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收結束,朱皇帝也難得地再次召見了幾位大佬,聽取內閣和戶部有關秋糧征收的報告。
汪應蛟此時手頭上已經有了今年的稅收預估情況。
“啟奏陛下,今歲無大災,各地秋糧收成應當可以保證。如下幾處州縣……”
“今歲歲入,可足國用?”
“回陛下,有抄沒福王與陽武侯的家產補足太倉缺口,歲入應當足用。”
朱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一臉讚許地說道:“汪愛卿辛苦了。”
這位戶部尚書,朱皇帝還是大體滿意的,盡管這位不是個海瑞那樣的清官,但他收點銀子,也主要是打點內閣幾位大佬用的,個人生活上並不奢侈,置田也不多,做事也極為用心負責。
這兩年,這位更是在學習借貸記帳法,還準備在戶部推行。
不過,這位尚書顯然也是對戶部那些胥吏的節操下限估計不足,他想在戶部推行新的會計方法,一直都被胥吏們用各種方法攪合,根本沒有一點進展。
就是現代,政務官被事務官坑得不要不要的時候也多了去了,更何況是封建王朝的這幫政務官。朱皇帝自然不會因為這點事,而覺得汪尚書無能。
汪應蛟這個人,不管在哪,為官一直都努力地在做事,撫恤百姓,興修水利,在北直隸努力推廣水稻,可以說頗有政績,也很有能力。
對戶部那幫滑不留手的胥吏,朱皇帝也是親自出手整治了一小批,抓了幾個典型,殺雞儆猴之後,這些胥吏就收斂了不少。不過人才培養不到位,他也沒法將戶部中那些不老實的胥吏全都乾掉,那樣政權都沒順利運作了。戶部是朝廷所有部門中編制最為巨大的一個衙門,事務極為繁雜,專業性極強,靠臨時調一批人進去,根本不頂用。
為這個事,朱皇帝和汪應蛟商量過。
兩人合計著,早就定出了計劃。
戶部都為此拿出了一筆銀子,通過各處士紳,從各地招募了一大批的帳房。讓他們一邊學習借貸記帳法,一邊也在用戶部的各種公文實習,已經培養出了不少勘用的事務官。
這批會計學員們,花了足足兩年多的時間,總算是把戶部的一些陳年舊帳,和時下的帳目都核算了一遍。
唯一讓汪應蛟感到奇怪的是,皇帝培養的會計人才數量似乎有點多。
汪應蛟當然不會知道,規模越來越龐大的皇家產業需要的會計人才缺口有多大。
不止如此,朱皇帝還準備往東廠裡塞一大批的專業會計。他給東廠的定位,以後會越來越傾向於廉政公署,查帳當然是必備的技能。
待葉向高退下後,朱皇帝把汪應蛟留了下來。
“汪愛卿,朕先前告知你的事情,很快便可以開始。”
汪應蛟聞言,臉上露出了糾結的神情,頓了一會才開口說道:“皇上聖明,此番定要將這批貪官奸吏一網打盡。”
“汪愛卿切記,此事萬不可走漏了消息,也不可手軟。國家財計如此艱難,正是多了這許多的碩鼠。若不能將此輩一網打盡,重整法紀,社稷傾覆也只在旦夕之間。”
皇帝這話說得很重,汪應蛟立刻就把心中那點退縮的念頭拋掉了,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你不聽我的,就是要顛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哪裡還敢反對。
“臣謹遵聖命。”
這兩年多來,被手下的胥吏坑了不止一次,暗虧吃了一大堆,這位戶部尚書早就是惱怒異常,他現在巴不得把整個戶部衙門的胥吏都清理一遍。
讓汪應蛟稍微有點糾結的是,這一次,很明顯的,皇帝可不是要他只是清理一批胥吏,
戶部裡那些手腳不乾淨的官員,也一樣在清理名單之中。要乾掉一大批的文官,多少會讓汪尚書臉上有些掛不住,也會讓這些人的朋黨對他群起圍攻。
好在,最近一年,吏部尚書周嘉謨的遭遇,讓汪應蛟吃了一顆定心丸。汪應蛟可是很清楚,那位吏部天官,從京察開始,得罪的官可是比他清理一個戶部多了很多倍,這大半年來,幾乎所有派系那麽多官員的明槍暗箭,都沒能傷了周尚書一根毫毛。
有個看上去英明神武無比的皇帝罩著,汪應蛟這種還比較正直的官員,自然也敢放開手腳做事。
當然,這不是朱皇帝真有那麽英明神武,如果他沒有外掛,眾口鑠金之下,他也難免會懷疑周嘉謨。周嘉謨這個人,能一路官運亨通地升上來,當然也不是海瑞那樣的聖人,那些攻擊也不全是捏造。
不過,只要周嘉謨現在不犯大錯,對於這種願意賭博投靠當孤臣的官員,他當然是要死保的。眼下這麽個環境下,有能力做事,也願意做事的官員,實在是不多。
天啟三年的秋收,很快結束,各地上報的災情,和去年差不多,總的來說還算是個平年,各地收成雖算不上有多好,但也不至於出現大規模的饑荒。
徐淮一帶的河堤經過加固,也算是沒有決口。
這一年裡朱皇帝也沒閑著,在他督促下,吏部和都察院總算是完成了對天下各州縣依舊在加征遼餉地區官員的處理,一大批的人都被剝奪宦籍,少數特別惡劣,不是被胥吏欺瞞,而是自己做主繼續收遼餉的,則都被重處,統統被判了死刑。
好吧,這會不比國初,對那些管不住胥吏的無能縣官,也沒可能嚴肅處理。剝奪宦籍,還是皇帝三番五次施壓的結果。
今年馬馬虎虎的收成和光複遼東的喜訊, 讓大明看起來又能過上很長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
不得不說,大明的百姓真是統治者們最歡迎的奴役對象。朱皇帝不過是真正免去了遼餉,就讓大部分的百姓們都發自內心地覺得,當今是真聖天子。
不過,朱皇帝明白,這樣的平年,今後不多了。
朱皇帝之所以急衝衝地要對勳貴下手,除開這幫人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用處,以及眼紅他們的家財之外,自然是看上了這些勳貴們手裡的莊田。
北直隸土地兼並,主力不是士紳,而是勳貴和外戚。大明的勳貴和外戚,佔據的莊田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5萬頃,外戚又沒啥實權,佔田規模當然是沒法和這些很多傳承超過200年,掌握著京營和京衛諸多權力的世襲貴族比的。
北直隸遠超其他地方的土地兼並,讓農民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了生產積極性,還導致不少田地拋荒,進一步擴大了糧食缺口,千裡運糧在各方面上的巨額損耗,也導致大明背上了極為沉重的負擔。
乾掉這些勳貴,北直隸的農業潛能才能得到釋放。
為了配合整治勳戚後的北直隸治理,朱皇帝在年內,陸續將那批被他調動到徐淮的能吏全都調回了北直隸。
李邦華升任順天府尹,淮安知府曾櫻調任保定知府,徐州知州劉鐸署河間知府,徐州管河同知林日瑞署真定知府……
這期間,他又發現了一批能力不錯的縣官,也都補充到北直隸各州縣。這幫人雖說未必個個都清廉,但起碼有一點,辦事能力是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