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小兵之霸途》第308章 荀家命運
荀攸身為曹操心腹謀臣,對於劉易所言,心底裡有點不敢認同。他一心為曹操謀事,想著助曹操一統大漢,哪怕現在,曹操連連被劉易所挫敗,可是,卻也不會影響他對曹操的忠誠,不會影響他對自己能助曹操最終完成統一大漢大業的信心。不管劉易怎麽說,新漢朝最終必勝,曹操必敗,都不會影響他心裡的信念。

 但是,劉易所言,卻也是事實,這個硬實力擺在明面上,不管自己如何說,如何反對劉易所言的,新漢朝必勝,他劉易必會取得最後勝利之言,自己都會顯得有點心虛,有點無力反駁。

 他現在,又能如何與劉易反駁?

 他的心裡有信念,有自信,成竹在胸又如何?也不能否認,現在曹操與劉易的爭鋒當中暫時的確是處於一個劣勢的事實。他就算是智者,是天下名士,是聞名天下的超級軍師,可在劉易這種跟他擺事實的事上,他亦不能毫無根據的駁斥劉易。

 畢竟,明面上,現在的曹操,的確是處於一個絕對的劣勢。當真兩家正式全面開戰,荀攸亦會有一種無力回天的感覺。縱使他有滿腹才學,滿肚子計謀又如何?在新漢軍的強大兵鋒之下,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又能如何助曹操反敗為勝?何況,新漢朝能與他荀攸齊名的謀士軍師,也絕不會比曹操少,有戲志才、荀文若,賈詡、郭嘉,還有如盧植、張鈞、蔡邕、荊州大名士龐德公,陳群、鄭玄、孔融、辛毗……等等,這些文人謀士。無一不是與他荀攸一般,甚至要比他荀攸更負才名,更早揚名大漢。他自己有計謀,人家新漢朝就沒有?

 再想想新漢朝的掘起之路,以及曹操與劉易相爭過往。哪一次,不是曹操失利?論兵,鬥不過劉易,論將,怕也敵不過得了關羽、張飛等超級猛將的劉易,論謀?論政?又或比工商農?

 這一刻。荀攸的心裡,竟然有一股深深的挫敗感,細細思量,他發現,曹操與劉易。在哪一個方面相比較,怕都是處於一個絕對的劣勢。

 尤其是,他荀攸雖有助曹操並天下之志,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一直來,都是為了助曹操平定中原的事而傷腦,許多事。許多戰爭,明明是可以很順利的,但卻偏偏會出現一些變故。讓曹操,讓他的計謀,難以順利的達到戰略目標。如此打來打去,最終,荀攸發現,他為曹操所謀之策。在當時看來,並沒有什麽的錯誤。但現在看起來,卻發現自己的眼界及格局實在是太少了。

 試想。他與程昱,不管是為曹操謀徐州或是揚州,甚至青州、豫州等等。那些,都不過是一州之地。並且,都沒有跳出中原勢力地盤這一個格局。現在,基本上,也算是勉強助曹操達到了這個戰略目標,讓曹操坐擁兗州、徐州、豫州、揚州等數個大州之地。可是,如果放眼整個大漢來看,他卻猛然的發現,不管自己如何折騰,似乎都沒有跳出中原這個地勢格局。有點似是自己關起門來,在自己的家裡折騰,當他打開門,起看得更遠的時候,人家新漢朝,卻已經從一個整體的格局上,對曹操的勢力地盤形成了一種大包圍之勢。

 說實在,這段時間,荀攸與程昱,並不是為曹操眼前新敗給劉易,損兵折將的事而煩心,他而是與程昱都有一種隱憂,或者是一種共識,都認為,如今,他們要考慮的,不是曹操現在敗了如何,或者是要如何休整生息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將來曹操要如何打破被新漢朝大包圍的這個格局。

 這也是曹操攻破虎牢關,要出兵洛陽,兩人雖然對此感到擔憂,但卻都沒有刻意,或說一意拚死阻止曹操揮軍洛陽的原因。因為,他們都看到了,要想打破新漢朝包圍他們勢力的格局,自然就是直接擊破新漢朝京都洛陽,一舉滅了新漢朝根基所在,只有如此,方可以徹底的粉碎了新漢朝對曹操形成的這種包圍之勢。曹操也有可能,從此走上了爭取大漢天下的康莊大道。所以,雖然感到有憂慮,有可能會中新漢軍的伏擊,但是,他們依然沒有死諫曹操,任由曹操出兵攻擊洛陽。

 現在,他們的憂慮成真,曹操再次損兵折將。如此一來,曹操就真的完全陷於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並且有頃刻滅亡之危。暫時,已經不太可能言及擴大勢力地盤,謀奪大漢天下的可能。

 不過,荀攸畢竟是荀攸,他並沒有就被劉易之言所嚇倒,而是故作輕松的笑了笑,不過,他的笑容有點僵。

 他道:“太傅,莫要危言聳聽。荀某知道,太傅現在,應該是志在天下。如果當真如太傅所言,馬上就發起與曹丞相的全面戰爭,或者,也當真的如太傅所言,最終的勝利是你們新漢朝。可是,太傅又有沒有想過,我們曹丞相輕易輕易言敗之輩?我們朝廷,哪怕再不濟,卻依然是一個完整的朝廷,百足俱在,縱使不敵,但依然會力敵,我們就算是敗,卻也一樣可以讓太傅你勝得不輕松。不說別的,我想請問太傅,你認為,你得要幾年的時間方可以佔得我們朝廷所有城池?我軍將士,三軍用命,必然會與太傅周旋到底。我想,沒有五年乃至十年的時間,新漢朝也休想說要滅我朝廷。不知太傅然否?”

