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幼麟傳》第209章 涼州上士
得了鼓勵,薑維清了清嗓子,繼續講述此策的第三個好處:

 “關隴、涼州之地因長期戰亂,戶口大減,世家之實力亦消亡殆盡,田地大量荒蕪,情形與漢中大致相同。換言之,即亦具備實行此政的條件。隻消朝廷在漢中成功試行此田製,此政便可在關隴、涼州逐一複製。”

 “在下要說的這第三樁好處,便是此田政可使關隴、涼州百姓歸心,屆時,關西百萬百姓不複為魏之所有,更是漢之百萬百姓!一俟朝廷出兵北伐,兵鋒所向,關隴、涼州不僅可傳檄而定,更能在短時間內聚起數萬大軍!”

 聽到這裡,諸葛亮已然明悟。

 他倏地想起周王文與薑太公的一段對話。

 當時周文王問計於薑太公:如何才能使天下百姓歸附?

 薑太公答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同天下人之利者,得天下;將天下之利獨佔於一人之私者,失天下。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他主政多年,哪能不知道民心是何指也?

 所謂民心者,其一,由官府保障其人身安全;其二,便是土地田畝之利。

 諸侯混戰之時,曹魏給了中原百姓人身保障,百姓已屯田反哺之,得以定鼎中原;而今天下已經三分,百姓的生活相比較於以往的朝不保夕而言,已經安定上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大漢若要戰勝曹魏,則必須從“同天下人之利”一道著手。

 倘若有朝一日北伐成功,朝廷恢復關隴、涼州的統治後,那麽薑維所言的田製,確實可以做到利與民享,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百姓感念善政,心向大漢。

 如此一來,朝廷不僅可以減少彈壓民情的駐軍,還能通過多授其田,將魏國之郡兵、民壯盡數化為己用。

 想到這兒,諸葛亮再藏不住內心激動,豁然起身,問道:“此田製何名?”

 薑維抱拳正色道:“謂之均田製!”

 諸葛亮聞罷,一言不,重又坐回案前落筆疾書。

 薑維見狀,情知已經打動諸葛亮,不由露出一絲笑來。

 均田製是由距離此時二百六十五年後的北魏孝文帝始倡,至唐朝前期一直實行土地的制度,按人口分配,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

 他身為穿越之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知後世對該制度的評價。

 後世肯定均田製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展起了積極作用,有利於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為國家編戶,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這一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從而增強朝廷之集權。

 均田製對後代田製也有很大影響,先後為北齊、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時間長達三百多年,為隋唐一統天下,締造盛世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北魏孝文帝時期,北朝時承接了五胡十六國戰爭頻繁造成大量人民喪生,產生大量荒地,政權內憂外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與此時之蜀漢何其相似。

 而蜀漢在漢中擁有大量荒蕪的無主田地,正是實行此田製的先決條件。

 眼看諸葛亮堪堪書就,剛剛放下手中毛筆,薑維乘勢又道:

 “嘗聞軍師隆中對,有‘西和諸戎,南扶夷越’一說。以在下之見,漢中毗鄰武都、陰平,歷來為胡漢交界混居之所;從武都出,再往西過隴西、金城二郡,便可到湟源(青海湖附近)西羌源之地。軍師此番經營漢中的同時,不妨將‘西和諸戎’一事提上日程。”

 諸葛亮此時已經對薑維十分欣賞,聞言露出期待神色,笑道:“哦?願聞其詳。”

 薑維早已理好思路,當即郎朗道: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於赤壁慘敗後,開始對關中用兵。他在大破關中聯軍之後,撤軍返回,又命令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

 “夏侯淵乃魏之名將,兩年內,逐馬、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靠一己之力,幾乎將涼州一帶逐一平定。但他在威震羌胡的同時,造成殺孽過盛,涼州羌胡莫不欲生啖其肉。”

 “又兼曹操漢中之戰新敗,強行遷移漢中、武都一帶漢胡軍民至關隴喬居,導致當地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羌人對魏之怨恨由來久矣。”

 說到這兒,他稍稍頓了頓,語氣一變,又道: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可為朋友。我方左將軍馬素得羌胡之心,在下以為,可在經略漢中的同時,借助左將軍過往之威名,向西聯絡關隴、涼州各支羌種,以為北伐之響應。”

 諸葛亮又問道:“馬又屢敗於曹魏,聲望大不如前矣。而羌人桀驁,恐其陽奉陰違。”

 薑維笑了笑,自懷中掏出一策竹簡,趨步奉於諸葛亮:

