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漢軍而言,這一次對貴霜帝國的用兵,不亞於在大漢時候,對袁紹、曹操等大諸侯勢力的戰爭,單單就兵力而言,貴霜帝國的兵力,幾可以和當初的烏桓大軍的兵力相比。八一中(文 )>}
但實際上,卻也不可如此比較的。畢竟,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還是匈奴或烏桓。他們都只是一個勢力一個部族而已,貴霜帝國,雖然亦是以其大月氏部族為主,可是,它實則上,卻是一個並不比大漢差多少的一個文明古國,漢軍要面對的,是整個印度的軍馬。
貴霜帝國的正規帝國部隊,是真正過百萬的,真實的情況,可能要比歷史上的記載更多。
有些研究古印度歷史的學者,曾引據一些歷實資料,有著一些比較真實可信的數據,證明差不多與三國時期,印度的人口約有兩千萬人左右。但是這個數據,是保守估計的。
因為在古代,很難對人口進行一個真實仔細的統計。就如大漢,誰能統計得到漢代時期的真實人口數量呢?現在,若非劉易根據後世的一些總結經驗,對大漢的每一個地方都實行了認真嚴格的戶籍人口登記,否則現在大漢實際有多少人口,也是無從計算的。
而華夏歷史上,大多數的人口統計,一般都是以統計城市人口為準的,一些生活在離城鎮較遠的農村山區,那就極難統計得清楚了。同樣的,現在的印度,也是這樣的情況,那些有數據記載的,其實大多都是城市人口的數據,許多生活在離城鎮較遠的地區的農村山區的人口,那是沒有辦法統計進去的。
何況,哪怕是印度統一的王朝時代,亦有許多一直反對王朝的勢力部族存在,那些勢力部族的人口,是沒能統計進去的。
如此,劉易估計,以現在貴霜帝國的情況來說,他們的人口數量,應該是過兩千萬,能否過三千萬,這個劉易就不敢保證,但絕非兩千萬左右的數據。
之所以要拿人口來談,是因為軍隊的士兵,是受到其國的人口數量的限制的。人口基數大的國家,其軍馬的數量,自然就更多。
以貴霜帝國現在可能會有三千萬人口數量的國家來說,這就是一個大國,不弱於大漢的強國。
就算十個人當中,有一個青壯,那麽他們能夠組建起來的軍馬,就可以輕松的召集起三百萬的大軍。
也就是說,現在貴霜帝國的帝都,匯集了百多萬的貴霜大軍,對於貴霜帝國的整個人口基數來說,這只是小兒科。
而這百多萬的貴霜帝國的大軍,也只是他們倉促之下調動到帝都來的,一旦漢軍與他們對持太久,恐怕還會有更多的貴霜軍馬66續續的被召集到貴霜帝國的帝都來。
現在,整個貴霜帝國的帝都北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軍馬,有如螞蟻一般,將整個帝都北面的至鳴雞嶺的平原上鋪滿了,一個個軍營,就似是一隻隻的螞蟻窩,方圓百裡都全是貴霜帝國的營地,相比起來,陣勢要比漢軍的那背河大營要大得多了。
隨著兩軍的軍馬不停的集結匯聚,此時就算兩軍都還沒有正式交戰,但是這大戰的氣氛,已經相當的濃烈了。
大漢與貴霜帝國的國戰大戰,一觸即。
每天,漢軍的斥候探子,都會將貴霜帝國的軍馬情況不停的傳報回來,讓劉易與趙雲等能夠時刻都對貴霜帝國的情況了如指掌。
約在劉易與趙雲率軍於鳴雞嶺北面的恆河南岸北水結寨之後的十五天。
關羽、張飛、孫策、馬、太史慈、甘寧等大將亦已經率大軍趕到,並隨軍運送了一大批軍械輜重前來。
甘寧本是統率其水軍大軍的,劉易與他分別,率大軍從6路經緬甸殺進印度之後,馬六甲海峽的情況已經被漢軍水軍的探航船隊探索清楚。水軍大軍不久後,便通過了馬六甲海峽。
從海上直接乘船,行軍度自然要比6路快許多了。所以,很快,水軍大軍便到了緬甸。甘寧等隨著船隊趕到緬甸的漢將漢軍,稍為休整之後,獲知漢軍已經控制了印度北部的一片廣闊地區,並控制了桓河三角洲,他們略一商議,直接用戰船從水路將軍械輜重運送過來。這樣,自然要比走6路快得多了。
不過,因為桓河流域的航道還沒有經過漢軍的探測,所以,真正的航海大戰船不敢從水路開進來,進來的,都是一些中小型的戰船。
但就算是如此,貴霜帝國的探子看到了從桓河開來的漢軍船隊,看著那三桅大戰船,一個個都被驚住了。
而劉易可不會管貴霜帝國如何,之所以在此結寨,任由貴霜帝國集結大軍,一來,是為了可以一次消滅貴霜帝國的軍馬,好讓自己漢軍更輕松的一舉征服整個印度。二來,是也為了等待自己的漢軍及輜重的到來。如今,漢軍已經集結了將近百萬,而又有了大量的輜重裝備,貴霜帝國的大軍也集結得差不多了,劉易焉會再等下去?
