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他改變了大明》五十一.蒸汽時代的序幕
  在煉鐵的同時,蒸汽機也不是一點進展都沒有。

  瓦特版的實用蒸汽機,其使用的材料只有生鐵、熟鐵和銅幾種,以這時代的技術都能造出來,並不需要什麽橡膠,除開加工過程中要用到的刀具,蒸汽機本身也不需要鋼。所以在大明造蒸汽機,要解決的無非是機械加工方面的問題。

  瓦特版本的蒸汽機,其零件的加工精度並不高,除開氣缸之外的部件,其實大部分都可以用簡單的原始機床進行粗加工,再以手工加工的方式製造出來。要知道除開精密鏜床之外,真正的近現代機床都是19世紀後才誕生的。

  那幾種簡單的機床的設計圖紙,資料庫裡都有,工匠們目前都已經差不多掌握了製造方法。

  可以說,只要等最後一道難關,威爾金森發明的精密鏜床製造工藝問題被解決,製造實用蒸汽機的所有前置科技都將被點亮。剩下的,就只有工藝和加工精度問題。

  而事實上高級技術工人的加工控制精度是非常高的,造個瓦特版蒸汽機,也不需八級鉗工那麽高大上的人才,普通水平的技術工人也就夠用。

  目前,朱皇帝的技術工人培訓,就完全是以鉗工和鉚工為主。

  鉗工不必多談,現代機械工業是從來都離不開鉗工。

  而培訓鉚接是為了製造鍋爐,這是工業時代使用最廣泛的金屬連接方式,它比起傳統的鍛接便捷可靠,強度也夠大。在沒有焊接技術的時代,鉚接是製造蒸汽機的核心部件鍋爐所必須的,而在造船領域,另一時空鉚接一直到二戰還是主要的金屬連接造船工藝,二戰的戰艦上還都布滿了鉚釘。

  對鉗工的技術培訓,已經在製造簡單的原始機床中展開,這時代其實很多鐵匠就有一定的鉗工基礎,朱皇帝讓廠衛的人搜羅了一大批年輕學習能力強的調入了內廷,讓他們成為了坐班匠。

  盡管這些人,一開始是不樂意的,不過在皇帝給了他們加了薪水之後,他們那點不滿也隨之消失。

  而鉚接工藝在大明還是個新鮮事務,光靠書本肯定教不出來。

  好在,開了外掛的朱皇帝是萬能的。

  根據皇帝開出的單子,機械作坊最近為他加工製造了整套的設備:一個鑽床、特製的錘子、一個帶風箱的火爐還有鉚釘。

  很快,皇帝本人就在一眾宦官和工匠們驚訝的注視下,開始了神奇的鉚接操作。

  鉚接加工第一道工序就是鑽孔,已經用剛製造出來的簡單鑽床,對熟鐵材料進行了機械鑽孔,有坩堝鋼製成的鑽頭,鑽的孔也沒有什麽超出原始鑽床加工精度的要求,所以這項工作很容易就完成了。

  這種原始的技術水平下,鉚工是三人一組,先將需要連接的板材重疊起來,由加熱工把一個鉚釘在火爐中加熱到發紅,然後一個工人動作迅速地用鉗子將鉚釘遞給作為完成最後一道工序的鉚工,由皇帝將鉚釘敲入鉚孔鉚上。

  這一次客串鉚工的,居然是一身華麗的短打,弄了身不倫不類的平民打扮的皇帝。

  在皇帝用力的錘擊下,很快他就敲出了鉚帽。

  “看到沒,這就是所謂的鉚接,把鐵燒紅了,便能更容易地錘進去,打出個帽形,再等到這鐵冷了,這兩塊板材就能被牢牢連在一起。”

  冷卻後的應力使得鉚接更加牢固,這種事他就沒講了,材料內部應力這種事,不是當下的技術水平可以證明的。

  看傻了的工匠們,一時間都沒有回應。

  這是大明的皇帝?

