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之梁》第104章 燕京風雲
嗚咽的號角聲,裹著北地漫天風雪,掠過廣袤的曠野,蒼涼而雄壯。
  遼國迎接宋使的隊伍中,衝出兩隊鐵林軍騎手,人披重鎧,馬披馬甲,分左右兩隊,列出森嚴的迎接依仗,刷拉拉一陣甲葉響,明晃晃的刀槍列出條直線,如林如牆,端的是威武森嚴。
  童貫強壓心中的膽怯,側耳問身後隨行的鮑太平:“森嚴的依仗如往年一般的威武,看不出遼國日薄西山啊!”
  大宋的使團並未擺出自己的依仗,此刻在遼國威武雄壯的鐵林軍的襯托下,確實顯得大宋的使團不夠威風。
  “童大人!”鮑太平道:“我們不也有帶來的禁軍依仗嗎?此刻正是彰顯國威的時候,我們的儀仗不能讓遼國依仗比下去。”
  “正當如此!”童貫深以為然,依仗對儀仗,才能比出高下,抬手命令道:“徐教頭,凌總管,開始吧!”
  “遵命!”
  “得令!”
  兩名威武的軍官欣然領命。
  徐教頭一身雁翎甲,手持一根鍍金長槍,儀表堂堂,他大手一揮,大宋使團的儀仗中,跑出兩隊重甲步兵,每隊約一百人模樣,人人手持長槍,腰跨腰刀。
  兩隊長槍兵,乃是禁軍中金槍班皇家依仗,兩隊依仗跑向遼國的依仗,與遼國重甲騎兵想接,待間距和線條調整的齊整,二百槍手發出齊聲一吼,氣勢非凡,長槍緊跟齊聲落地,如林的長槍,列出兩條筆直的直線,簇擁著中間一條甬道。
  “這個徐教頭練兵不錯!”鮑太平由衷的讚歎道。
  童貫覺得儀仗粉飾了自己的臉面,帶著幾分得意道:“那是自然,這可是皇家禁軍金槍班的徐教頭!”
  金槍班?徐教頭?
  鮑太平玩味著這幾個字,驚道:“莫非是人稱金槍手的徐寧?”
  童貫輕輕佛摸著胡須,得意道:“除了他,還能有誰!”
  我的乖乖啊!
  出訪遼國這一路,鮑太平已經走了一個月,不曾想,居然跟金槍手徐寧同行一月,此刻才知道徐寧在此,不知道跟徐寧還有這樣的機緣。
  鮑太平問身邊同行的另外一位官員道:“那凌總管又是何人?”
  那官員一臉不屑的回道:“樞密院甲仗庫的什麽副管庫,叫什麽轟天雷凌什麽來著……”
  哈哈!轟天雷凌振!
  徐寧屬於專業軍事人才,通曉步兵對騎兵的軍陣法門,正應該統兵打仗,給皇家當花瓶,有點大材小用。凌振屬於軍事技術人才,懂火藥善造炮,當統領一支專業的炮兵部隊,此時卻是一個倉庫管理員,也是屈了材料。倘若把凌振利用好了,把黑火藥充分利用在槍炮技術,恐怕後世沒有諾貝爾獎,要頒凌振獎了。
  一日內遇見兩位梁山好漢,而且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鮑太平要多興奮有多興奮。
  步兵的方陣軍容,本就不及騎兵的泰山壓頂的氣勢,大宋金槍班的槍手雖然威武嚴整,倘若每人胯下一匹好馬,那便不輸大遼國的鐵林軍了,可他們是步兵,沒有戰馬。
  童貫對己方依仗非常滿意,心中滿滿的自信,卻以馬鞭輕指對面遼國首領,又對鮑太平道:“你看看遼國人輕蔑的樣子,真真小覷我大宋皇家依仗啊。”
  遼國南院大王蕭顯端坐在迎接隊伍的馬背上,望著大宋撐門面的依仗,撇嘴一臉的輕蔑,在他看來步兵不成方陣,而是列成單直線,等於是騎兵砍殺的羔羊,絲毫不把宋軍放在眼裡。
  “大人,別跟他一般計較,先捂耳朵吧!”鮑太平捂著耳朵道。
  “怎的?”童貫不解道。
  “要放號炮了!”鮑太平提醒道。
  “哦,對……”
  “轟!”
  “轟!”
  ……
  動地的炮聲平地而起,大宋的團隊中升起陣陣黑煙,如同魔鬼出沒駕下的黑霧,著實可怖嚇人,最是那霹靂一般的聲響,催人肝膽,聞者膽寒。
  北地遼國的戰馬,從未聽得如此霹靂一般的聲響,不知道多少馬匹受到驚嚇,在騎手的控制下,長嘶不止,本來嚴整的依仗,也變得凌亂起來。
  最是那南院大王蕭顯坐下的戰馬,揚蹄長鳴,饒是蕭顯馬術精良,一雙腿死死的夾住馬背,堪堪控制住戰馬,早已驚出一身冷汗。
  鮑太平如沐春風,笑道:“此時大人以為遼國的依仗如何啊?”
  “呵呵!”童貫笑道:“不過如此!不過如此!”
  穿名牌有自信,對於外交使節來說,像樣的依仗更能提高自信,童貫在裂人心肺的號炮聲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甚至可以說是榮耀。
  “那讓弟兄們唱起來吧?”鮑太平諫言道。
  “對對對!”童貫滿面出風,連聲應和道:“就唱那個什麽‘狼煙起,江山北望’。”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大宋使團中隨行的官員、隨從、依仗,同聲高唱《精忠報國》,所有人都挺起了胸膛,臉上掛著極度的自信。與其說自信,更不如說是殺氣,歌詞和旋律中自帶的慷慨和雄壯。
  童貫掛著自信的微笑,帶著一應隨行官員, 踏著慷慨嘹亮的歌聲,沿著金槍班列出的依仗,緩步向前,去會一會剛剛還高傲的遼國使者。
  遼國南院大王蕭顯的鼻子已經被氣歪。
  什麽“狼煙起,江山北望”?大遼國狼煙北起,失去北邊的半壁江山。
  什麽“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契丹才是中國好不好?(注:一說中國的英文china來源於契丹諧音,此時期鄰國以契丹為中國,包括西方很多歷史也這麽認為。)
  遼國的迎接團隊在蕭顯的帶領下,迎著大宋的使團緩步走來,最後,雙方寒暄一番,童貫與蕭顯並駕而行,兩邊列下的依仗,也在人群經過後,混入團隊之中。
  鮑太平乍見遼國南院大王,四目相對,二人都表現的非常驚訝,可鮑太平官階低,與遼國南院大王身份不對等,兩人便沒有說話,而是南院大王與童貫打起了外交的太極拳。
  鮑太平乍見那南院大王,很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想了半天才想的起來這人在哪裡見過。
  當初鮑太平在炭火銅鍋正店,遭遇禁軍和江湖俠客的仇殺,本來江湖俠客已經衝進店內,李四差點慘死在刀下,卻是因為一隊遼國外交官的存在,把江湖俠客嚇了出去,甚至鮑太平為了拖延時間,刻意將遼國使團留在店內,又是對歌又是贈酒的。
  那日的遼國外交官員,不是旁人,正是遼國迎著使——大遼國南院大王蕭顯。
  哎!世界太小,人生何處不相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