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天啟》第42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1炮
朱由校不由大感奇怪,葉向高的反應似乎有些不對呀,竟然是一幅反對奇技淫巧說的樣子。其實這是他不大理解這時代的知識分子。其實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開始睜眼看世界了,葉向高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自己也認識到了儒家文化本身的問題,深知如果不改革就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但改革可以,全盤打倒儒家是不可能接受的,因為儒家就是他們的根,修剪枝葉可以,挖根是不可忍受的。所以朱由校話語中透露出對孔子學說的觀點的不讚同,就等於是觸犯了他的逆鱗,他才會反應如此激烈。

 而當朱由校說要以孔子的誕生年代定為新歷法的元年時,他才會如此激動,以致於失態了。

 既然葉向高都已經明確表態應該將奇技淫巧之說全盤打倒,那朱由校自然明白他是支持自己對儒家的改革的。而至於如何解決象奇技淫巧之類的問題,自然是全盤交給他們為好。

 他笑笑道:“關於如何進行儒家改革的事,就交給葉師了,朕對儒家之說的熟悉程度顯然是遠遠不能與眾位卿家相比的。朕只是提幾個需要修改的地方,一是奇技淫巧的問題,二是愚孝的問題,三是避諱的問題,四是君子不言利的問題,這幾個方面,是朕覺得有礙於儒家思想趨向於完美的地方,我們要打造新儒家,吸取其它各學派有益的部分。比如奇技淫巧的問題,就可以和墨家的思想結合起來,反正現在墨家也沒有了,我們把他們的一些想法加到儒家裡面去,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方從哲心想,你倒是想得簡單,這項工程可不是動動嘴皮就能解決的,必須查閱大量的資料,在對孔子言論的各種解釋中選擇符合心意的,去掉不合心意的,這可不是短時期內可以奏效的。

 果然,葉向高說道:“陛下,此非一日之功,老臣要借翰林院的學士一起參與才行。另外,陛下是傾向是儒家的哪一派別,老臣才好確立重點。”

 朱由校想了想道:“首先,以前的流派朕傾向於荀子的性惡論,現在的心學朕覺得很不錯,程朱理學最好是全盤不要。”

 葉向高目瞪口呆道:“陛下,臣等一直以來都是學的程朱理學,這要讓老臣將程朱理學全盤放棄,實在是沒有辦法下手呀。”

 徐光啟插話道:“程朱理學也只是對於聖人言論的一種解釋,我們取別人的解釋或者自己重新解釋,將程朱理學中陛下認為不適宜的改掉,這樣是不是就可以了。”

 朱由校道:“是呀,朕也是這個意思。對了,說到這裡,對於寡婦再嫁和裹腳的事,一定要極力反對。貞潔牌坊也要注意,只能褒獎年齡大的,少年守寡的不再予以褒獎。”

 方從哲面帶難色道:“陛下,貞潔牌坊之事,我朝一直以來都是大力提倡,這對於教化萬民還是有作用的。而寡婦再嫁和裹腳這兩項,只怕要在律令中規定才行。”

 朱由校點頭:“是呀,這個很快就要頒布先頒布聖旨,然後訂立律令,嚴禁女子裹腳,提倡寡婦再嫁,且其夫家不得阻攔。至於貞潔牌坊之事,確實有人是因為夫妻情深,所以決意守終身寡。但也有很多是因為家庭逼迫而導致的,如果規定貞潔牌坊不再授予少年守寡之婦,則可以減少很多逼迫守寡的情況。眾卿家也都是有兒女的,如果是自己的女兒,年輕守寡不嫁,幾十年青燈古佛度日,難道自己心中會不痛嗎?”

 方從哲覺得這事不應該如此說,不過此事倒是未節,在皇帝決定新的紀年方式以後,這樣小小的一點退讓在他看來並不重要。

 眾人又商議了一會,分派了各自的任務後,書記官拿來紙筆,由葉向高執筆,朱由校口述,將聖旨寫好。

 第二天的報紙上頒布了新的聖旨:……女子裹腳,不利於行,有損健康。故而嚴禁女子裹腳。寡婦再嫁,有利於為國家與民族增添人口,故而提倡寡婦再嫁。無論是夫家還是女家,均不得阻撓。貞潔牌坊不再授予三十歲之前守寡之婦女……

 這道聖旨頒布後,引起了極大反響,大量的信件都湧進了報社。據王承恩統計,九成以上的都是針對寡婦再嫁與貞潔牌坊的。而且意思都出奇的一致,認為寡婦再嫁會帶壞社會風氣,朝廷應該鼓勵守寡,以全其貞潔。

 至於裹腳一事,倒是沒有什麽人有反對意見,反而有人認為嚴禁得好。因為此時裹腳現象並不嚴重,即便有裹腳的,也不過是在一些富貴人家中。

 朱由校又隻好組織人展開反擊,列舉守寡的壞處,再嫁的好處。認為讚同守寡的人,不願意自己的母親或者妻子在喪夫後再嫁, 不過是為了面子罷了。而因為自己的面子就阻撓別人幸福,可謂自私到了極點。

 並且指出,男子喪偶後,為什麽不象女子一樣不再娶?自己做不到的事,卻用來要求別人,不感覺到可笑嗎?聖人所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難道你們都沒有讀過嗎?

 這篇反擊文章登在報紙上後,終於引起了後世稱之為“婦女解放運動先驅”的大論戰。朱由校交待王承恩,只要來信中沒有罵皇帝的,無論觀點如何,都選擇有代表性的原封不動地登在報紙上。

 支持婦女守寡的先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漸漸地,形勢開始變化,反對守寡的由原來的不到一成慢慢上升,兩個月後終於佔到了三成。

 雙方引經據典,打得好不熱鬧,中間內閣曾經向朱由校提意見,認為這樣爭論太不成體統,應該停止登載兩方的來信,卻被朱由校拒絕了。

 朱由校道:“真理越辯越明,朕就喜歡這種方式。爭論是好事,可以看出天下子民的真實想法,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加以引導。而且反對守寡的人越來越多,不是正好說明了辯論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