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赤帝》第29章戰爭落幕之後
小丘之上,大雪磅礴,劉玄德回憶著之前自己與公孫瓚之間的點點滴滴,一時無語。

 就這樣過了不知道多久,才聽到身邊,傳來了公孫伯鈺強忍著哀痛的聲音:“玄,玄德叔父……”

 劉備看過去,隨即看到了公孫伯鈺悲慘至極的表情:“我,我父親,死了……”

 說到這裡,公孫續再忍不住,倒在地上嚎咷痛哭起來。受到了他的哭聲的感染,周圍那些被聚攏起來的遼東軍降兵,也忍不住痛哭起來。

 為他們死去的主公,同時也為了他們逝去的同袍。

 同一時間,天空中,雪也越下越大了。

 “好好地收斂屍體。好好安葬……無論是伯圭,還是參與這場戰爭的人們。”

 在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劉備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以公孫瓚的死為標志,遼東軍與劉備代表的中央禁軍的戰爭,至此落下帷幕。這位梟雄的前半生為帝國開疆拓土,擊敗了大量草原遊牧軍隊,以及高句麗這個東北強權。最終使得大汗由十三州,轉為十四州。堪稱國家棟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單單這一點說,公孫瓚可與古之名將相提並論。

 然而在後半生,公孫伯圭因為自己的貪婪與瘋狂,與劉備漸行漸遠,最終引發了一輪內戰。這一場鬧劇一樣的諸侯討劉之戰,他的作用與袁本初幾乎相當。數以萬計的兵士因他而死。間接影響死亡民眾以十萬計。受到影響,波及的民眾數以百萬計,可以說,他是不遜色於袁本初的國之大賊。

 這樣的人生,稱得上毀譽參半。非常複雜。

 然而在見到公孫瓚死不瞑目的屍體時,劉備卻什麽都說不出來。

 責備他麽?

 唾棄他?

 或者哭?

 劉備無語凝噎。什麽都說不出來。只是微微抬起頭,看著漆黑如墨的陰沉天空,而後發出一聲長歎:“走好,伯圭兄。千秋功業,便留給後人評說好了。”

 說著這樣的話,有人注意到劉玄德的眼角有淚光閃爍。

 戰爭至此落下帷幕。

 不單單是劉備與公孫瓚的一場戰役。更是諸侯討劉的整場戰爭。

 盡管在江南地區,荊、揚之地,仍舊有劉表、袁紹盤踞。然而大局來說,劉備已經控制了天下土地與人口的四分之三,麾下人才濟濟,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同時他的聲望,也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變得如日中天。

 局勢已定。

 在西元一九一年的年初,戰爭結束了。

 在原本的時間線上,這時正是董卓身死,諸侯聯軍解散,互相攻伐,天下混亂的時候。然而在劉玄德的努力下,所有的一切都沒發生。所有的一切也都不可能再發生。

 帝國安定了。

 百姓不會遭受戰爭,不會再流離失所。不會因此十不存一。中原也因此,不會再經歷五胡亂華,十六國之亂,沉淪數百年了。

 歷史已經改變。一路走來,劉玄德經歷了許多,許多。

 他有時會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作出一些不算正確的選擇。偶爾也會發布一些有爭議性的命令與決定。

 不過,最終,一切的結果仍舊是好的,仍舊向著好的方向前進。比起原本的歷史好了十倍,甚至更多。

 無論接下來,未來的歷史會再如何發展,單單憑借這項功勞,劉備就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

 雖然這種感覺無法與別人分享。

 就算再怎麽信任劉備的人,恐怕也很難相信原本的歷史,未來數百年,中原帝國會沉淪到如此慘狀。如果劉備真的這麽和人訴說的話,他們或許表面上不會說什麽,背地裡會覺得劉備的腦子有問題了。

 不過也無所謂了,只要能解決這件事就好。這個秘密,這種快樂,就讓劉備一個人存著,默默地感受好了。無論如何,他做這一切都是出於自願,並沒有期望任何人感激他。

 ……

 再接下來,是對於整場戰爭的歸納總結,以及對於善後問題的處理。

 在短短幾天時間的交鋒裡,數以萬計的兵士死在了戰場之上。

 極盛時期達到了四十萬的遼東軍,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只剩下不足二十萬的數量。

 幾乎全部被俘虜的遊牧民以及東北山林地區的野蠻人,都被劉玄德下令處死。也因此,參與這場戰爭的接近十萬外族大軍等於全軍覆沒了。

 這個命令沒有遭到太多人反對。只因為所有聰明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再接下來,劉備必定會有一段時間專注於內務,而無法放眼外界。又因為少了遼東軍如許強勢的鎮壓,草原上必定會迎來一陣混亂,動蕩與廝殺。

 按理說他們這樣動蕩與廝殺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萬一經過這一輪動蕩與廝殺,草原上有梟雄崛起,如同鮮卑或者匈奴那樣,將草原上的諸多部落統一,那該怎麽辦呢?