 戰爭是殘酷的,沒有哪一個諸侯願意低頭服輸。像公孫瓚、張繡這樣的諸侯,能夠向劉易向曹操順服的,怕還真的沒有幾個。何況,公孫瓚是在失敗將亡的情況之下,卻願意歸順新漢朝,那張繡,他叔父張濟新亡不久,他自己立足未穩,難以和曹操匹敵,如此方不得不投降。歸順曹操。如果手上有兵有馬,又有自己的地盤的諸侯,縱使他們的實力再弱,怕也不會輕易的言敗服輸,不會輕易的投降歸順某一方諸侯。

 這個。或者還真的是人心不古吧。

 連當初的劉備,連一塊能立足的地盤都沒有的梟雄,都要折騰那麽久,不肯低頭順服於某個諸侯。何況是曹操?

 劉易知道,荀攸所言,也是事實。憑曹操的能力,要滅亡他怕還真的不容易。別看劉易可滅匈奴,可將大漠萬裡疆域都納歸新漢朝的版圖,可奪荊州,現亦能滅袁紹。一切。看上去似乎很輕易的樣子,可是,這些莫不是劉易行險行奇,花費了無數的努力,方可以達到的。許多的計策,計謀,運用在曹操的身上,怕都難以湊效。能夠一連讓曹操吃虧。讓曹操損失近五十萬的兵力,這多少也有點饒幸的成分在內。同樣的計謀,曹操肯定不會再犯錯。他穩扎穩打,死守他的關隘,也不是讓新漢軍可以輕易說滅了就滅得了的。

 何況,想起匈奴人之敗,這主要是劉易利用一些手段,已經早早就挫傷了匈奴人的銳氣。再利用無情的殺戮,震懾敵膽。再利用天時,在匈奴人想不到的情況之下。利用嚴寒的冬季,一舉滅了匈奴人的主要部族,讓他們再也無力威脅到新漢軍,迫使大漠的那些小數民族部落,不得不順服於新漢朝,接受新漢朝的統治。跟著,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如此方可以讓異民族完全歸心,使得新漢朝可以實際掌控了大漠,不再是如以前大漢那樣,僅只是名義上得到塞外異族的歸順。

 實際上,劉易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冒險製造了拉雅圖大雪山的那一場大雪崩,恐怕還真的難以滅得了匈奴人。那其實也只是行險,可一不可再。

 這一次,讓曹操再折損二十來萬的精兵,也是行險,並且,劉易想起來,都還覺有點心底發寒,讓劉易再來一次的話,劉易真的不想了。如果不是有蛟龍皮甲護體,劉易怕還真的真正被左慈所殺,就真的會弄巧成拙。別看很輕松的樣子,面對曹操的一眾大將高手的圍攻,憑誰都不輕易。還有,主動棄守虎牢關,放曹操的大軍進關,亦是危險之極,如果曹操不上當,轉而先奪取滎陽的話,那麽主動權怕就會落入曹操的手上,到時候,可任由曹操選一路出兵,新漢軍就算是想給曹操設伏,怕也難了。

 這樣的事,也是可一不可再。

 因此,劉易並不懷疑荀攸所說的,如果曹操拚死與新漢朝一戰,怕還真的可以阻劉易幾年甚至十年的時間。這十年的時間,曹操或者也可以發展得更強大了。

 另外,還有最為主要的,那就是,劉易初到三國時期,最早的那數年的時間,劉易還可以根據自己先知先覺的歷史優勢,預先可以知道一些事件的發生及發展,可以根據歷史事件的走向,自己從容敲定應對方案,盡可能的從中獲取利於自己的最大利益。但是,自己來到這三國時代的十年之後,歷史事件,早已經因為劉易這隻蝴蝶翅膀的煽動,使得這三國歷史變得面目全非了,已經完全進入了一個偏離了歷史走向的軌道。

 可以說,在劉表、劉備死後開始,這個三國就不再是劉易所熟悉的三國了。

 如此一來,劉易與曹操之爭,甚至與現在大漢的各路諸侯之爭,恐怕都會偏離歷史,不會再如劉易所知的三國歷史那樣導向,這當中,以後發生什麽事件,劉易還真的不得而知。現在,劉易就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來進行統一大漢之事,不能再根據歷史事件而作出相應的對策了。

 所以,劉易現在,越來越覺得,收復大漢,統一天下的事,已經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先知先覺,而是要更多的依靠自己帳下的武將謀士,讓他們自己去定策,讓他們自己去戰。而自己,則主要是把握好新漢朝的大致發展方向,掌好舵。從根本上,使得新漢朝發展強大,讓追隨自己的軍將謀士,在自己所建立的強大基礎之上,盡情的發揮他們的才乾。

