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晚明之霸道大當家》第一百二十五章:大勢
  一眨眼就到了天啟七年十一月初,關內發生的大事不少,在朝堂上,朱由檢批準了魏忠賢回鄉歸隱,然後全力鏟除魏忠賢的黨羽,閹黨一系256人自崔呈秀以下或自殺、或處死、或戍邊,無一幸免,從此朝堂上就是東林一黨獨大。

  東林黨全面否定了朝庭征商稅、鹽稅、礦稅等稅收,托說君子不奪之以利,又說農是根本,所以可以征收農稅,不夠再加三餉,即遼餉、三邊餉、剿匪餉。

  這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亂搞,富人不收稅,專收窮人,特別是最後那個剿匪餉,是向窮人收重稅,清剿因活不下去而作亂的窮人,這就好比打開了一道禍亂閘門,窮人越收越窮,變成流民,再向另外的窮人收重稅清剿流民,於是流民越剿越多,沒個窮盡,直至明王朝滅亡。

  而我們的東林諸公,搖身一變,變成了“我大清”的忠臣,不過“我大清”沒有崇禎這麽傻,東林諸公也影響不了朝政,“我大清”可是會向商人富紳收稅的,不聽話的,該殺就殺,沒得商量。

  也就是說,崇禎帝正在下一步最臭的棋,但是他的幾個對手,流賊、建奴、黑甲軍,都在高速發展。

  流賊確實在高速發展,自從陝北王二在白水縣率先扯旗造反之後,陝西大地各路英雄就紛起響應,有饑民有逃兵紛紛加入,隊伍很快發展到幾千人之眾,引起朝庭震動,忙派官兵圍剿,卻被其打敗,起義隊伍活動於韓城、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

  王二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他的起義有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從此以後陝西各地就起義不斷了。

  後金也在皇太極的高超運籌下在高速發展,皇太極起先只是派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率正藍旗兩萬余人去幫助後金姻親科爾泌部抵抗林丹汗的征討,哪知道林丹汗可能是老了,他害怕強大的後金,稍有敗績就落荒而逃了,留下了大片地盤和蒙古子民棄之不顧。

  明代蒙古分三部,林丹汗所統領的地盤是察哈爾部,是蒙古元室後裔正統,歷來與女真不和,其部落子民,特別是長城沿線諸部落,在外有強敵,內有饑荒的情況下,請求內附乞食,哪知道崇禎帝這個傻瓜竟然不允,活生生把他們推給了建奴,因此,皇太極就在這一年,整合了東西蒙古歸順各部,創立了左右二旗,這就是蒙古八旗的前身。

  建奴憑添了幾萬兵力,使皇太極的野心更大了,他正想今年冬天,遠征漠南,徹底統一蒙古,消除後金三大邊患的威脅。

  後金的三大邊患,是西有蒙古諸部,南有大明王朝,北有朝鮮,其實還要加上東有遼東沿諸島的東江鎮和暫時還默默無聞的黑甲軍。

  東江鎮人數眾多,但都是一些因活不下去而紛紛逃亡海島的遼民,體質贏弱,戰鬥力不強,不能與建奴正面交戰,只能打打遊擊,屬於癬疾之患,就是打遊擊的主力還是朝庭加派給毛文龍的福建、浙江兵,真實的遼民沒有能力與建奴戰鬥,所以未被建奴列為四大威脅之一。

  而黑甲軍雖然戰力強悍,但楊文禮目前還想藏拙,不想被朝庭與建奴兩方列為頭號打擊目標,雖說他也不怕,但熟知歷史的楊文禮,他知道此時明朝氣數未盡,他想奪取江山,會非常之難,也就是此時“人和”不在彼,所以他不得不隱伏幾年。

  楊文禮正在教王汝成燒製骨瓷,這對他來說,當然沒什麽難度了,他有全盤的技術記錄,只不過是照做一遍罷了。

  當第一爐骨瓷燒製出來之後,

王汝成驚訝得大聲直呼:“此等瓷器,如非我親眼所見,絕對會驚為天上之物,它的白怎能如此晶瑩?雖和田白玉亦不及也,它白得如此高雅素淨,胎壁又薄於蟬翼,幾可透光,足可列入稀世珍寶之列了。”  “這就是科學的力量,是我苦歷幾年時間研製,是我們黑甲軍的獨家商品,它可以換來我們急需的物資,如鐵礦石、硫磺、鉛、銅、糧食等等。

  汝成,你可一定要謹慎保密,絕不可使此秘技外流。”

  楊文禮得意的自誇了一番,又叮囑他謹守秘密。

  “一定一定!大統領請放心,屬下敢用性命擔保,絕不使此神技外流。”王汝成立馬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證道。

  真正燒製骨瓷,也只花了兩天,因為從大別山帶來的長石、石英砂只有這麽多,這次就用了三分之一,令楊文禮非常肉痛,這些純度很高的寶貴原材料,他還要留待將來有大用,在未找到替代品之前,他不敢再燒製骨瓷和玻璃了。

  骨瓷不是大路貨,量不可能很大,否則就會賤價,每次商貿,隻帶幾箱瓷器和少量玻璃鏡,第一是更保險,第二是他不想運回太多的白銀。

  明代周邊各國的白銀都大量流入明朝,已造成了周邊國家的錢荒,因此像日本和朝鮮也早早就注意到了貿易逆差的問題,日本今後的閉關鎖國,和貿易逆差也有不少的關系,所以賺錢雖然是件好事,卻會惡了日本和朝鮮當局, 搞不好生意都做不成。

  錢對楊文禮的黑甲軍,真的沒有大用,至少是現在沒有什麽用,黑甲軍全靠自給自足,除了他所缺乏的硫磺、鉛、鐵礦石等基礎原材料,他一分錢都不用花。

  ……

  “汝成,玻璃鏡的最後一步鍍銀,非常關鍵,也非常簡單,因為量也不大,你今後就一個人獨自搞,不能讓太多的人接觸到,這樣能更有效防止技術外流。”

  最後的玻璃鍍銀,楊文禮連奴兵都沒讓參與,他隻帶著王汝成在工場裡,偷偷的搞。他一邊用坩堝溶銀,一邊叮囑他道。

  “噯!我會的。”王汝成點點頭應諾道。

  銀的溶點不高,沒多久就溶化了,他再帶著王汝成將一張張裁好的錫紙貼在排列好的玻璃的一面,然後楊文禮用鉗子挾著溶銀子的小坩堝,將燒紅的銀液,小心地倒到錫紙上,錫紙遇銀即化,銀錫合金就鍍到了玻璃上。

  待銀液冷卻,楊文禮又用早已準備好的漆,塗在銀鏡的上面,起到保護鍍銀層的目的。

  “好啦!玻璃鏡就這樣成了,你看看效果怎麽樣?”楊文禮完成這些步驟之後,拿起一面小圓鏡遞給王汝成道。

  “哇!……怎麽這麽清晰?簡直是纖毫畢露,跟這種玻璃鏡一比,銅鏡就毫無優勢了,大統領,你真是如有仙術,怎麽能研製出這等寶鏡呢?”王汝成這一看,就驚訝不斷,恐怕是他這輩子都沒見過這等稀奇之物,難免表情誇張了一點,不過這是人之常情,換了別的明朝土著也一樣。

  ……未完待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