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遼鎮除了遼西到廣寧一帶的軍頭們,大部分不是獲罪,就是戰死。即便朝廷真要把遼東都司分拆,對遼鎮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影響。朝堂上的爭端,也沒有怎麽影響到前線。
前線的塘報正式傳回後,除開拆分遼東都司的爭論。有關封賞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上了案頭。
本來,朱皇帝還以為,東江鎮這次又能殲滅一股韃子,封爵自然就可以提一提,不過建奴直接跑了,也讓他的計劃遇到了一點的麻煩。
對收復遼東大部的功勞,朝廷的封賞,當然是要有的。
“收復遼沈,斬獲敵軍精銳上萬,在國初早就可以封爵。如此大功,若是不得封爵,往後,武臣如何能出力死戰?朕以為,多年未見封爵,方才有薩爾滸的大敗。”
葉向高看了看這少年皇帝,最終還是服軟了,“皇上所言甚是,臣以為,遼東總兵沈有容,勞苦功高,為國征戰多年,從無劣跡,理當封爵。”
首輔都同意了,下面的大臣們,很快就開始站隊。
“臣附議。”
沈有容終歸和李成梁不一樣,這位沒什麽劣跡,他封爵大夥多數人心底還是服氣的。
更重要的是,收復了遼東,連續擊敗東虜,讓朱皇帝的個人威望大幅度上升,如今他年紀在此時也是完全成年,也沒有人再敢認為皇帝年少不靠譜,皇帝也把這事提高到了政治高度,再反對肯定會讓皇帝記恨,最終文官們也無法違背皇帝的意志,還是起草了封爵的詔書。
禮部在皇帝的督辦下,很快確定了爵位名稱,按慣例,應該是以沈有容家鄉地名封宣城伯,不過以宣城這個地方為名的勳貴,大明已經存在,所以禮部最終確定的是平東伯。
朱皇帝派去沈陽傳旨的規格不低,直接派出的是帶禮部尚書頭銜管詹室府事的顧秉謙。
盡管大夥已經聽聞過這風聲,傳旨的官員到來時候,在遼陽的一眾各鎮將領還是羨慕極了。
眾將聚在一起時,地位最高的掛印總兵劉渠就歎道:“大丈夫,當如是。”
祖大壽此時也是一臉輕松,笑道:“東虜可比北虜厲害多了,斬獲上萬,這伯爵當給。”
羅一貫此時卻是大受鼓舞,語氣振奮地說道:“俺們武人能算又出頭了一個,聖天子在朝,俺們肯出力,說不得也能有張丹書鐵劵。”
此話一出,在場的幾位武將,也都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這段時間內,兩邊的關系可是一點都不融洽,不是沈有容和熊廷弼強壓著,早就打起來了。不過,下面的中低級武官和士兵關系不怎麽好,卻是沒影響這些高級武將們。
奪下沈陽之後,熊廷弼便回到了遼東都司駐地遼陽城,坐鎮指揮各鎮兵馬,以及賑濟百姓的工作。
而沈有容則帶領東江軍繼續坐鎮沈陽中衛城,負責這座城池以及撫順的守衛工作。建奴要進入遼中平原,只有入撫順關路才相對好走一點,這裡也是防禦任務最重的。
至於沈陽北邊的開原和鐵嶺,被老奴大肆屠殺了一番後,直到發現東江鎮的威脅越來越大之後,才遷移了那麽一些人口,大軍光複遼沈之後,百姓都被緊急往南四衛地區遷移,現在連人都沒有幾戶,完全不需要軍隊駐守。
而各鎮兵馬,除開騎兵,剩下的任務依舊是他們能勝任的守城,廣寧各鎮主力,現在都被調往了遼陽,遼陽城內,此時有兩萬步兵和八千騎兵,其中火槍兵就有五千,守住這座城池還是不難的。
除此之外,各鎮也就是在鞍山和虎皮驛堡各駐扎了五千步兵。
顧秉謙抵達沈陽後,
也沒打算在此停留,他畢竟膽子小,到達後就匆匆將聖旨宣讀完畢。“大明威武!為大將軍賀!”
隨著聖旨宣讀完,東江軍上下再一次沸騰,他們的統帥封爵,這也是對他們戰績的肯定。
一萬多人齊聲高呼,讓傳旨的顧秉謙頻頻側目。
“本官在此恭賀平東伯了。”
說著,這位距離入閣很近的文官又補充了一句:“平東伯深得將士之心,卻是…”
話說到一半,他很快想起,這位伯爺都是快入土的人,皇上未必會猜忌,也就把下面的話給吞了回去。
毛文龍此時,卻是忍不住在想,當年若是他做了東江總兵。
不過,他也是一想,他很清楚,自己並不大受皇帝待見,還需要更努力一點才行。毛文龍此時倒是已經差不多融入了東江鎮,他雖對皇帝不重視自己有些怨言,但也沒有灰心,東江終歸是個靠成績說話的地方,只要肯用心,一門心思練好兵,認認真真打仗,未來未必沒有封爵的機會。
東虜是差不多完了,不還有北虜麽?
而前來觀禮的熊廷弼,神色則有些複雜,他其實也想封爵。
“恭喜平東伯。”
沈有容聽到熊廷弼自稱下官,不由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全賴皇上不以臣老邁,經略抬愛,下官方能受此殊榮。”
熊廷弼見沈有容還是把自己擺得很低,臉上總算是浮現出一絲笑容,“軍門已受封伯爵,何必再以下官自稱。”
兩人扯了些沒營養的話後,熊廷弼便匆匆離去。
兩人的權力存在衝突,自然影響到了雙方的關系,熊廷弼肯來觀禮,已經是很給面子。再說,他也是卻是忙。
建奴遷移到沈陽的人口,經過一波大規模的互相檢舉之後,已經開始被打包送到遼陽和南四衛地區。沈陽這地方,此時還處於前線,並不大安全,朱皇帝並不願意在這裡屯田。
大批需要救濟的遼民,讓整個行政體系完全崩潰的遼東,此時也是有些焦頭爛額。熊廷弼不得不緊急從遼西調了一批領俸武官過來,並緊急招募了一批胥吏,才維持住了遼陽附近的局面。
這幫人,在熊廷弼這個不好糊弄的上官面前,此時倒是還不至於大肆貪汙。
正因為沒有什麽背景,他們才會連個實缺都沒有。都十分渴望做出一番政績,獲得一份實缺。
而南四衛地區,此時則是在屬於東江鎮體系的胥吏控制下,這些人此前在島上已經積累了一些行政管理經驗,朱皇帝也會調一些品行尚可的衛所軍官臨時接手那裡的管理,暫時也不會有什麽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