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永世帝唐》第278章:賀新婚喜
關於中國日記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真正成熟時期是在唐代晚期。現存最早的日記是憲宗時李翱的《來南錄》。

李翱是韓愈“古文運動”的重要繼承人,元和初年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元和四年,李翱應嶺南道節度使楊於陵征召,從東都洛陽出發,歷程七千六百裡抵嶺南,出任楊的幕僚。《來南錄》就是李翱人在漫長旅途中所寫的日記。

殷清風雖然繼承了之前身軀的那些關於古文的知識,但是他固執的使用白話文來記載他的日記。

漢語自古以來就有文言文和白話文之分,而文言文則是官方的語言,屬於書面語,白話文是平常老百姓會話所用的語言。平民百姓不懂什麽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文來作為日常會話。但白話文才是中國歷史上佔絕對多數使用人口和使用頻率的漢語。

而現代文就是從這個平行的漢語中演變而來的,主要指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建立起來的語言體系,特別是語法體系。

從現存的唐宋白話文文學、元代的戲曲、明代的像《三言兩拍》等古代文學作品中窺視到古代的白話文跟現代文其實並沒有象跟文言文一樣的太大的差別。

如果不能考證它們的發音,起碼它們的語法和文字的使用在紙面上是一目了然的。

古代的白話文、五四運動後的現代白話文到現代文,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現代人把西方的語法給它做了條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詞匯。

以殷清風之前與徐氏兄弟辯論時提到的那句‘女子與小人’比例,‘與’有很多種解釋,那麽前人隨便的一句話,後人就要費腦筋去猜,結果呢,就往往猜不對。

還有一個讓殷清風堅持使用白話文的原因,就是中國古文裡,有大量的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或者是別字。

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後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字的數量是慢慢增加的,現代生活裡所使用的一些文字並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在沒有出現新的文字之前,古人隻好用通假字來表達。

正是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書之中,便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原因。

殷清風在現代裡雖然不喜歡文言文,但到了大唐後,他對古文不但不排斥反而有些尊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這些文化范疇的東西,他沒有天賦或者沒耐心去學,但是他也不打算去破壞。

政治、軍事、經濟方面他可以舉起屠刀,但這老祖宗寶貴的遺產,他要是去破壞了,那就太沒良心和太過無知了。

小說體和日記體,是他豐富中國文明的補充。他使用白話文,或許會讓一些人減少對文言文的喜愛,但是正統的文人是不會放棄文言文的使用的。

至於這對與錯的標準,說實話,殷清風心裡也沒譜兒,他只能按照現代人的唯物論的三觀標準去衡量。

可是問題又來了:這現代的唯物論,與古代的唯心論,完全是對立或者要起衝突的。以‘天圓地方’為例,殷清風一下子就說你們錯了、你們是傻叉,那他自己就是傻叉了。

唯心論與唯物論的區別,大概就是對自然界的認識。想要改變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殷清風就要先開闊他們的視野。等視野都開闊了,

再去改變他們的三觀。開闊視野,看、讀、想,是必然要有的。‘看’,或許大部分封建社會的人,都沒有機會離開家鄉三十裡的范圍;‘讀’,識字率大概除了宋代,歷代就沒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想’沒有識字作為基礎,‘想’只能是瞎猜亂想。

當然,這是指普通民眾,掌握了教育權的大族大姓們沒有這個缺憾。但同樣,他們也是最固執的人群。殷清風想要實現他的目標,他最開始的突破點就不能放在這些門閥裡出來的那些文人身上。那樣的話,他估計自己會死的很慘。

為了能增加大眾的視野,殷清風要做的是寫一些地理、天文方面的內容。但是,這畢竟是兩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憑著殷清風的學識,他還駕馭不了。

無奈之下,他只能寫一些淺顯的生活常識類的內容。這些內容大多他都說不上其中的原理,好在一些內容可以避重就輕,或者是他可以先列出來一些知識點放在那裡,等什麽時候想出來什麽再往裡添加補充。

