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好官員》第13章 書中自有0鍾粟
  范銘微微一笑,道:“一個讀書人讓其仆從拿了其身圍尺寸去一家布莊做長衫儒袍,然而那裁縫首先就問主人家年歲,下人不解,就問為什麽裁衣要問年歲,答曰:年少成名則胸襟氣開闊,而年長成名則背脊彎曲,氣胸稍窄,此為量體裁衣也。”

  “哈哈……”龔老夫子恍然大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此裁者亦不可謂為一妙人啊!”

  范銘為自己的靈機一動暗暗慶幸,見龔老夫子心情大好,趁勢向前一步,一躬到底,“先生,不如就收了小子如何?”

  “收了,收了!”龔老夫子擺了擺手,“你家境不好,還要做工,加上年歲已大,不必與他人同學,從明日起就在家中溫習,有不懂的地方就來問我,我會定時檢查功課,不得偷懶。”

  讀書一事需要的是一天分,二則需要勤勉,這兩樣在龔老夫子看來范銘都沒有,家中困頓的貧家子弟一般很少能夠堅持下去,因此也就隨手給了他兩本手抄的《幼學文》和《千字文》,讓他背誦並抄寫一遍回來,以考證他的功底,但時間並未限制,隻說完全背熟之後再來交作業。

  這兩本書都是屬於啟蒙讀物,但文辭都十分優美,字數也不算太多,他估計背誦下來的話也不會超過二天的時間,但如果完全明白其中辭句的典故的話卻是隻能回來再請教龔夫子了。

   在龔老夫子交代完一些勸誡訓勉之後,范銘這才謝過從村學出來,如今雖然也總算是邁進了讀書人的行列,按照後世的話說這才是萬裡長征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的日子還是得勤勤懇懇的做工立業。

  走在路上,范銘突然回想起方才龔老夫子偶爾提及的一個信息來,夫子說新皇上位以來,新黨得勢,朝中大變法度,他這才記起今年剛好是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的開始,接下來不但經濟、政治上,就連科舉取士上都面臨著改革。

  印象中王安石曾認為“欲一道德則修學校,欲修學校則貢舉法不可不變”,隧改革貢舉法,廢明經、存進士,專以進士一科取士,熙寧三年,進士殿試罷詩、賦、論三題而改試時務策。

  看來這還真是來對了時候,如果真的靠詩、賦、論的話就算給他十年的時間也不一定能比得過在這個環境下長大的讀書人,但如果單考時務策論的話,這他倒是有些優勢。

  用剩下的錢去鎮上唯一的雜貨店中買了文房四寶,就要往家的方向走去,突然間想起什麽來,又轉身回到曹府的方向走去。

  這次他是想去找一本字帖來臨摹,讀書人除了學問要好,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而這也恰恰是他的弱項,如果能夠找一套時下比較流行字帖就最好了。

  一直以來他就認為漢字隻有通過毛筆寫出來才能有真正的神韻,雖然他的字和後世的那些只會打鍵盤的那些所謂讀書人來比還算可以,但跟這個這個時代真正的讀書人來比卻是差得太遠。

  北宋四大書家“蘇、黃、米、蔡”,在宋代乃至整個書法史上都可以稱得上是頂尖。

  而且後世的標準字體宋體就是在這個時代形成的,在這個時代如果沒有一手好字的話也是絕對混不開的。

  門房老福頭認得范銘,昨天同戶長一同來過,也知道要來書房借書的事,於是拿了鑰匙領著他來到了書房中,交代他一些規矩之後就關上門退了出去。

  目送老福頭走出書房,范銘立即將視線落到了滿滿當當的書架上,

雙手背在身後,仔細的掃著書架上的書,皺眉搖了搖頭,書架上的書太多是釋注之類的‘高級’讀物,現在已經有了《幼學文》和《千字文》,貪多嚼不爛,而且也不見得不適合他。  突然間在書架最上方的一個角落中,范銘看到了一本不起眼的字集,然而那封面上的字讓他有點欣喜若狂,竟然是《自書詩帖》!

  蔡襄的《自書詩帖》正是北宋四大書家“蘇、黃、米、蔡”中的蔡,也是他最喜歡的一個書法大家。蔡襄書法承繼晉唐風格,而且稍加創新,蔡襄雖然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也是整個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人物,最主要的是蔡襄已經過世,他的筆帖已然成了絕筆,也不知道這本筆帖是不是真的蔡襄的真跡。

  將這本筆帖小心的藏入懷中,欣喜之余范銘接著掃了掃書架,確定沒有再適合他的書之後就走出了書房,眼下萬事齊備,只欠認真讀書了。

  想象著將來金榜題名時,體驗體驗這人生三大幸事中的頭名,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種暢快感覺,范銘又不禁的隱隱期待起將來的科考來, 這是後世那個虛華的社會絕對體會不到的。

  回到家中,正好趕上范秦氏二人在做飯,做得是麥麩豆羹,端著粗瓷碗,范銘心裡怎麽也不是個滋味,這在後世是用作家畜的飼料,但他也知道如今家中光景不好,眼見著日子稍微的緩過來一點,小家小戶的要節儉著過日子,以備不時之需。

  加上今天他拜師一天就用去二百文錢,這以後的日子還是緊著點來,他也打定主意,以後讀書的同時還是要幫家中多做點農活,起碼要讓家中不愁吃不愁穿才行。

  這樣想著他的心中也坦然了不少,胡亂的吃完飯,范銘迫不及待的進到房中,翻開《幼學文》,那熟悉而又飄逸的毛筆字映入眼簾,龔老夫子手書的字體有著他獨特的味道,字如其人,長峻而又高亮。

  《幼學文》相對於《千字文》來說還比較接近白話,類似七言絕句,都是用平序的語言所表述出來,讀起來沒有絲毫的阻力。

  詩中雲:“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讀到這句時范銘不禁搖頭一笑,這其中公開鼓勵從小就為“金榜題名”而奮鬥的方式倒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方式。

  細細的體味其中的滋味,許久沒有體會到的那種讀書的快感陡然間溢滿心間,“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這種學和仕之間的必然聯系范銘突然之間仿佛通透了不少,或許這就是人生最大的一項樂趣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