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
上元節。
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昭告天下:自太祖滅元,北元挾傳國玉璽北逃草原,二百余年,漢人國之祥瑞、權之圖騰,不現人間,去歲,山西巡撫唐溪東率軍北進草原,與後金大戰,斬殺女真萬人,自蒙人酋首討傳國玉璽,護玉璽歸國,奉獻朝廷,其行甚得朕心,朕欣慰之至,今昭告天下,玉璽歸明,以萬民同樂、舉國歡喜!
這一昭告天下,基調定的很高,形式搞得隆重。
但其中韻味深長,對大明形勢有幾分了解的讀書人只要稍稍品讀,就能解讀出不少深藏其中的含義。
首先,崇禎昭告天下,傳國玉璽重新回到漢人手中,也便是被他大明王朝的最高皇權者所掌控,天道循環,事有所指,他崇禎在位得傳國玉璽,便是天選之主,明正而言順,天意所指,大明中興可期。
這是給全天下子民打氣,你看,老天爺都在助我,大家同心協力,共赴大明中興盛世。
其次,文書中直接引用山西巡撫唐溪東這一官職稱謂,便是對唐溪東的賞賜,也是暗中承認了唐溪東對於山西的佔領和控制,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唐溪東獻上如此重要具有極其深重的象征意義的傳國玉璽,昭文中卻隻字不提對於他的賞賜,因為賞賜已經在山西巡撫四個大字中得以施恩。
但,崇禎真的會願意讓唐溪東就此輕易得到山西嗎?
不會,舉國皆知,唐溪東其實與朝廷不是一心,此人乃是反賊出身,所行之事也是反賊之為。
那麽崇禎不怕天下人笑話他容忍一個反賊潛伏臥榻之旁嗎?
這便又是第三次含義的體現所解決的事情了。
這最後的第三層含義便顯示出崇禎高絕的政治智慧。
為什麽一定要在詔書中,把山西巡撫唐溪東點出來?
因為這個官職在給予唐溪東實惠的同時,也給他套上了一個大明高官的套子。
你唐溪東受我大明朝廷招撫,身為大明外放大吏,一省之巡撫,如今舉國都知道你是我大明朝廷的官員,如果你再所行造反之事,對於天下人而言,那麽你的反賊面目就將徹底揭露與世人面前。
三番五次受朝廷恩惠,三番五次行造反之事,屆時你唐溪東就是大明逆臣,是反覆小人,是違背大明子民意願的罪人。
這便是崇禎皇帝在昭告天下的文書中點名山西巡撫唐溪東的深切含義。
那麽對於唐溪東來講,崇禎皇帝藏著的這一手對於他有影響嗎?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如果唐溪東想徹底撕破臉皮,不顧一切造大明的反,那麽顯然就沒有什麽影響了,因為造反不需要顧及臉面也不需要顧及什麽天下人的意願。
但唐溪東不是這樣的人,他的行事與陝西反軍徹徹底底的造反不同。
他只是想守著一方土地,治理一方土地,造福一方土地,雖然他的行為實實在在是造反行為,但面子上他還維持著大明官身這一座金身。
在山西來講,沒有影響,因為山西的百姓已經在唐溪東身上得到極大的恩惠也因為他們已經離不開唐溪東的支持和保護,還有看得到摸得著越過越好的日子。
但是在山西之外,唐溪東一旦再有什麽造反的行動,便會被大明的百姓所唾棄和不信任,這就會給他造成極大的隱患,得到地方得不到民心。
一個造反的大明官員和一群造反的大明百姓,
是兩種差異極大的認知和看法。 唐溪東在正月月末,得到朝廷傳下的文書和山西巡撫官印、官服,來人依舊是當年的老熟人,那位專門上門送官服的太監劉允中。
千年,後金入山西,這位公公可是二話沒說,收拾行李就投奔主子去了,看來確實隆恩浩蕩,崇禎竟然沒有因為他的不抵抗行為重罰此人。
看到手中的東西,唐溪東細細品味一番,便明白了其中的多重含義。
但對於他而言,實在是不放在心上。
暫時,他沒有擴大地盤的意圖,遠的來開,大明能不能扛得住陝西反軍的攻勢還是未知,歷史也許會因為他的出現而有所改變,也許根本就不會改變,誰知道呢?
萬一,再來一次闖王入京城,大明皇帝自縊煤山。
這天下也就沒有什麽大明了,他唐溪東做什麽怎麽做也便不再過分。
目前來講,他的重心還是在山西,先把這塊地盤站穩了,暗中謀取發展壯大,以讓自己有實力,一舉消滅後金有生力量才是正事。
他不想做歷史的罪人,那麽最保險的做法便是不插手大明內部矛盾,把矛頭直指後金。
開年,唐溪東抓緊時間,不斷完善軍隊政改。
同時繼續擴張自己手中工農商以及文化產業。
鼓勵技術革新,同時發展教育事業。
短時間之內,暫時見不到學校教育培育出的人才。
但是這事情不能急於一時,應重於一世。
時間久了才能見到療效。
同時,唐溪東開始著重組建另一個部門,那便是醫院。
集中手中醫療資源,開辦大型醫院,不以謀求利益,隻為防止明末發生的各種災病和瘟疫。
記憶中隨著反軍在大明境內的肆虐,瘟疫也開始大肆傳播,瘟疫的威力遠遠比後金的威脅來的更大。
所以唐溪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了。
否則萬一瘟疫來臨,不用戰爭,大好的山西形勢就面臨崩塌局面。
所以,暫時的工作重心,要落在醫院身上,哪怕賠本貼錢也要大幅搞起來。
與此同時,遠在遼東的後金也面臨著內憂外患。
崇禎六年,天下大旱。
後金去年子大同鎮入關,隨四處劫掠,可惜因為唐溪東的阻擊不但折損一位貝勒爺,還讓自己空手而歸、損兵折將。
而唐溪東在山西卡主商路,收攏北上商隊聚集,壓製張家口八家晉商之後,後金在晉商手中也沒能得到什麽好處。
後金的貿易陷入癱瘓。
同時,在草原上。
因為唐溪東對於蒙古大小部落的貿易優惠已經保護,後金在草原上的劫掠也戰果寥寥,加上多爾袞西征插漢部在張夏海手中損兵折將,後金在草原的優勢被壓製。
如今草原部族多出囤積在河套地區,比鄰山西,後金想要長途奔襲劫掠,變得更加艱難。
在遼西一旦,大明日複一日,布重兵守護,後金不願耗費兵力國力輕易不敢自遼西入關,入大明腹地劫掠。
之前數次劫掠都是繞過遼西大明邊線,自大同鎮或者宣府、萬全入關。
冬季來臨。
後金缺衣少糧,老弱凍死數千。
時局變得艱難。
雖然靠著東征朝鮮,得到一點糧食,但是卻無濟於事。
於是後金皇太極對於山西唐溪東的怨毒更加深了幾分。
加上崇禎七年開年,皇太極腦子一抽,把老爹開創的喪葬殉葬制度更加規范化和開創化。
引得部族之內怨憤連連,於是內患誕生,皇太極有些壓不住陣腳了。
壓不住陣腳,就得把目光往外,把矛盾外引。
於是皇太極把目光盯上了山西。
根據晉商的消息,如今大明的北方山西可是富得流油。
但暫時,皇太極還抽不出時間和兵力入關劫掠山西。
他需要先緩和一下自己部族之內的怨憤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