 “我劉易承認,要說滅了曹操不容易。可也不可否認,此刻我們兩家全面開戰,最終被滅的必定是曹操。只不過,這是時間上的問題罷了。嗯,你自己也說了,是曹操他不會輕易言敗,那麽你荀攸呢?或者說。你們朝廷上下,當真的也會如曹操一般,誓要與我新漢朝抵抗到底?你們朝廷百官,還在滿朝百姓,他們是否都是與曹操一條心?”劉易質疑的望著荀攸道:“荀先生,請不要忘了。你先是漢臣,方是別的。還有,你的才智,可不是賣給某人的,你要助曹操謀奪天下。也不單單就是為了奪得大漢江山那麽的簡單。要知道,不管是我新漢朝的文武百官也好,還是你們現在這個朝廷的文武百官也好,我們兩個朝廷,雖然互有不服,各自都認為自己是漢室正統,但是,有一個忠旨。卻是相同的。我新漢朝的文武百官,以及許都這個朝廷的文武百官,我劉易、曹操。所有的人,都應該要懷著一個振興大漢,興我華夏的崇高理念。你說,我劉易所說的這一點,你是否認同?”

 “呃……這個……太傅莫要拿民族大義的事來說事。”荀攸卻有點不想與劉易議論這個,因為。這一個,的確是曹操這個朝廷的短板。跟劉易談這些,他怕拍馬都趕不及。如果要說到這一方面。那麽還真的沒有人能夠與劉易相提並論,單說劉易滅了匈奴人這一點,就足以留名青史,沒有人能夠否認及質疑劉易的功績。反正,現在的新漢朝,其政策的開明清明,是現在曹操這個朝堂所做不到的,並且,兩個朝廷治下的百姓,看起來,的確是新漢朝治下的百姓對現狀更感滿意,這些,一切都讓荀攸等有識之士看得到,新漢朝似乎更適合治理天下百姓。

 但是,荀攸也知道,歷史都是由勝利者去書寫的,他現在,不可能因為某人的政治理念,又或者是誰能更好的治理好其治下的百姓,他就要對自家的主公產生異心。他只會借鑒新漢朝的治理百姓的理念,勸服曹操實行有利於興盛大漢的政策,至於別的,他認為並不是他可以左右控制得了的。曹操一定要與劉易爭一個高下,他這個作為臣子的,只能盡心盡力的都為曹操出謀劃策,余者,再也不能如何。

 未了,荀攸再說道:“太傅,莫要再多說了,你是曹丞相必殺之人,你如今在我荀家,荀某不命人將太傅你捉去見丞相,這已經有違荀某為臣之道了。所以……荀某想……莫要說其它,就是收留太傅在我荀家這都有點強人所難,要不,今夜太傅就暫時在我荀家休歇,明天,太傅便請離去吧,就當荀某從來都沒有見到太傅。太傅是否能安全的離開許都,我荀某也一概不會過問。如何?”

 “哦?哈哈……”劉易見自己說了這麽多,這個荀攸,居然還不想自己在他的荀府避過曹兵的抓捕,不願意為自己提供庇護,不禁訝然的哈哈一笑,道:“荀先生,你或有大才,其才不在荀文若之下,你們荀家,人才輩出,的確讓我劉易羨慕。但是,荀攸先生你,怕也太過小看我劉易了,我方才先說了,某在你們家,並不是刻意的要你們荀家為我劉易提供庇護。而是真的要與你們談一談正事。”

 劉易說完, 神情一整,望了一眼荀攸,再看著荀儉道:“荀家主,我想問你一句,你們荀家子弟眾多,人人出眾,當年,荀家主的荀家八兄弟,有荀家八龍之稱,再年輕一輩的荀家子弟,亦是驚豔絕才,為世人所驚歎仰慕。可是,你們現在的荀家子弟,又全都在哪裡?為何,你們荀家要四分五裂?我想,不用我劉易明說,你們亦是心知肚明的吧。”

 “你們的想法沒有錯。”劉易不待荀儉與荀攸反應,繼續說道:“天下大亂之際,你們荀家,沒有野心,沒有想過成為一方諸侯,如現下一般的諸侯那樣,志在謀取大漢江山。這是好事,並且,值得天下人敬仰,尤其是,你們荀家子弟,大多都是赤膽忠心,對漢室忠心耿耿,並志向可嘉。只不過,你們卻也看不準這天下大勢或者說這天下氣運所在,世家世家,也不能脫俗,要為了延續自己世家的命運而作出選擇。你們,為了荀家血脈可以在此亂世獲得延續,才作出了將荀家子弟分散,分別分散到各個諸侯勢力之下效力,以此,可期望,不管此天下將來如何,你們荀家子弟的血脈,總會獲得延續。”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到了現在,連你們自己都不能否認,曹操必被我劉易所滅的結論。那麽,你們是否還真的願意一頭走到黑,跟著曹操,一起走向滅亡?”劉易語氣有點深嚴的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