在中軍大帳,孟軻、孟丁兄弟與及負責山林特種兵、斥候探子軍將,已經在帳內用沙石堆起了一個大大的沙盤。
沒錯,就是沙盤,這是作戰參謀部學到的一種新技能。劉易已經不再僅滿足於一般的圖表上的地圖的作業了,讓下面的人研究出了這種後世才有的沙盤作業。
沙盤上,一條宛延的桓河還有一些支流、湖泊,都被弄得似模似樣,當然,不算是太高的鳴雞嶺及貴霜帝國的帝都城,亦躍然於沙盤上。看上去,就似是一個縮小了無數倍的一個小世界。
劉易命人用各色小旗,將自己軍的兵力部署都標出在沙盤上,同樣,也用那些黑色及白色的小旗,標注出現在貴霜帝國的軍馬情況。
當中,包括了漢軍斥候偵察到的貴霜帝國的兵力、兵種的軍營陣勢。
雙方的軍馬加起來過了兩百萬,如此大的一場戰爭,其戰場鋪開得很大。如果兩軍之間,沒有鳴雞嶺作緩衝,那麽兩軍的戰線,恐怕就拉得數十上百裡長。
如此龐大的兩軍對陣,有時候,真的很難說得清楚一些詳細的布置,但是,有了這個沙盤,那麽總的情況,就能一目了然,讓人了然於胸。
戲志才、郭嘉等一眾軍師也早就隨軍趕到,也是他們一起將沙盤給弄出來的,他們,對於這一次的大戰要如何打,也早就作過討論。
總的作戰方案,劉易也懶得花費太多腦筋,完全交給了一眾軍師與大將,讓他們自己去制定作戰方案。他自己隻作補充及最後下令。
戲志才先對劉易拱手言道:“皇上,總的作戰方案臣等已經制定,相信一戰可敗貴霜大軍,立我漢軍天威,就只等皇上下令了。”
現在,漢軍的軍將,營將以上的軍將都來了。當然,此中軍大帳雖大,但也容納不下太多的軍將,所以,除了大帳內站著一眾軍級以上的漢軍軍將之外,帳外也站滿了等待命令的漢軍軍將。
現時,他們一個個靜立側耳,聽著中軍大帳內的說話呢。
“嗯,眾卿及諸位將軍既然一起制定了作戰計劃,那麽朕就不多說了,一切,都由你們自己決定,戲先生,你代朕下令即可!”劉易滿意的點頭,略帶威嚴的話。
“遵旨!”
戲志才躬身領旨,然後渡步站到了劉易的龍案之前,回轉身面對一眾軍將。
“諸位,作戰方案,是我等一起制定的,具體的,爾等也心中有數了,你們只需按早前所制定的作戰計劃,向你們各軍的將領傳達下去便可。當然,如若還有不清楚的,稍後戲某會與一眾軍師將各軍的詳細書面作戰計劃送到你們手上。現在……”
戲志才自從追隨劉易之後,他同樣一直身處高位十余年之久,他的身上,也早就凝練出一股獨有的上位者的氣勢。所以,別看他相貌不討喜,看上去有點猥瑣,但也自有一般威嚴,下面的眾將,無一不恭立細聽。
他頓了一頓,環眼看了一眼帳內,大聲道:“太史慈、許褚、孫策將軍,三位將軍,分別率本部軍馬,兵力約三十萬,於明日辰時,直取鳴雞嶺,但請注意,你們的任務,是拖到下午時分方可真正的奪取鳴雞嶺,於天黑之前,肅清鳴雞嶺上的殘敵。”
“領命!”
