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晚明之霸道大當家》第二百零三章:心服口服
楊文禮一聲令人,楊仁日首先率戰船前出,到了離海岸一千米的地方,就不再向前,改為沿岸巡航,這是為了防止倭人炮台奇襲,楊仁日的炮兵是壓陣的。

隨後是楊仁天率領本總旗官兵,繼續前進,至福山港碼頭登陸,隨行的有那倭人通譯。

“命令,各小旗控制碼頭,城門,炮台等要地,收繳倭人兵器、鎧甲、和弓等裝備,封鎖城下町各處要道,禁止通行。”

“是”

黑甲軍官兵訓練有數,上級對下級有絕對的權威,因此楊仁天一聲令下,傳令奴兵四出,幾個小旗就迅速按令執行。

當戰船靠上碼頭,兵丁們對跪伏在碼頭的倭人高官視而不見,像激流遇到堤岸一樣,自動向兩邊散開,收繳倭人護衛的武器裝備,並收押這些日本旗本武士。

稍有不恭就是一頓老拳,黑甲軍兵丁個個高大健壯,倭人武士又普遍較矮小,幾挙就能打得服服貼貼。

接管炮台、城門和城樓未遇到抵抗,因為他們知道藩主都投降了,抵抗沒有好果子吃。

整個福山城有十五座城門,二十五門鐵炮,布置在城樓上和各處炮台,對黑甲軍來說,是最大的威脅。

控制了大炮,就變不了天了,於是戰船加緊靠岸,一隊隊身穿鋼甲的兵丁飛速下船,搶佔城下町各處要道,開始限制出行,並驅趕圍觀的倭人百姓。

福山城的碼頭不大,因此一次只有幾艘戰船靠岸,放下一隊隊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的士兵,又馬上離開碼頭,讓出泊位,然後又是一批戰船靠岸,循環反覆,好像有無窮無盡的士兵一樣。

令一眾跪伏在碼頭上的大名、家老、老中等貴人,膽顫心驚,到底有多少鐵甲精銳呀?同時他們也暗自慶幸,這等軍力,可以隨便蕩平一國了,果然是大明上國,國力雄厚,一出手就是不一般。

當楊仁天在二十名奴兵的護衛下,踏上碼頭,松前公廣看到他威嚴不凡,顧盼自若,身邊跟著位和人通譯,他以為楊仁天就是明人的大統領,於是他大聲拜伏道:“下國小邦,松前藩……”

那倭人通譯見家主誤會了,連忙出聲打斷並介紹道:“家主大人,這是大統領閣下的大將,楊仁天總旗官大人,大統領閣下還未登陸。”

“總旗官?統領這麽多鐵甲精銳,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總旗官?”松前公廣都聽糊塗了,腦門上畫滿了問話。

日本人對大明非常了解,特別是像松前公廣這樣的大名,他知道總旗官在大明只是乾戶所下面一個小小的七品武官,剛剛入流,領兵不過五十名衛所兵,還不是正規軍,相當於日本的足輕。這麽小的官,還稱什麽大將?

楊文禮知道面前的松前公廣,疑惑不解,就呵呵一笑道:“我們是黑甲軍,並不是大明的軍隊,我們編制雖然借鑒了大名的衛所製,但也有很大不同,總之,我就是大統領手下的大將。”

倭人通譯將他的話,原封未動的翻譯給松前公廣聽,通譯講完,又令松前公廣呆立當場。

黑甲軍?不是明軍?這兩個關鍵詞信息量很大,表明這是一支獨立的勢力,而不是奉令而行,可能那所謂大統領就相當於國主。

可他們明明都是明人,卻又自稱非明軍,那麽可能這支黑甲軍就是明國的叛亂武裝,在明國呆不下去了,才遠走海外。

聰明人往往能從簡單的言語中,判斷出對方虛實,松前公廣的判斷,也是八九不離十了。

然並卵,即便這只是明國一夥叛軍,也遠不是松前藩所能對付的,松前公廣及跪伏在地的一眾貴人,

看到對方的士兵好像無窮無盡一樣,不斷的向外吐,而且個個身強體壯,身著全身鋼甲,這樣強橫的實力,別說松前藩這個沒有石高的大名,哪怕是關東那些豪族,恐怕也抵擋不住吧!隨後不久,楊仁月也上岸了,到了此時,黑甲軍已經完全控制了福山城以及城下町商業區,松前藩宣告徹底失守。

之後就是各船上的平民和奴隸,以及大量的馬匹開始登陸,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天之久,他們一登上堅實的土地,就是歡欣雀躍不已,不用再怕死在海上了。

有的人甚至跪伏在地咽嗚起來,那是在海上失去了親人的人,在祭告家人呢!

