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國戰1573》第八章 蒙學
  道子看到父親和劉秀才皆在,忙整理整理自己的衣物,接著躬身向父親和劉秀才問了好,最後方才安靜的站在一邊,等候他們的問話或者“差遣”。

  劉秀才此時無語了,道子這才多大,為何這麽的知禮,知禮也便罷了,為何方才看他作出的畫卻已經如此筆力老到?

  妖孽啊!

  劉秀才心下不免感歎。

  吳大善人對於愛子的行為是很滿意,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不過他也有些擔憂,因為他聽過不少閑靜慧子早夭的事,他心中琢磨著,應該去給愛子找一個武師,閑暇時教些武藝給自家兒子,也不求他武藝上能多厲害,隻要能讓他身體壯實些就足夠了。

  劉秀才突然想起一事對吳大善人說,如今小少爺年紀也已經到了啟蒙的歲數,是否應該找個人給他開智了呢?

  吳大善人聞弦歌而知雅意,看著劉秀才,一副懇求的說道,希望劉先生能做道子的啟蒙老師。

  劉秀才連忙推卻說自己才華疏淺不當的不當的,可是那眼睛裡的神情卻告訴吳大善人說,我劉秀才若當不得你兒子的啟蒙老師,誰還能?

  二人你來我往的耍世故,道子卻是安靜的站在一邊看著聽著大人們的虛假表演,對於他而言,此時不說話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蒙學具體是什麽?道子心中無比的好奇。

  也難怪道子會好奇,道子是生長在紅旗下的人,對於古人蒙學的概念根本就不太清楚與知道,他隻是揣摩著可能是類似與後世時代的幼兒園或者托兒所之類的吧?

  劉秀才原名叫劉景,字仰之,取自《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典故。

  隻是他父親起名字用典故或許是用錯了的原因,所以劉景到了秀才這個功名後,就止了,再也無法進一步,成了隻能心向往之。

  而這,也成了繼抓鬮抓錯了這個理由之後,劉秀才又一大解釋自己命運多舛,功名無法寸進的另一個大的原因。

  劉秀才也想過改名換字,可是名字和他的命一樣都是父母給的,若是自己改了換了,那就是大不孝,對於自詡讀書人的他而言,大不孝的事是做不來的。所以他寧願“命運多舛”也不願改名換字。

  成功的勸服劉秀才成為道子的啟蒙老師後,吳大善人很是高興,午間舉行大宴,讓道子行了啟蒙夫子禮。

  所謂啟蒙夫子禮,就是給劉秀才送豬羊雞各一隻,奉上心財白銀一百兩,然後換回來的是劉秀才用朱砂在道子的額頭眉心,點上一點朱砂痣,美名喚作為點智開智自己的意思。

  當然這是對於讀書人是這個意思,若是道士和僧彌的話,那就是另當別論了。

  道子看著身穿夫子裝十分嚴肅的劉秀才,立馬就想起了那個時代的電影或者電視劇中所描寫的老夫子模樣,頓覺得自己的人生進入了一個搖頭晃腦可怕階段,不過他也不怕,因為兩世為人的他還是有點金手指自信的。

  劉秀才成為了吳府“紈絝善良”小少爺的啟蒙老師的消息,在這個不大的太倉府,倒是掀起了水花,不過也隻是水花而已,不到幾天,就恢復平靜了。

  吳大善人的死對頭馬府馬文才也是聽了這個消息,他很不屑一顧,一個考了半輩子都沒考上的老秀才,當一個敗家子少爺的啟蒙老師倒是絕配。

  顯然馬文才聽說了不少道子揮霍吳家家產的事。

  清晨的花香彌漫在小遊園內的一處草堂,

此時草堂內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草堂周圍種著梅花,有冰心兒梅,也有狗心兒梅。

  木質疏松的梅樹之下,是稀稀疏疏的蘭草,有白花兒,有藍花兒,點點綴綴在細長的綠葉之間,時不時的有螞蚱偶爾跳出,彈的綠葉上露珠瞬間滑落,看上去甚是生趣,甚是可愛。

  草堂的匾額寫著頗為周正的四個大字:觚哉草堂。

  這四個字是劉秀才熬了一夜通宵,最後翻看《論語》看到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時才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名字。

  對於這個名字劉秀才十分的滿意,因為這個名字掛在草堂上能顯示出他有才不得志的心情,就像當年聖人對世風日下,黃鍾毀棄瓦釜雷鳴的憤慨一樣。

  因為是吳府內部私塾的關系,所以草堂建的不大,但是內部設施卻很齊全。上好的三套棗紅木家具,擺於屋內。

  擺在正堂上首位置的是套高大棗紅木桌椅,那桌椅此時因為打蠟打的太多的原因,鋥亮鋥亮的。

  此時劉秀才正端莊的坐在那兒,他拿著精裝的《千字文》帶頭念著。

  他右手邊的桌子上,是一座翡翠筆架。那筆架,道子知道,說是父親從莆田府那邊托人花大價錢買的,筆架上放著四支毛筆,粗的若大拇指,細的若楊柳枝。

  筆雖不同,但來源都是湖州府的,而且道子聽父親說,那毛筆的筆毫,都是有講究的,那細的是來自牛耳毛,那粗一些的是來自兔毛,中等的是來自羊毛,哦,最粗的那個是來自豬鬃。

  那一世用慣了圓珠筆的道子不明白,不就是寫字的筆嗎,為何還要有這麽多講究?

  翡翠筆架旁還有曲奇巴黑的硯台,說是前朝哪個大文人來用過的, 道子也記不清楚了,反正是大有來頭。

  墨是上等的松煙墨,據說一小塊就值一兩銀子。

  劉秀才的左手邊是一打上等的宣紙,宣紙上放著一塊巴掌大小的青玉鎮紙,這些東西也很貴!具體值多少銀子,道子也不清楚,反正梅兒曾經說過,這些東西隨便拿出一點放在外邊換了錢,就足以供養一家四口,吃三個月的。

  清晨的一抹陽光正照在劉秀才身前的棗紅木桌子上,那桌子還有桌子上的東西就算是不用,就靜靜的擺放在那兒,在道子看來,都甚為好看。

  左右白牆上則是掛著十幅名人大家的警世恆言,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窮且益堅,不墜青雲志”之類的。

  在這些所掛的字畫當中,有一副是太倉府碩儒王世貞先生的,它就掛在劉秀才抬頭一看就能看到的顯眼位置,原因是因為王世貞先生是劉秀才的偶像,掛在那裡他就可以隨時瞻仰偶像的筆墨。

  王世貞,對於這個人物,道子隱隱約約是有印象的,好像在史書典籍上說他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大儒大官,說他是文壇“後七子”之一,至於具體是什麽大儒大官還有七子之類的,道子卻是不甚清晰了。

  但有一點,道子可以確認,此人有大學問。

  還有一副《踏雪看梅圖》是劉秀才自己的版權,道子聽自己的這位啟蒙夫子劉秀才說,這是他去年雪夜突然文思泉湧,詩興大發時所作。

  信不信是另一回事,但是道子承認這副畫有些意思,可以拿的出手讓人去觀看,當然也隻是人而已,而不是方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