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魏、吳雙方簽訂城下之盟之際,漢軍大隊攜著十萬荊州百姓,已經緩緩撤至秭歸城。
劉備、張飛二人因為關羽之死而悲痛欲絕,尤其是劉備,終究上了年紀,屢屢因為哭慟而暈厥,很快就病倒了。
張飛領著本部軍馬,在陡峭蜿蜒的神農山道上追出近百裡,終一無所獲;又因關心兄長劉備的身體,萬般無奈之下隻得悻悻而回。
張苞於是依照趙雲之令,統領虎賁衛和虎騎營,率先將兩位主將護送至魚複縣修養幾日,等病情有所穩定後,再行送人蜀中。
關平、關興、關銀屏兄妹三人接到消息後,當場如遭雷殛,痛不欲生,幾乎是夜不能寐,日不能食。後在廖化的寬慰照顧下,馬不停蹄離開秭歸這個傷心地,一來向朝廷奔喪,二來回蜀中籌辦喪事。
趙雲留陳到及三千白毦衛鎮守秭歸後,親自領著中軍大隊緩緩撤退。
諸將各部在數日時間後先後走脫,秭歸城內僅存薑維所領的羽林衛,和馬忠所領的五千巴西郡兵,以及交割回來的十萬百姓。
對於留在此地主持大局的法正而言,當務之急是如何把這些人口安全送入益州。
秭歸至蜀中,凡一千八百余裡。
其實,三國時期大舉遷移人口的案例並不算少。稍遠一些的,有董卓遷洛陽人口充實關中;新近發生的,還有去年曹操於漢中之戰結束後,盡遷漢中、武都、陰平的人口至關中、隴西一帶。
不過曹操此舉,是為了防止劉備得到這些人口而做大,故而他對遷移過程中的百姓死活並不關心。那一次遷移十數萬百姓,最終有多少能夠活著到達目的地,可就不好說了。
但這次遷移不一樣,
劉備平定益州後,諸葛亮曾統計過人口籍貫。結果顯示,朝廷可以確切掌握的編戶齊民約莫十余萬戶,約莫百萬人口。
正常說來,以百萬人口繁衍出新的十萬人口,沒有二十年之功是做不到的。
所以眼下這十萬百姓對於增強朝廷實力而言,可謂至關重要。
茲事體大,在送走最後一波人馬後,法正旋即召集馬良、王甫、趙累、薑維、馬忠五人商議此事。
見人已到齊,官位最高的法正先開了個話茬:
“余對於治理百姓一事,素不擅長……只可惜諸葛孔明不在此地。”
馬良亦道:“若得楊威公在此,也定有妙法。”
他口中的“楊威公”,指得是楊儀。此人是荊州襄陽人,初為魏國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為關羽不喜,被遣至蜀中,後一直跟隨諸葛亮辦事。
此人的才乾薑維是見識過的,當初他領命出發荊州宣慰,一並犒賞軍資便是由諸葛亮委托他一手操辦。
其人也不負諸葛亮的囑托,短短幾個時辰就將一應物資、人員籌備妥當。
歷史上,諸葛亮開丞相幕府後,多次領軍出征。楊儀總是幫他製訂規劃,籌措糧草,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軍中禮節制度,也都由他安排和檢查。
諸葛亮深為愛惜楊儀的才乾,在歷史上的北伐時期,迅速將他提拔為丞相長史,加綏軍將軍,隱隱為丞相幕僚中的第一文臣。
但此刻諸葛亮和楊儀皆身處蜀中,眾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場中諸人接不善於統籌,商量了半天,也沒討論出個什麽結果來
薑維作為武將,本一直沉默,見此情狀,便建議道:
“不如我等先將此行困難之處指出,再逐一設法加以解決,集思廣益之下,指不定便能找到辦法。”
他這個是後世通行的分解法,對於一籌莫展的諸人來說,確實有震耳發聵之感。
王甫在關羽北伐時,當得是督糧官,首先發言道: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十萬人人吃口嚼,每日消耗糧草無數。東吳雖然首撥送來十萬石,但刨除要支應大軍部分,恐怕仍有缺口,不知該如何籌措?”
古代出行,不過“衣、食、住、行”四個關鍵,此番西徙,“衣”字百姓皆能自給自足,這個“食”字才是擺在第一位的難處。
但見馬良沉思片刻後,便道:
“百姓十萬口,其中男女、壯弱、老幼各半。料難從緊,便以每人每口消耗四斤口糧計算,每日需籌備四十萬斤,約合三千石。”
“此行自秭歸出發至錦官城,沿途需經魚複、朐忍、臨江、平都、積縣、江州、德陽、廣漢、郪縣諸縣,全程一千八百裡,至少需備足一個半月的口糧,唔,約莫十三萬石糧草,減去大軍留下的五萬,還需要籌集八萬石。”
王甫面有難色,道:“八千石還好說,畢竟是八萬石,無論哪個縣都拿不出來這許多的。”
馬良又道:
“以良之見,乍看八萬石雖多,單獨一郡一縣之地不可得,但可分散向沿途郡縣借貸一二。譬如,自江州至德陽的行程約莫三日,我等便提前請江州守將籌備九千石,供路上支用;自江州出發之前,提前派人赴德陽,請他準備下一程的糧草。”
“如此一來,分攤到每郡每縣,其實也就幾千石之數,並非難以承受。”
馬良這個點子一出,此行最大的困難頓時迎刃而解,這讓在場諸人頓感精神大振。
尤其是薑維,那日在諸葛亮府中,他就見識過馬良其弟馬謖才思敏捷,對數字尤為敏感;不料馬良列舉數字之時更是頭頭是道,恐怕是家學之故。
法正聞言後,不禁緩緩頷首,道:“季常所言甚是,余便派人先行一步,逐個通知沿途各郡縣予以關照。等朝廷行有余力之時, 再行撥付歸還。”
這時,馬良又建議道:“不必這麽麻煩。按照與東吳的合約,待主公入川後,其還需分批撥付我軍糧草五十萬石。以良之見,等到東吳糧草撥付入蜀時,朝廷可先行用於償付沿途郡縣欠糧,剩余的再行押解入川,如此也可免去中樞反向運糧之苦”
“其次,若朝廷急著用糧,也可將對各郡縣之欠糧計入來年賦稅,按照等量予以減免,亦可免去一來一去運輸之苦,不知尚書令以為便否?”
法正聞言大喜,道:“季常此言大善!”
尚書令親自拍板,此事就此定下了。
而邊上的薑維再一次震驚了,馬良精通算術倒也罷了,關鍵此人居然懂還對借貸一道頗有了解。
如此一來,僅僅通過帳務方面的折算,的確能夠免去朝廷一來一回運輸之費,節省無數人力物力損耗。
他不由心道,民間有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良之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