殷清風除了每天寫寫日記,最主要的就是一本本的儒家典籍。

以《尚書》為例。

《尚書》比《論語》更混亂:傳說《尚書》原有一百篇,是孔子編纂並為之作序的。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二十八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

西漢時期,相傳有人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

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後人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了十六篇。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有人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三十三篇、古文《尚書》二十五篇。

可這古文二十五篇,經宋代以來的考異爭論總體認為是東晉人的偽作。

世間繁爭,都沒有影響到殷清風的埋頭苦乾。可是徐承德的到來,打破了殷清風的清淨。

“郎君,昨日承德的兄長傳信與承德,言四月二十四日為其秦晉之期,要承德將書信與請柬交於郎君。”

雖然這徐承德只是在國公府打工,但也可以稱呼殷清風為‘賢弟’的,畢竟二人私交在前的。現在他一副下人的口氣,讓殷清風奇怪他的變化,但是他也沒有深究其原因。

徐孝德的信裡面說,他早年出仕不久,家裡就替他定了親。由於他意外困滯在北方,現在既然後來了,就趕緊完婚。他說之前與殷清風相交甚歡,希望殷清風能出席他的婚禮。

等徐承德走後,殷清風犯了愁了。這古人送禮的講究太多了,送得不得體,那笑話就大了。

本來殷清風想用自己的瘦金體劃拉首詩句就得了,可是等寫完後,發現自己還是沒有私章,他這才想起來自己千辛萬苦弄回來的寶貝還在廂房裡落灰呢。

殷清風喊來他的妹子們一起來欣賞他的寶貝。

“哇~~~這石頭怎麽會如此豔麗?”“就是啊,如果是西域傳來的寶石,不可能這麽大啊?”“不過,這個好像就是一塊石頭吧?”“有郎君在這裡,我們就不要再猜疑了。”“就是,郎君快說說這些是什麽?”

等妹子們著急了,他才不急不躁的說道:“這些你們看到的,叫做鳳血石,是用來幫助睡眠、滋養肌膚、刻製印章,外形比較大的那些雕刻後,可以擺放在房間裡辟邪去穢的。”

雞血石本叫鳳血石,這是後人在開采礦時發現它的色彩與剛宰殺的雞血滴在玉石上相似,才習慣稱作“雞血石”的。

印章是從官印演變到私人印章的,這古代的女子是沒權利使用的。可殷清風會在乎這個嗎?所以,他大手一揮,讓她們自己去想準備給她們自己刻什麽樣的印章內容,等到時候一起刻出來。

明白印章代表的權威的含義的韋妮子等人,自然感動得不行不行的了,殷清風對她們的尊重和溺愛,超乎了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想象。

殷清風和她們開始挑挑揀揀起來。最後挑出九塊不大不小的送給李世民,然後再挑了兩塊不大的拿去琢磨成擺件當賀禮送給徐徐孝德,再找出一些小的雕刻成印章和配飾,其余的都收藏起來。

鄭好那裡是做首飾的,和專門做玉石的還有些區別。所以,殷清風在考察了幾家玉石店之後,交給了其中一家來處理。

君子好玉、玉佩君子。這玉的文化,整個地球只有新形成的國家才沒有玉文化,古老的民族、國家都或多或少的有玉文化的存在,中國只是其中之最而已。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這是區別於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個重要標志。中華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紅山龍形玉就是代表。

當殷清風帶著鳳血石出現在這店鋪裡時,掌櫃的快要瘋了。他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經驗告訴他,眼前這少年郎帶來的絕對是玉石,而且是從沒有被認知的玉石。

這個自稱張玉鈺的掌櫃,在顫抖的介紹完自己之後,把殷清風請到了內室。

饕餮見美食、酒鬼見仙釀、色狼見美女,大概都是張玉鈺此時的表情。殷清風敬重這種人,所以他也很客氣的與張玉鈺應對起來。

在殷清風答應來領取的時候,送給他一塊原石之後,張玉鈺拍胸脯保證,以後殷清風再想雕刻鳳血石的時候,他分文不取。

等十天之後殷清風再來的時候,除了那些印章不說,最讓殷清風驚喜的是:一個香煙盒四分之一大小的玉牌上的圖案,竟然是一個若隱若現的鳳形。殷清風恨不能當場親這老頭一嘴,用這個來拍長孫氏的馬屁絕對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張玉鈺送別了帶著歡喜的煩惱離開的殷清風後,急不可耐的回到了自己的屋子裡,那裡有殷清風留下的原石。

