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中軍大帳之中,文武大臣們分立兩旁,像他隆這樣兒的已經恨不得自己是個透明人,別被崇禎皇帝看到才好。
許顯純更是恨不得掐死留在大明的錦衣衛——這種情報讓東廠傳過來不比由錦衣衛傳過來更好?
現在皇帝陛下暴怒,老子就活生生的站在他老人家跟前,我該怎麽辦?在線等,人命關天,挺急的!
崇禎皇帝捏著手中的信件,晃的嘩嘩作響:“人呢?十來歲的孩子都看不住,你們錦衣衛跟東廠都是幹什麽吃的!”
許顯純只是躬身道:“臣該死!”
崇禎皇帝卻是將手中的一撂信件扔向了許顯純:“吩咐下去,派人給朕去找!找不回來,朕就要他們的腦袋!”
被氣到有些暈頭轉向的崇禎皇帝來回踱步,吩咐道:“派人去找,命人封鎖所有的港口和邊境線,尤其是東南一帶和雲南一帶。
還有,黔國公帶兵回雲南一線巡視,好好的找,一定要給朕找到這個混帳東西!”
止住了腳步之後,崇禎皇帝才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飲而盡,然後才接著道:“找到後,不要再送回宮裡了,直接捆到朕這兒來。朕要把他吊起來抽!抽不死這個小王八蛋,朕跟他姓!”
隨行出征的來宗道聞言卻是忍不住了,躬身道:“陛下息怒,保重龍體要緊。大皇子只要還沒出我大明的國界,想必就能找到。”
遲疑了一下,來宗道又接著道:“即便出了大明國界,大皇子也必然是向著這個方向來的,陛下且放寬心便是。”
冷哼了一聲之後,崇禎皇帝才一屁股坐回了椅子上。
大皇子跑路了,找了個借口溜出宮去,甩開了隨行的小太監之後就跑路了,留在宮裡只有一書信,上面寫著自己要去尋找父皇,要替父皇分憂。
彼其娘之啊!
婉妃已經哭成了淚人一般,周皇后驚怒之下乾脆在每個皇子身邊又加派了一倍的人手並且禁止了所有人出宮。
想了想,崇禎皇帝又接著吩咐道:“傳令給完顏成,讓他帶著三千鐵騎在大軍之後搜尋大皇子。”
崇禎皇帝這才意識到,兒子已經長大了——十來歲的孩子,放後世還忙著早戀逃學呢。
都說民間疼的是長孫幼子,其實放在皇家又如何不是這樣?
而且皇長子天然的就沒有了繼承皇位的可能,讓崇禎皇帝心裡也隱約的想要多補償一下這個孩子。
結果就給慣出毛病來了——剛剛十歲,就學會離家出走了!
……
搖搖頭,把這些煩心事給拋到了一邊之後,崇禎皇帝才再次將目光轉向了帳中的文武大臣們。
原本的計劃之中,緬甸內附是好事,卻也不會這麽急著全盤收接,起碼得有個時間慢慢過渡,讓緬甸徹底的融入大明之中。
可是克倫威爾的一句話,徹底打亂了他隆的計劃,也徹底打亂了崇禎皇帝的計劃,導致大明跟莫臥兒提前開懟——崇禎皇帝才不會承認自己早就盼著這一天了!
平複了一下暴怒的心情之後,崇禎皇帝才開口道:“現在說說吧,下一步都應該怎麽辦?”
南居益直接便躬身道:“啟奏陛下,微臣和南海艦隊鄭提督一道,已經將泰米爾納德邦、喀拉拉邦、安得拉邦、卡納塔克邦還有果阿邦一帶的所有岸防攻擊了一遍。
如今這些地方的岸防已經形同虛設,我大明正好可以派衛所登陸這些地方,一舉將這些地方收入囊中。
其後,便可以依靠這幾個邦為跳板,一步步的向北推進,進而與緬甸這邊的大軍合兵一處,再攻擊整個莫臥兒。”
鄭芝龍也開口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南提督所言及是。只要攻下這一片土地,便可以與緬甸成犄角之勢,如果再取下奧裡薩邦,則可以兵分三路,分進合擊,直取阿格拉。”
崇禎皇帝一聽到分進合擊這個詞的時候,就感覺到了一陣蛋蛋的憂傷。
薩爾滸是怎麽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出在分進合擊這四個字上面!
