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永世帝唐》第300 01章:3諫太子
東面的門上掛著“參謀部”的字樣。

“部”雖然有很多解釋,但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三省六部製。

正是這樣的聯想,這些人齊齊的看向李靖。

李靖推開房門,將眾人引進屋內。

前面進去的人立刻就發出了驚訝聲,後面的人急切的想知道前面的人看到了什麽。

屋內除了桌椅板凳之外,只有兩樣東西:桌子上的長安城的沙盤和牆上一副長安城的輿圖。

輿圖是古代地圖的稱呼。

輿的意思是車的底座,用來承載物體的,因為地圖上載有山川、城鎮、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圖叫作輿圖,把地理學叫作輿地學,甚至把看風水叫作勘輿學。

現代的中國,大致有三個地方有著詳盡的地圖。

第一是部隊。分散在海陸空航天導彈等各部隊手裡;第二是地質局。沒有地圖還搞個毛線的地質勘探和測繪啊;第三是人防辦。各地人防辦的地圖不但標注了有可能遭到來自何方的海陸空的打擊,還有向何方疏散居民的地圖。

但古代中國的地圖只能是皇家來掌握。如果私人繪製和收藏地圖,結果只有一個:以謀反罪處理掉。

雖然地圖只能是皇家來掌握,但有權利觀看過地圖的人肯定不少。

在場的人不是沒看過地圖,而是沒看過這種形式和詳盡的地圖。

牆上的地圖同樣是長安城的地圖。

這幅長安城地圖,除了宮城的部分是空白外,城內所有的內容都被標注了出來。

城牆多寬多高、每個坊區有多少住戶和人口、每個坊區水井的位置、各個顯貴住在哪個坊區、坊區與坊區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總之,任誰看了都會得出一目了然的評語。

古代地圖的通病是,注意大的方向而忽略局部的細節。這種情況,直到宋朝時期才得到改善。

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南宋時期的《禹跡圖》顯示,該圖無論是藝術性還是科學性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比如對黃河、長江的表示,與今天相似度很高。

《華夷圖》與《禹貢圖》是正反面,成圖的時間略晚,風格明顯不一,科學性跟美學性略低。它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新疆方向,樓蘭、鄯善、莎車、碎葉、蔥嶺、疏勒河……還有一個證明主權的大唐安西都護府,都刻畫得非常情楚。

除了細節之外,現代人熟悉的公路線、代表不同人口規模的城市的那種圈圈、不同行政區的界限等等,在古代地圖都很少或得不到體現。

蟄伏地圖除了標志出長安城內的細節,在幾個城門外還有幾條線,上面分別標注去陳倉、蘭州多少裡、去靈州、潼關、襄陽、益州有多遠等等。

當然,這些裡程數都是李靖等人提供的,與實際裡程數會有一定差別,但殷清風隻想通過這個來表達某種意圖而已。

李靖介紹道:“淮陽侯借著修建城內水渠的機會,測量後與呂博士和閻立德尚衣奉禦繪製了這幅城區圖。

這幅城區圖以戰爭的角度來說,意義並不大---除非有敵人攻進長安城,然後守軍依靠每個坊區進行抵抗。

但淮陽侯向太子顯示的是,以後大唐的作戰地圖要以這樣的形式來繪製,然後大唐的將軍們可以根據這樣詳盡的地圖來制定各種作戰計劃。”

李靖雖然表達清楚了,但有些人還是不理解這與參謀部有什麽關系。

李靖繼續說道:“現在,這牆壁上只有長安城的輿圖,未來,這裡不但有大唐境內各州縣的輿圖,還要有外邦外族的輿圖。

假如這裡有一副吐谷渾的輿圖,

殿下和諸位就可以通過觀看輿圖來了解哪裡是關隘、哪裡是河流、哪坐城池有多少敵軍、哪片區域是產糧區哪裡是遊牧區,甚至還知道哪裡有什麽礦藏等等。一旦殿下知道這樣的信息,就可以以此來選派出征的將軍和統帥多少兵卒出征,又分幾路出擊等等....”

修文館裡也有外邦外族的地圖,但都沒有李靖說的那樣詳盡。可是...真的能繪製出這樣的嗎?