除了要送的兩個擺件,殷清風還隨車帶了一車酒。山莊的酒分四個等級,他不敢帶高度數,這一車酒都是三十度,想必可以應付過去了。

四月二十三日,殷清風和徐承德趕到了馮翊縣城,之前有些破舊的屋舍已經煥然一新。

徐孝德聽聞殷清風已經到了門口,大步疾行的迎了出來,“三月一別,小兄甚是思念!賢弟能來參加愚兄婚禮,孝德代我那嬌妻多謝多謝了。”

“徐兄真是客氣,小弟也是第一次參與這佳期。小弟以後也是要成家的,就當來學習學習了,哈哈哈...”殷清風一邊回禮,一邊調侃道。

“哈哈哈,賢弟真是爽快人,來,裡面請。”徐孝德右手一引,說道。

“今逢徐兄喜事,小弟除了帶一車美酒來,另有小詩兩首愧贈徐兄。”等落座後,殷清風謙虛的說道。

徐承德驚喜的問道:“小兄最是喜愛賢弟的詩句了,那首《登鸛雀樓》,小兄每誦讀一遍,便覺得自己還在那鸛雀樓上登高遠眺呢!今日得賢弟贈詩,小兄萬般期待啊,快快取來一觀。”

殷良將包著卷軸的綢囊遞了過來,殷清風在兄弟二人的注視下,緩緩打開並取出了裱糊好的卷軸。

首先是:“賀孝德兄鴛盟佳期”

內容是:“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看到這裡,徐承德一愣之後笑道:“賢弟真是捉狹,偏偏這閨中之樂寫得如此生動。”

按照這時的觀點來看,殷清風的詩句寫得有些‘豔’,但好在不俗。殷清風也是無奈,別的詩句還好說,這新婚之詩,他知道的並不多,今天這首詞勉強算是應景了。好在他還有另一首詩來補救一下:

《壯孝德兄凌雲志》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徐孝德先是大聲朗讀一邊,然後沉默了好久說道:“多謝賢弟鼓勵,小兄十五出仕,而今卻一事無成,愧對先祖也....”

“徐兄不必氣餒,只是一時的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罷了。待徐兄安穩後,這出仕也是朝夕之間的事情。現今大唐是百廢待興,徐兄之才德,定不會沒與溝渠的。”

歷史上,徐孝德大約是從貞觀元年開始出仕的,最初擔任的是綿州巴西的縣尉。

他的父祖沒有出仕唐朝,所以,作為一個初次進入仕途的釋褐官,縣尉已經是他能獲得的最高的官職了。由此來推斷,他的出仕,並沒有獲得徐有功、徐世績或江夏黃氏的推薦。

殷清風也不打算向李世民推薦他。

做官猶如建高樓一樣,必須要有基層的歷練,才能在獲得高位後避免成為一個人形圖章或純政治官僚。

徐承德的老婆還是姓薑,至於是不是徐慧她老娘或者徐慧還會不會降生,殷清風就不去管了。

三日後,殷清風在徐孝德的依依送別後離開了。至於徐承德則留下來幫忙,下個月才回長安。

出了馮翊城池,殷清風帶著殷良打馬疾行。他要趕在二十八日回去。

李世民頂著那麽大壓力,把子女送到一個莫名的地方學習,那些老儒們自然不甘心。如果李承乾在這裡沒什麽收獲的話,他們可有話說了。所以,每月的月底,李承乾都要回去被考核一番。看書還要自己找最新章節?你OUT了,微信關注公眾號:優讀文學或者suduwx美女小編幫你找書!當真是看書撩妹兩不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