 “正要向先生獻上‘平羌策’,以為參讚。”

 他等諸葛亮展開瀏覽之際,詳做解釋道:

 “去年在下攜母南歸,路遇武都參狼羌王雅木吉阻攔。幸得馬岱將軍出手相助,在下得以脫身,還將暗施冷箭的羌王斬於馬下。如今,部分參狼羌人內附,部分仍盤踞於武都,因失了強力頭領,眼下處於為四分五裂、群龍無之狀態。”

 “在下以為,可以借助左將軍之威望,扶立一個羌人傀儡頭領,以參狼羌新任頭領之名義,先行平定武都、陰平二郡,而後設立大榷場,盡邀雜居涼州之地的諸羌參與貨物互易,以為聯絡。”

 說到對於西北地界羌胡的了解,諸葛亮自然遠不如生於斯、長於斯的“帶路黨”薑維了,但他的態度絲毫不因薑維是個晚輩而有所端著,不恥下問道:

 “魏國既然放任武都、陰平之地於自流,我軍本可徑直取了此地;但此番伯約建議設置羌人傀儡,可是不願引起魏國關注麽?”

 薑維應道:“先生明鑒。以羌製羌,可降低魏國對我軍動向之關注與警戒。”

 諸葛亮緩緩頷,又問道:“設立大榷場一事,又是出於何種打算?”

 薑維回道:“西羌自古以羊為圖騰,逐水草而居,以畜牛牧馬為生。前漢趙充國計定羌人叛亂後,於河湟河曲一帶開展屯田,也為羌人帶去農耕墾殖之術,故而有部分羌人與漢人百姓通婚,生活習俗與漢人無異,謂之‘熟羌’;其余習俗不變者,生產低下者謂之‘生羌’。”

 “後漢以來,羌人屢次叛亂朝廷,內部亦多傾軋兼並,故而熟羌要麽被朝廷移居於內地,要麽在內鬥中死傷殆盡,如今有實力的諸羌種,多以‘生羌’為主。”

 “聖人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生羌’久疏教化,生活亦顯困頓,故在下以為,若要拉攏之,一須鼓動其對曹魏之怨恨;二要輸以蜀中錦緞、鹽、鐵器之便,易其耕牛、戰馬之利。”

 “如此一來,羌人生活得到改善,必然與我為善;而其戰馬可用於補充我方軍資,耕牛更可用於接濟漢中新置軍民。”

 說到這兒,薑維忽作停頓,語氣驀然一緩:

 “而且,在下嘗聞蜀中世家因權益受損,對朝廷多有怨言;若朝廷在武都開榷場,並允許他們參與其中,他們便可謀取巨大收益,如此一來,朝廷多少可收其心。豈非一舉多得乎?”

 其實,這一策“平羌策”,是他鑒自後世的“茶馬互市”,暨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為主要內容的貿易方式。

 歷史上,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故唐、宋以來,朝廷行以茶易馬法,用製羌、戎,成效顯著。

 如今這個三國時代,雖然茶葉尚未大規模普及種植,但因為漢羌之間的生活方式和特產不盡相同——大抵漢人寶貨多以鹽鐵、手工業商品為主,而羌人多養牛馬,雙方的商品依然存在極大的互補性。

 朝廷通過這種“互市”,確實能夠結善西羌,並從中獲取巨大收益,毫無疑問,正是雙贏之策。

 薑維念及此處,心中又暗忖道:“若有機會,定要好好宣揚經營茶葉種植業的好處。畢竟千年以降,茶、絲、瓷三樣寶貨始終是幫助華夏在對外貿易中佔盡優勢的不二法寶。”

 他在暗自思忖的同事,諸葛亮亦已陷入沉思。

 他顯然已經對“平羌策”產生濃厚興趣,沉思間隙,又細細詢問了幾個關與羌人習性和涼州地理的問題, 薑維都能流利回答,無片刻遲疑。

 只見諸葛亮的面色先是凝重,再是輕松,再是喜上眉梢,最後變成滿滿的讚歎,連羽扇都忘了搖動,喃喃道:

 “借馬之威,立羌人傀儡;以絹鹽為資,取牛馬為用;通漢胡之貨,化世家之怨;最終聯絡河曲諸羌為應援,削弱曹魏西涼之根基……”

 過了良久,他方抬起頭來,用深邃的目光打量著眼前這名自信滿滿的少年,滿腔驚喜終化作一聲輕歎:

 “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真涼州上士也!”

 薑維聞得如此讚揚,忙抱拳推辭,以示謙虛。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