這年頭別說是衛星了,連個無線電都沒有,有線電話同樣沒有的年代,想要比例分布開的軍隊傳達軍軍令,基本上就是扯蛋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說法——不是在第一線,接觸不到最新的軍事情報,任何命令都有可能是亂命。
至於文人們書裡寫的什麽錦囊妙計一類的,那就純屬於文青病發作,得治!
《孫子兵法》虛實篇裡面就已經明確的指出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一大堆連戰場地形都不清楚的文人瞎雞兒意淫一番,就制定出了這種陣形那種陣形,然後再告訴武將該怎麽怎麽去打仗——你們這麽牛逼你們怎麽不上呢?
如今鄭芝龍提出來的這個套路其實也是一樣的。
兵分三路倒是沒什麽問題,這次跑來莫臥兒撈軍功的殺才們足足有五十萬之眾,基本上抽調了四分之一個大明的兵力,就算是兵分三路,每路也能達到十七萬人之眾。
如果單純的從每路十七萬人的兵力和火力上來說,崇禎皇帝已經有足夠的信心怒懟莫臥兒了。
畢竟,這五十萬人帶來的火銃、火炮等等裝備,基本上足夠把莫臥兒的每一寸土地都覆蓋一遍了。
但是,分進合擊的不靠譜在於,這三路大軍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到互相支援的程度,哪怕是不需要支援,這三路大軍也沒有辦法做好相互之間的協調分工。
比如,按照鄭芝龍的說法,西路大軍就是拿下泰米爾納德邦、喀拉拉邦那些莫臥兒最南端的那一路大軍,中路大軍就是拿下奧裡薩邦的那一路,至於東路,就是由緬甸出兵的這一路了。
問題是,泰米爾納德邦在什麽位置?奧裡薩邦在什麽位置?緬甸又在什麽位置?
阿薩姆邦那邊先不去說他,就算是他們不老實也不足為慮,撐死了能挺過大軍一個月的攻擊而不滅國,就算他們祖上的墳頭埋的好!
可是,從地圖上面來看,從卡納塔克邦和安得拉邦開始往南,直到泰米爾納德邦,這些地方就跟一個伸出去的大島一樣,而奧裡薩邦就在安得拉邦的東北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兵分三路的後果就是,奧裡薩邦將成為第一個被拿下的地區,而等到西路大軍推進到安得拉邦的時候,中路大軍可能都已經推進到了莫臥兒的腹地,大概會到了加林傑爾附近,最次最次也得拿下了岡德瓦納這邊的那些土邦。
而東路大軍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也會推進到比哈爾邦,大概會到達哈吉普爾那裡。
那麽問題來了,中路軍和東路軍的距離不算太遠,互相策應還比較容易一些,西路大軍怎麽辦?
