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天啟》第10章 減租行動在繼續
順天府五州二十二縣,一共設立了一百九十五個農業合作社,當然,這是遠遠不夠的,按朱由校的意思,就是一個鄉至少要有一個農業合作社,但現在顯然不大現實,只能以後慢慢來了。

 順天府減租成功,給了朱由校極大的信心。報紙上將順天府的減租情況登載了出來,並指出,皇帝有旨,將在全國實現四成減租,以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大同社會,恢復到三代之治時的榮光。

 五月,京師其它各府也同時開始了減租的行動。永平府因為有大量荒地被開墾用來屯民,所以根本沒有多余的公田來租給佃戶,所以永平府的地主態度很強硬,大多數地主都不願意減租。

 朱由校則命令從京城到山海關修建大明第一條鐵路,這條鐵路有一半在永平府的地面上。從京城裡來的大量的小吏,在永平各地招收民工,講好三年時間,每天工錢是一百文銅幣,包三餐住宿,也招收婦女做飯,每天五十個銅幣。

 修鐵路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大量的永平勞工湧進了鐵路建設工地,因為一天純賺一百文銅幣,比栽田要劃算得多。於是永平的風氣為之一變,大量的地主找不到佃戶,這樣變成了佃戶來選擇地主。大多數的地主都接受了朝廷的減租到四成的規定,找到了佃戶,而那些猶豫或者死抗的地主則發現已經沒有佃戶來幫他們耕種田地了,這下變得是有苦說不出了。

 而朝廷也根本不管他們的田種或者沒種,都是要照常收稅的,等於是不斷沒有產出反而要虧錢,慌了神的地主隻好到處找人來種地,甚至有人把主意打到了一海之隔的登萊。而袁可立在登萊成立了一個勞務輸出商社,將大量的登萊遼民運到永平府,給地主栽種田地,但收費很高,包三餐另加每天八十文銅幣,這樣的人工費,隻算種和收兩項,如果天時正常,地主一畝地交賦稅後可能還能剩下兩鬥左右,不說比起原來的五成租,就是朝廷規定的四成租也是遠遠不如。

 這下永平府的地主可算是吃了苦頭,已經租出去的地主對佃戶的態度大變,除了朝廷規定的四成租外,還隔三差五地給佃戶一些小恩小惠,以便鞏固和佃戶的情義,免得自己下一年沒人可以種地。

 而宣府鎮,延慶州,保安州由於地處邊地,開中法廢除以後,留下大量鹽商開墾的土地,這些都成了公田,朝廷將這些公田租於無地農戶栽種,地租三成五,使得這些地方的地主非常痛快地接受了政府的四成地租,減租運動毫無阻礙地推行開來。

 保定府,真定府,河間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的情況就有些特殊了,因為這些地方人多地少,減租運動遇到的阻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只能先大量移民,但一時之間,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效果,這些地方大約只有三成的地主願意接受四成減租。

 畢自嚴和楊漣這下是真的沒辦法了。他們發現,對付這些油鹽不進的地主,話說得再好,道理講得再正確都沒有用,他們看到的只是錢。

 連楊漣這樣的人都覺得靠說服的辦法已經不行了,只能靠朝廷強製推行才可以。畢自嚴搖搖頭道:“不行的,皇上說過,軍隊不能對內,否則後患無窮,你用什麽方法去強製推行?”

 楊漣煩躁地說道:“皇上總是說用經濟的辦法,現在怎麽用經濟的辦法,又不能在這裡再修鐵路,移民也是一件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那些地主心裡明白得很,他們可是想著能拖一年就是一年呢。”

 畢自嚴道:“移民的事比較奇怪,按道理,這幾個府的移民應該也可以快速運走的,為何這次兵部竟然耽擱了這麽長的時間呢?”

 楊漣道:“黃兵部不是說海上運力不足嗎?要從天津運到台灣,可不是一時就可以完成的。”

 畢自嚴搖搖頭道:“文孺兄,你沒有經歷過世務,有些事不是很清楚,海船一艘可以裝載幾千人,而今台灣和日本都平安無事,兵部的船隻完全可以都用來運送移民,不說近的濟州島和遼東,就算遠的台灣,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楊漣不耐煩地道:“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船不來,移民走不了,他們總要吃飯,地主就不愁沒有人種田,到時這減租之事,又如何能推行。”

 這時外面的東廠掌班進來道:“兩位大人,上面傳來話,要求除減租地主的佃戶外,其它佃戶按一家一天一百文銅幣養起來,不準他們租種地主的田地。”

 楊漣急道:“是聖旨嗎?這麽多人如何養起來?一天耗費的可不是個小數目。”

 那掌班道:“這消息是廠公讓人傳下來的,不是聖旨,但應該是皇上的意思。廠公說,這次要給地主們一個永世難忘的教訓。”

 楊漣恨恨地道:“最好讓他們的田地荒蕪,顆粒無收,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和朝廷作對。”

 畢自嚴這些天也是忙得心力交瘁, 不過他倒不象楊漣那樣氣急敗壞,笑笑道:“讓他們受點教訓也好,”

 於是戶部於各地開始發布露布,只要是地主不接受朝廷的地租標準的,佃戶都可以不租種他們的田地,每戶每天可以領到一百文錢的補助,一直到移民成功或者天啟五年正月為止。

 幾天后,傳來一個消息,大名府武安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鐵礦,和一個埋藏淺、品位高、宜開采的峰峰煤礦,急需大量的礦工。而這時兵部的船已經準備妥當,可以運送移民到遼東和台灣等地。

 戶部小吏開始得意洋洋地向領取補助的農戶宣傳朝廷的政策,征詢他們的意見:是去移民還是去礦場當礦工。

 農戶們根據兩邊開出的條件,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大多數都選擇了去移民,一部分故土難離的則選擇了去當礦工。而這時信誓旦旦地說要遵守朝廷的減租規定的地主,則受到了大多數人的鄙夷,隻招收到了極少數的佃農。

 楊漣看著急得到處亂開條件的地主們,笑得象花兒一樣:“該,早幹什麽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