 再打的話,統一的漢帝國肯定比統一的草原帝國強。但是為什麽要硬碰硬呢?

 劉備覺得,只要將俘虜的這些遊牧軍隊殺死。那麽草原之上的青壯年瞬間少了這麽多。整個草原的勞動力數量大幅度下降。又因為現如今處於小冰河時期,草原北方的溫度更加寒冷,生存更不容易。天災人禍之下,草原能產生的威脅就大幅度降低了。

 就是這樣,在劉備整合帝國,進行改革措施的同時,他不希望受到任何干擾和阻礙。

 ……

 十萬遊牧軍隊,就這樣一口氣全軍覆沒了。再接下來的十幾萬幽州郡兵,以及公孫瓚強行征發的幽州民壯,則被甄別之後,一部分沒有罪責的預備返回原籍,另一部分有一定罪責的——也就是參與戰爭的,則被劉備施以流放。他們接下來要去隔壁的遼州,進行國土開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少了遼東軍之後,不單單草原的局勢會變得動蕩,連帶著新建的遼州也一樣。

 這種情況下,劉備不得不向遼州地區填充更多人口……幸運的是最近一段時間,關中地區傳來了消息,那裡的棉花種植的還不錯——是的,關中——是的,不是北方——雖然現如今的不少人認為棉花是北方產物來著。但是在漢朝這個時代引進的棉花品種,絕大多數都是溫帶,甚至亞熱帶作物——也就是非常著名的埃及棉。

 真正的耐寒棉花,需要再等一段時間,通過人工培育才能獲得。就好像最近一段時間,劉備計劃對於綿羊品種進行培育一樣。

 羊毛又多又細密的優質綿羊,同樣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培育出來。

 ……

 在這十萬外援,以及十幾萬征召兵離開之後,幽州軍被打回原形,只剩下十幾萬的軍隊。

 而這十幾萬的軍隊,又因為之前的惡戰損失,傷亡慘重。現如今只剩下不足十萬,大概在八萬左右。

 對於這八萬多的軍隊,劉備有些為難。

 首先,將這些軍隊全部收編是沒問題的。畢竟這是八萬非常優秀的騎兵部隊。

 軍中的分歧點在於,大家不知道究竟應該如何使用這八萬騎兵。

 如程昱一派的人認為,應該將他們全部分散,拆分,打亂編制,而後才能放心大膽的使用。

 但是劉備覺得,這樣的確能放心大膽的使用了,但是他們的戰鬥力會下降很多,甚至再也沒辦法恢復。

 當然,如同趙雲,還有公孫續這樣的遼東軍出身,則期望劉備能夠用更加溫和的態度來對待這些投降的軍隊。以及一些邊郡,以及非嫡系的兵士……比如說並州軍以及涼州軍,他們也出於某種兔死狐悲的感覺,支持遼東軍。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將遼東軍的大部完整保存下來,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行事。

 當然,他們的期望,劉備是絕對不會回應的。

 開什麽玩笑,八萬遼東軍作為一個整體的話,已經是劉備集團勢力第二大的軍隊了。這樣的大軍,就算是交給公孫續都不夠保險。

 這麽說並不是劉備信不過公孫續,而是他的侄子太年輕,沒有足夠經驗,倘若被遼東軍的那些兵痞一個裹挾,甚至來個黃袍加身的把戲,那這輩子就毀了。就算劉備不殺他,有這樣汙點的公孫續,也無法再進一步,難有成就了。

 所以最終劉備決定,兩者折中一下。

 八萬遼東軍,劉備要其中最為精銳的兩萬,加入到禁衛軍中——這樣一來,在帝國的中央禁軍,遼東軍方面就擁有四個營的兵力,某種意義上說,已經足夠補償遼東軍的了。

 而剩余的六萬遼東軍,劉備決定將他們改編為兩支軍隊,分散安置在北方草原的東西兩側——

 在未來,除了遼州之外,劉備期望在北方再設置兩到三個全新的州,以加強帝國對北方領土的管理。甚至在未來,劉玄德會向西域,向中亞地區進軍。

 想要控制這面積世界第一,足有上千萬平方公裡的草原、雪原、沙漠與荒野,劉備估計至少需要二十萬騎兵。所以留下這六萬遼東騎兵,是非常有必要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