如果不管傷亡和補給一路向前平推,其實也可以,最起碼推進到薩朗格普爾或者賴森那裡的問題不大,同樣可以與中路軍互相策應。
但是,其中的關鍵問題在於,一路平推猛進,會留下多少隱患可就不太好說了。
因此,崇禎皇帝直接就否定了這個分進合擊的策略——分進可以,但是卻不需要合擊。
換言之,兵分三路沒問題,但是各打各的,自己照顧好自己就行了,只要埋頭向前平推,早晚都能把整個莫臥兒給平堆掉。
沉吟了一翻之後,崇禎皇帝才道:“南海艦隊,除南禦林衛外再抽調五萬京營,黔國公那邊再抽調十個擅長於山地作戰的衛所,加上那些海盜一起歸鄭愛卿指揮,給朕拿下喀拉拉邦,卡納塔克邦。
東海艦隊,調北禦林衛過去,再抽調五萬京營,白杆兵一並調入,聽從南愛卿調遣,比例朕拿下泰米爾納德邦還有安得拉邦。
等到這些地方都拿下之後,兩位愛卿替朕守好這些海疆,陸地行動交由南北禦林衛來分別主導。
南禦林衛及所部依舊向北,直取比賈普爾,北禦林衛及所部向東北方向推進,直取高康達,最後會師於比達爾,再繼續向整個莫臥兒的西北方向推進。”
等鄭芝龍和南居益一起躬身領命之後,崇禎皇帝才算了松了一口氣。
整個莫臥兒之戰,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這靠西邊的情況。
因為從卡士奇邦往西北方向一直前進,慢慢的就能進入到一個崇禎皇帝經常聽到的地名——帝國墳場,當年鎮壓一世的毛熊就是折在了這裡。
當然,毛熊折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鷹醬出銀子,兔子出輕武器,墳場那邊出人,最終聯手埋掉了毛熊。
但是,膽小怕死的崇禎皇帝也極為擔心,這裡會不會成為大明墳場——畢竟,那些動不動就boom!的存在,實在是太他娘的嚇人了。
只不過,轉念一想之後,崇禎皇帝又慢慢的放下了心來。
這年頭想要boom!的成本很高,首先就是火藥的問題,其次,跟後世動不動就人權什麽的不同,現在所有的權利都是崇禎皇帝說了算。
崇禎皇帝說你是個人,那麽恭喜你,你可以擁有大明戶籍並且可以任意欺壓沒有大明戶籍的蠻子。
如果崇禎皇帝說你是個蠻子,那麽很抱歉,死大街上也不會有人關心一下,最起碼大明的官府是不會關心的。
所以,李吖子這些海盜們就派上了大用場。
海盜們可以肆意的抓捕這些人,然後再以五兩銀子的價格賣給朝廷,然後朝廷會把這些“勞工”安排進鐵道路,從事鐵路修建的工作。
沒有人會指責李吖子她們,如果有人指責並且實力高於李吖子她們這些海盜,那麽就去跟南海艦隊對話吧,他們的實力更高一些。
比劃著地圖琢磨了半天之後,崇禎皇帝正打算研究一下中路軍這邊該怎麽安排,一直守在門外的小太監就推開了帳門,跪地道:“啟稟皇爺,成國公和英國公急報。”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抬頭望去卻不見信使的影子,心中便安定了下來,隨口吩咐道:“帶信使進來吧,正好都聽聽有什麽好消息。”
也只有是好消息,信使才會安穩的在大帳外等著傳見。
如果是戰局不利的壞消息,只是朱純臣派來的信使也會是紅翎急報,根本就用不到小太監通傳就已經直接進來了。
只是信使進來之後便行了軍禮,然後奏道:“啟奏陛下,成國公與英國公有密報要卑職交給陛下。”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示意王承恩去接過密報之後,一邊拆封一邊問道:“此行阿薩姆那邊可還順利?”
信使道:“回陛下,此行一切順利,阿薩姆爾撣國國主暗弱,未曾交兵便帶著大軍尋到了曼尼普爾,已經尋到了前唐遺民。”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之後問道:“那成國公和英國公有沒有說好歸期?那些百姓一路上的吃住可都安排好了?”
只是話剛剛問完,崇禎皇帝就噗嗤一聲笑了,搖頭道:“罷了罷了,不問了。眾位愛卿一起來看看這封書信吧。”
說完之後, 崇禎皇帝又道:“來人,先帶信使下去好好休息,準備好飯食和酒水。”
看崇禎皇帝笑的有些不見眉眼,大帳中的文武百官頓時都好奇了起來。
崇禎皇帝的喜怒,文武百官們根本就無從猜測,也不敢去猜,只要老老實實的做好該自己做的事情便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妄測天心的蠢貨了,文武百官也不想再主動跳出去送死了。
等王承恩將書信交給來宗道等人看過之後,來宗道便當先躬身道:“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天威遠播,爾撣國不戰而降,皆賴陛下之洪福也!”
對比起向來“盡心事君而人皆以為謅”的溫體仁,來宗道的名聲好歹要強上那麽一點兒,如今卻是大吹法螺,另其他人也好奇了起來,紛紛擠了過去,打算看看這封信裡到底是怎麽寫的。
等到其他人都傳看過一遍之後,文武大臣們便一起躬身道:“臣等,恭喜陛下,賀喜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