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他改變了大明》六.戰後
  本來梁之垣是要把鎮江那點小戰績搞成個大捷的,一回到廣寧,他就找上了熊廷弼。

  一開始的時候,熊廷弼是按照大明的老套路,準備搞個大捷出來。他很清楚,朝堂上的諸公需要大捷,他作為遼東經略也不反對製造一個大捷,然後大家就你好我也好了,反對這個事,是挺招人恨的。

  不過,在長山島之戰開始後不久,熊廷弼就突然翻臉了,說此前的戰報有問題,他已經上奏天子,還要派人再去核實。

  梁之垣本來以為事情已經穩了,發現事情有變之後,不由急了,找上熊廷弼問道:“熊經略,前番你已經點頭,為何又突然變卦?”

  他沒想到,熊廷弼這會卻是突然翻臉。

  “你是在質疑本官行事?”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此事錦衣暗衛已經上報皇上了。你不會不知曉,讓人聞之色變的暗衛吧?”

  梁之垣聞言頓時就呆了,沈有容身邊有皇帝的人?

  “實話告訴你,本官身邊也有暗衛,本官甚至不知曉他是誰。”

  驚天大黑幕兩連擊之下,瞬間就把梁之垣嚇傻了。

  熊廷弼當然清楚,皇帝在這事上的態度,先前他沒有反對那份報捷,不過是皇帝在故意挖坑,默許了製造矛盾迷惑後金方面的做法,現在皇帝突然改了主意,來了密旨要求他把鎮江大捷給推翻,他當然只能照辦。

  於是,沒有管梁之垣是如何被嚇得魂不守舍,熊廷弼在按皇帝的要求,派了人去查證,稱鎮江之役戰果只有幾個真韃,算上後來掃蕩的戰績也只有一百多漢奸。

  說起來,古代往往喜歡虛報軍事數據,往誇張裡扯淡本方兵力,還是不管王朝出於什麽狀態下都普遍存在,都以為能恐嚇敵人;而以文學手法虛報戰績,往往是王朝越腐朽越常見,試圖用這樣的手段維持民間的信心。

  對這樣的做法,朱皇帝並不認同。

  別人都和你打起來了,還能不知道你的家底,虛報兵力數據除了顯示自己的虛弱還有什麽意義?弱渣王朝玩一玩也就算了,一些強盛時期的也這麽玩,就讓他很不理解了。

  至於虛報戰果,一次或許有點用,最後往往搞出殲敵十億轉進小島之類的笑話,這樣到底有什麽用,打贏沒打贏大夥們心裡還能沒點數?

  在他看來,於軍事行動的數據上做假,只會敗壞朝廷和軍隊的風氣,透支朝廷的公信力,還可能影響賞罰公平,基本上沒有任何正面意義。

  沈有容說可以報捷的時候,當然不是向文官們報捷,而是向監軍太監吳懷恩報告。

  不過其實並沒有這個必要,朱皇帝老早就知道結果。

  本來他還一度以為活捉不了莽古爾泰,現在得到了一個大驚喜,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活的八旗旗主,其政治上的意義顯然比一顆人頭大得多。

  和沈有容商量過後,朱皇帝讓沈有容把戰報如實上報,運籌帷幄的功勞分了熊廷弼和陶朗先一部分。

  這樣上報,當然是有多方面的的考慮的。

  朱皇帝覺得,提振人心士氣完全是沒用的,就大明的軍隊這副鳥樣,士兵們都餓著肚子,搞虛的根本沒用,提高待遇才是硬道理。不把捷報搞得太誇張,也是免得大明那幫對軍事一無所知的,看了這捷報,就覺得他上也行,然後就嚷嚷著要把後金一舉蕩平。

  從沈有容個人工作方面出發,他目前還是歸登撫陶朗先和經略熊廷弼節製,

總要給上級領導點面子。  熊廷弼在這事裡也有出力,朱皇帝要他龜縮在廣寧,會引得大明那些對軍事一無所知的文人大噴特噴,總要多給點戰功讓他坐穩位子,免得有人總想搞個大新聞,把熊經略給換下去。

  即便是如實上報,也是不得了的大捷。這回可不是抓住了幾個看起來名字像漢人的漢化韃子,而是實打實的大捷。東虜四大貝勒之一的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外加兩千真韃,自身損失僅僅是因為操作失誤淹死了幾個士兵,這可是東事出問題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捷。

  正式的捷報傳來的時候,官員們甚至讓報告的驛卒刻意在人多的地方經過,大聲宣讀捷報的簡要內容。

  “大捷,遼東大捷,生俘虜酋愛子莽古爾泰,殲敵兩千!”

  對於這樣的大捷,內閣的意見,當然是要重賞,幾位大學士一致提出要準備搞個獻俘禮。

  獻俘禮屬於非常莊嚴的國家大典,一般只會在勝利班師之後搞,朱皇帝覺得這點勝利真沒必要搞獻俘,等到新軍訓練成功,以後明軍只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近些年他唯一認同的一次獻俘禮,只有萬歷二十七年的援朝戰爭勝利那一次。

  “東虜可曾被剿滅?”

  他一句話就把獻俘這事給堵回去了,像另一時空天啟二年,殺死奢崇明的幾個部將,再搭上一個刁民徐鴻儒,搞出來的那樣的獻俘禮,只會讓人覺得可悲。

  這樣提振士氣的大捷,自然讓很多人都談論起了對於沈有容的封賞,甚至有文官開始認為可以封爵,以鼓勵武將死戰。

  很快更多的文官就把提封爵的噴了回去,他們的理由看上去也很充分,大明多少年沒給武夫封爵了,怎麽能破壞成例,這個戰功是不錯,但離封爵還遠得很,李成梁砍了那麽多腦袋,不也才封了個非世襲爵位。

  文官們打壓武夫完全是出於習慣,朱皇帝也不認為沈有容這點功勞就可以封爵,當然不會同意現在封爵。

  這個大捷,還需要兵部進一步的確認,所以封賞的問題,當然得放一放。

  朱皇帝已經把這次大捷的真相如實地披露,告訴大夥們這次完全是謀略的成功,聰明人都應該能明白,大明依舊不具備消滅後金的實力。

  不過大明朝永遠不缺的就是一幫什麽都不懂,偏偏還喜歡對軍事指手畫腳的文人。大捷的消息傳來後,希望盡快進兵將區區後金一舉蕩平,這樣的意見再一次在朝野內外正在醞釀發酵。

  唯一讓朱皇帝感到省心的是,內閣清楚皇帝並不著急進兵,再加上收獲了一次大勝後他們面對的政治壓力減小了許多,再加上沒有財政赤字問題困擾,他們沒有冒進的需要,已經到任的兵部尚書王象乾又是個只求無過的老滑頭,對明軍有著足夠的了解,更不會主張進攻,皇帝和幾位大佬達成了共識,這幫人的意見自然是也只能是個意見。

  不過為了堵住這幫人嘴巴,在熊廷弼和內閣的強烈要求下,京營省下來的兩萬兵的糧餉,被大筆一揮給了遼東,讓錦州外圍的廣寧地區,兵額達到了十六萬。

  而後金方面,吃了這麽一個大虧之後,很快徹底收縮了防線,將遼南沿海的居民全部後撤,提前把遷界禁海搞了出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