  看到工匠們都傻了,朱皇帝不樂意了,隻得呵斥了他們一頓。

  這一回,回過神的工匠們才反應過來,開始認真地學習。

  這一手鉚工手藝,當然是朱皇帝在外星大佬模擬出來的虛擬實境世界裡學會的,算不上熟練,不過應付當下的蒸汽機制造已經夠用。

  這會的鍋爐都不是什麽大型構件,火爐還能放在加工現場很近的地方,等要加工的部件足夠大了,很多場合下,加熱工遞送鉚釘的時侯是使用甩出去的方式,這樣無論是甩得還是接的工人,都要一手雜技般的技巧才行。

  朱皇帝又示范了幾次,盡管都沒有學習會,但起碼有進步。反正朱皇帝知道急不來,由他慢慢來教就是了。

  教會了之後,他就準備先讓他們做個紐科門蒸汽機練練手。

  等到鉗工培訓出來,能徹底自製威爾金森的鏜床之後,大明就可以真正地進入蒸汽機時代。

  培養技術工人,還需要不少的時間。不懂得基礎的數學和一些基礎理論知識,看不懂工程圖紙的可算不上合格的技術工人。將後世鉗工和鉚工教材中超出時代技術水平上限的部分剔除之後,理論方面的教學並不會太長,真正消耗時間的反而是掃盲和簡單的數學知識傳授工作。

  幸運一點的話,就算是另一時空某些網文裡神化了的八級鉗工,十年多點時間也能培養出來,其實二十多歲的八級鉗工,在另一時空後世,也不是什麽稀有生物。

  手工控制精度很高是一回事,在這個工業基礎極度薄弱的當下,要造蒸汽機,如何保證合格的測量精度才是個問題,不然你都根本不知道零件的尺寸合格不合格。

  好在這個也不是什麽大問題,有外星大佬幫忙,完整的工藝手段都有,只需要把技術工人培養出來,合格的量具要造出來也不難。

  機械加工作坊裡的鉗工們,一開始的練手任務也不是精密鏜床那麽高大上的東西,他們現在的任務,除開各種精度不高的量具,還有製造螺旋壓幣機和螺杆榨油機,這些都是西方早就有的機械,最遲明年都可以造出來。

  要把規劃中龐大的國有企業順利運作起來,朱皇帝老早就發現,再次統一度量衡顯然就成了當務之急。

  不說由於時下技術水平在製造出現的誤差,就是官方標準度量原器本身,同為尺,營造尺、量地尺和裁衣尺長度居然都能不一樣。

  大明初期,由於政權的組織度還沒有出問題,所以度量衡的統一做得還不錯,只有一些製造方面的誤差。到了現在,由於政權組織度渙散,法紀嚴重廢弛,各地一些官吏和商人們為了謀取私利,很多都無視了朝廷的政令,在大肆地私自使用自己的一套度量。

  同時,還有工匠墨守成規,隻願意使用家傳的量具,使得很多地方甚至都是一個工匠一個量具。

  很早的時候,他就在強製於內廷管理的各手工業部門,使用以統一的官方原器複製出來的量具。

  只不過, 以大明當下的技術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做出來的東西當然遠談不上統一。

  在三月底的時候,他就讓外星大佬用金屬合金以三分之一米,做一套金屬鉑製成的標準的尺原器,精度在當下完全夠用,反正大明的各種尺也是接近這個長度。

  他將這個尺原器長度定義為市尺,目的就是為在將來,測量子午線長度後,定義各種的基本單位時,引出混亂的度量衡進製造成的不便,直接將大明混亂的度量衡進製都推翻,引入後世的公製。

  大明的重量單位,就讓他看了都覺得頭疼,一斤等於十六兩,而到了下一級的單位,又是一兩等於十錢。

  而長度單位就更混亂了,一丈等於十尺,尺和丈之間又還有個各地定義都不一樣的步,按照官方定義一裡應該等於180丈,然而實際上由於測量誤差,大明的一裡遠沒有應該約等於600米的180丈,只有550多米,每個地方的一裡又都不一樣,根本沒有一個準確值。

  這讓習慣了十進製公製單位的朱皇帝感到十分不適應,,他琢磨著反正大明時下的度量衡體系已經是徹底亂了,還不如直接推倒重來,讓整個大明都來尊重他這個穿越者。

  以外星大佬出品的標準尺原器,使用了新的工藝,內廷在這幾個月製作了一大堆的量具,好歹是在各種作坊裡強製將長度度量統一。

  至於進一步完成全國的度量衡統一,在當下並不現實,這需要有比較好的執行力,而眼下的大明顯然是沒有的,不然也不會被區區的後金壓著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