就連本來病秧秧的馬匹,一登上堅實的陸地也都高聲嘶鳴,響鼻聲不斷,好像是在表達它們的喜悅之情。

看到這些仿佛無窮無盡的高大戰馬,起碼上了兩萬匹,這些日本貴人,徹底心服口服了,這黑甲軍確實強大到可怕,投降才是明智之舉。

日本歷史上最為出名的時期,莫過於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猶如中國的三國時期,可謂“英雄輩出”。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上衫謙信,武田信玄等一些知名人物,都在這個時期相繼湧現。

就在武田信玄的手下,有一支神秘的騎兵部隊,因其驍勇善戰,令各路日本大名皆聞風喪膽——這就是武田赤備隊。所謂“赤備”,指的是赤色的鎧甲。日本因為飽受中國影響,中國以紅色為貴,日本自然也是以紅色為貴。赤備隊的核心,就是在日本地位最為高貴的騎兵。(注意,武田赤備隊起初是純騎兵部隊,但後來演變成了步騎混編的部隊,不過其核心戰力仍舊是騎兵)

武田信玄用兵隻講究一個字——“快”。正所謂“兵貴神速”,用他最喜歡的《孫子兵法》來講,就是“其疾如風”。武田家的赤備隊一登場,就展現了異常強大的實力。公元1555年,越後國的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爆發了衝突,史稱第二次川中島合戰。在這次戰鬥中,赤備隊僅僅以800人的弱勢兵力,就擊潰了上杉家多達8000人的先鋒部隊。

此後歷經數次戰鬥,赤備隊的騎兵為武田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三方原合戰中,武田信玄的一支赤備隊先鋒騎兵,就把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揍得抱頭鼠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赤備隊的騎兵都是日本古代最強的騎兵部隊。

那麽這麽牛的騎兵部隊究竟騎著什麽樣的戰馬呢?不說不知道,一說就尷尬了!日本本土的馬,品質一直都很差。大多數日本本土馬都是矮種馬。之所以叫矮種馬,是因為其體型非常矮小。究竟有多矮?一些成年矮種馬只能長到85cm高,還是把頭也算上的高度。只能到達一個身高1.6m的人的膝蓋高度,差不多相當於哈士奇的大小!

日本古代身材最為“高大”的本土馬,叫做“木曾馬”。武田赤備隊的禦用戰馬,正是木曾馬。可要說起木曾馬的大小,也令現代人詫異的。成年木曾馬大多只有110cm高,差不多達到現代普通成年人腰部的高度。這種戰馬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根本不能充當戰馬!

戰馬之所謂被稱為戰馬, 首先就要滿足一定的高度。世界上最高的馬要數英國夏爾馬了,肩高超過2m,簡直是巨獸。成吉思汗橫掃亞歐大陸用的蒙古馬,則要矮得多,肩高只有135cm。不過雖然蒙古馬身材不高大,可是生命力非常頑強,適應各種嚴酷的氣候,因此非常適合充當戰馬。但是不管怎麽樣,蒙古馬的身材還是可以接受的。

反觀日本的木曾馬,真得是矮得過分了,總共只有110cm,基本就是大號哈士奇,給小孩子騎還差不多,怎麽可以打仗呢?如果真得打仗,別說長途奔襲,衝擊力也不達標。也難怪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大量引入歐洲馬匹改良馬種,培育出了後世大名鼎鼎的關東馬。

可就是這種矮小的馬,卻成就了日本古代最強大的赤備隊騎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如果非要解釋的話,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日本人更矮。日本人古代身高普遍只有1.4至1.5米,至少比中國人矮20cm。按照同樣的比例,中國人騎乘的蒙古馬是135cm,減去20cm就是115cm,正好與木曾馬高度差不多。也就是說,以古代日本人矮小的身材,反而更適合騎那種比較矮一點的馬。因此矮小的木曾馬組成的赤備隊騎兵,才能讓日本人皆聞風喪膽。

身材高大的黑甲軍,又配上體形巨大的蒙古馬,一衝刺起來,等於是古代版的重型坦克,你叫矮小的日本人怎麽抵擋?這些貴人看到這麽多戰馬下船就心服口服,就可以理解了……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