三員大將出列領命。
“趙子龍、馬、張飛!”
“末將領命!”三將同時大步上前,拱手聽令。
“子龍和太史慈,率騎軍二十萬,於今夜子時,從左翼繞過鳴雞嶺山脈,直入荒漠,於明天清晨,向鳴雞嶺後的貴霜大軍的大營起攻襲,注意,莫要貪功,兩位將軍要充分利用騎軍來去如風的優勢,盡可能的殺傷襲擾貴霜大軍,萬不能讓你們的軍馬陷於其軍當中苦戰。”
“末將明白!”趙雲與馬對望一眼,齊齊點頭。
“張飛將軍,你率十萬步軍,隨兩位將軍一起出,但你明天不用率軍參戰,只需遠遠的布陣,為趙雲及馬兩位將軍提供後勤補給便可,而你也不用擔心其部的安全,兩位將軍會為你提供安全保障的。”
“俺明白!”張飛粗聲粗氣的道:“軍師說過,貴霜帝國有百多萬的大軍,咱們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他們給滅了,所以,要慢慢來,先打出我們漢軍的威風,先滅其一部。”
“呵呵,的確如此,貴霜帝國的大軍,百多萬的人馬,其大營便遍布了方圓百裡,我們一口吃不下的。”戲志才笑言道。
“甘寧、關羽、周泰、黃蓋……”
戲志才又點了數將之名,然後對站於前面的數將交待道:“爾等率二十萬水軍,乘戰船沿桓河而上,一直繞過去,待貴霜大軍戰敗,爾等馬上登岸攻擊,同時,將戰船上的輜重搬下,準備對貴霜帝都的攻城戰。”
眾將領命之後,戲志才再讓典韋、顏良、文醜等將,留在大營統率余下的軍馬作為中軍。他們將會作為中軍,到時會隨劉易一起行軍。
另外,還有一些軍將,要求他們為各軍做好後勤工作,配合好各軍的行動。
其實,總的作戰方案,就是兵分三路,太史慈與許褚、孫策三將為中路前軍,趙雲、馬、張飛等將的軍馬為左路左軍,甘寧、關羽、黃蓋等則走水路為右軍。劉易與典韋等為中軍,將會沿著太史慈的前軍直接突破鳴雞嶺。
就漢軍本來的兵力,暫時要少於貴霜帝國的情況之下,再這樣分兵似是不太妥。但實際並無太大的問題,所以,劉易也沒有什麽要補充的。
因為隔著一道山嶺的關系,這就使得漢軍與貴霜大軍不可能就如此正面擺開了來交戰。尤其是現在,漢軍要主動向貴霜帝都起攻擊的時候。當然,如果貴霜帝國主動揮軍來攻擊漢軍大營,那麽漢軍如此將兵力分散開來就不太妥了。
也正因為考慮到貴霜帝國有可能會主動殺過來,所以, 太史慈等軍將,率三十萬漢軍奪取鳴雞嶺,這就等於是斷了貴霜大軍越過鳴雞嶺殺過來的可能性,將這場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漢軍的手裡。而為何不是一鼓作氣奪下鳴雞嶺,而是要等到下午時分才奪取呢?那是因為攻而不取,牽製住貴霜大軍的精力,讓左路的趙雲、馬的騎軍,能夠更好的對貴霜大軍的大營起攻襲。
對於作戰時機及戰事有可能生的一些變故情況,一眾軍師及軍將,都詳盡的考慮過。戲志才按計劃一一下令之後,劉易也沒有什麽補充的。
不過,之後眾位軍師及老臣,都奏請劉易,在開戰之前,最好先寫一封招降信給貴霜國主。因為他們早已經通過了解,很認真的分析過貴霜帝國的軍馬的戰力,他們的劣勢很明顯。除了他們現在的軍心士氣可用之外,別的恐怕還真的不是漢軍之敵,這一場雙方軍馬出動如此之多的戰爭,恐怕最後會成為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上天有好生之德,先禮後兵,也是漢人一貫風度,所以,不管是勸降還是警告,他們都覺得,先寫一封書信給貴霜國主為好。
劉易深以為然,讓賈詡代筆,以漢帝的名義,寫了一封信送去給韋蘇提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