承乾也理解,所以李世民被忽略了,但在李寬看來,這件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李世民。

  若非他放任平陽公主等人在閩州胡搞,一切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作為帝王對家人犯法之事視而不見是不行的,雖說李寬現在不至於真認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該約束也的約束,是李世民沒有約束好姐妹和兒子,才導致了這一切。

  而且,關鍵是李世民還是後來的幕後推手,像是讓大理寺來處置稱心一樣,這不是扯淡麽,一個稱心,無官無職,又還是東宮裡的人,大理寺一個外朝機構憑什麽處置內宮之人?處置稱心明明就是宮裡的事,卻推到大理寺,其中沒有問題?

  “李承乾,孫老頭兒那是我朋友,別一天到晚陰陽怪氣的。”李寬脫下外袍,扔到地上,擦了把額頭上的汗,“說來那些事本來你就有很大的問題。

  你自己說說人家孫老頭兒做錯了什麽?

  你看看你自己又做了什麽,吩咐劉家退了人家親不說,還說人家孫家的孫女是破爛貨,以孫老頭兒那樣的門風會教導出一個破爛貨出來?

  你回長安去聽聽,現在還有勳貴在傳人孫家孫女是水性楊花的女人,可以想象當年你讓劉玄象弄出這事兒的時候,孫家的名聲到底有多臭。”

  說實話,李寬對李承乾搞孫伏伽一家沒覺著有多大的問題,畢竟兩方結仇了,李承乾和孫伏伽的作為都很正常。

  當然了,孫伏伽上奏閩州那事,算是李寬承情了,但李寬敢百分之百的肯定說,孫伏伽當初上奏閩州之事其實與他和孫伏伽的私交沒多大關系,僅僅是憑借本心罷了。

  所以李寬覺得自己應該能站在一個公平的角度去看待李承乾和孫伏伽之間的問題,李承乾搞孫伏伽一家沒有任何問題,將政治鬥爭情緒化,這是李承乾自己問題,與其他人無關。

  但是,你李承乾吩咐屬下退婚不說,還宣傳人家孫女是破爛貨,手段太下作,令人所不齒。

  “是不是破爛貨誰知道呢?”李承乾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隨口回道。

  “真的,李承乾你特麽這個樣子,本王好像揍你。”李寬的話音剛落,便一拳揮向了李承乾的老臉,打過之後,李寬才怒道:“當初也就是本王沒在長安,要是本王在長安,你信不信就因為孫老頭的事,本王能把你東宮給炸了?

  孫老頭當初為什麽會被調離長安?

  真就是因為參了張亮受家中小妾蠱惑,讓張亮在文武大臣門前丟了面子,才導致張亮聯合朝中武將合力參孫老頭一本,為平息武將怒火,陛下才將孫老頭調離長安城?

  這特麽全是扯淡,或許也有一點這部分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孫老頭自己想走,為什麽想走你不知道?

  孫家小孫女被劉家悔了婚不說,孫家家裡還死了人,自盡了兩個,孫老頭是自己不願意呆在長安了,才有這麽一出,以為憑他與本王的交情,一個張亮能他把弄出長安城?

  聽到死了人,是不是感覺很痛快?那可是無辜的人啊,聽說若非孫老頭回去的及時,他那孫女都差點死了,你聽到這些是不是就覺得很爽快了?”

  “那又如何?孫家的人就是人,稱心就不是人?”李承乾起身大吼,怒視著李寬。

  一時間,李寬被李承乾吼愣住了好幾秒,沒想到自從被廢後一直沒有發過脾氣的李承乾,竟然會為了一個臠童發脾氣。

  難怪說李承乾之所以乾出謀逆之舉,與稱心脫不了乾系,這豈止是脫不了乾系啊,簡直可以說是百分五十的原因啊。

  這都快死了六年了,李承乾還能記住稱心,那是愛到骨子裡去了吧。

  李寬很佩服,所以他毫不客氣的給了李承乾一巴掌。

  “啪”的一聲,讓原本就望著他們兄弟兩的眾人,長大了嘴巴。

  “像你這種人,本王就不該救你。”李寬冷哼一聲,怒道:“稱心是男人就不說了,畢竟是你的個人愛好,本王不置於評價,可你特麽別忘了自己的身份, 你是太子,像這種是你該乾的麽?

  當你憐惜上所謂的稱心之後,稱心就注定要死了,這也就是沒落到本王兒子身上,若是臻兒哲兒敢學你那麽乾,本王不僅殺人,本王連他們兄弟也給廢了。

  說白了,稱心為何死,那是因為你才讓他死的,怪不著其他人,將心比心,若是李象是太子,卻喜歡上了一個臠童,你怎麽辦?

  別說你不會殺人?本王不信?”

  李承乾沉默了,深受皇家教育,當了二十年太子的他,自然知道皇家對顏面對名聲到底看的有重要,名聲和顏面對於皇室又有多重要,一個男人戀上男人,這事兒就是放在尋常人家,也是被世人所不齒的,更別說皇家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國儲君是不會有錯的,千錯萬錯都只能是勾引儲君的那個男人,為了維護皇家的名聲和顏面,為了維護儲君威嚴,勾引儲君的男人就必須死,這是不爭的事實,怪或許只能怪老天爺讓他們之間的身份有極大的差距,然後還給了他們一段姻緣。

  “明白吧,稱心是因你而死,而你卻牽連到了孫家。也就是本王最近兩年脾氣好了,今日才甩了一巴掌,就你乾的那些破爛事,放在十年前,本王指不定宰了你。”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