大唐內各州縣的輿圖繪製再詳細也只是有利於治理,難道大唐境內還會有戰事不成?那外邦的輿圖怎麽繪製?除了派人---派很多懂得測繪的人出去才能得到哪些信息並繪製出來。

李世民代表所有人問出了這個問題。

李靖道:“臣自幼學習兵法,這些年又征戰不斷。這次殿下委任臣為學院祭酒,臣在苦思如何辦好這座學院的時候,將過去的種種經歷加以總結。今日,臣欲向殿下奏請關於兵部改製的諫議。”

“兵部改製?”

其他人差點兒沒炸鍋了。

李靖在軍中在朝中雖然德高望重,但他諫言要改製兵部,在他們看來好像也太大膽了吧?

李世民微微一怔,立刻就想到了殷清風。想到了殷清風,再聯想到李靖他們這段時間與殷清風的交往,他百分百確定所謂的李靖有什麽諫議,不過是殷清風的想法,最多也就是在殷清風的想法基礎上加以改進罷了。

他忍住去看殷清風的衝動,對李靖說道:“某的確沒看錯李卿!李卿有何想法隻管說來!”

其實他現在還真不想聽李靖說什麽。殷清風之前諫議他將兵部提升到與三省並列的位置,他現在還沒敢動手操作呢。

李靖道:“殿下與諸位都經歷了隋末的動亂。我們今日回首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大部分要歸罪於隋煬帝的錯政亂政。但是,像隋朝這樣因一個皇帝而滅亡的事情,以後出現的機會不會很多,更多是像後漢那樣的情形。

後漢末期,割據天下的諸侯中有很多是原屬於後漢的地方長官,如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

現在大唐立國不久,一切都在蒸蒸日上。但誰敢斷言李唐皇室的皇權沒有衰落的那一天?

殤帝劉隆即位時剛滿月在位八個月、嬰帝劉懿即位二百余日後因病去世、衝帝劉炳在位不足一年、質帝劉纘九歲被梁翼毒死在位,不足一年、少帝劉辯在位五個月...

臣祈禱大唐諸位聖人不會像後漢皇帝那樣淒慘,但後世之事今日有再好的祝福與祈願都沒有用。作為後人的前人,我們只能為後世立下沒有隱患的制度。”

如果李靖單獨敘說那些皇帝的歷史,在場的人,尤其是文官還沒覺得如何,畢竟他們通過史書都了解過。但李靖把這些人和最後一句‘作為後人的前人,我們只能為後世立下沒有隱患的制度。’,殺傷力就太大了。

在場的人,他們出身的家族也有從前後漢延續到今天的,但他們當中很多家族是從南北朝才開始興旺起來的。

以弘農楊氏為例。

從追殺項羽有功的楊喜開始,到前漢中期的丞相楊敞,再到號稱關西孔子的楊震,到官至太尉的楊賜...可是從黃巾軍起義直到魏晉以來,弘農楊氏又如何?沒有楊堅這個假借弘農楊氏子弟的人當了皇帝,楊氏能有今天的地位?

“作為後人的前人,我們只能為後世立下沒有隱患的制度...”

李世民雖然聽出了這是殷清風說話的風格,但他還是忍不住重複了一遍李靖的話。“某甫為大唐太子,有太多不明之事。代國公作為長輩,可要時刻提醒才是啊~~~”

說完,他又向其他人拱手道:“萬望諸卿鼎助啊~~~”

“誓死效忠殿下!”“為殿下鞠躬盡瘁!”“臣定盡心盡力!”

說的人是不是真心、聽的人是不是真信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李世民感慨過後,對李靖說道:“李卿,快快說出你的諫言吧,某等不及了。”

李靖道:“若以後漢的結局來看,將地方州縣的軍政之權分散才是避免出現悲劇的可能。”

聞者都點頭稱是。

地方的權利過大,而皇權衰落,地方必要要暗中生出不臣之心。

“臣諫言第一條,兵部現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之政。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

臣的諫議是:兵部隻保留職方、駕部和庫部,新成立四個官署,分別為參謀部、裝備部、輜重部、作戰部。

裝備部負責生產武器盔甲軍械、然後交給輜重部分配給各個衛軍、邊軍和地方折衝府、參謀部制定作戰計劃,聖人與兵部尚書署名後交由作戰部執行。

具體到各個衛軍、邊軍和折衝府,同樣設立四部。以後各軍的統帥出自作戰部,不得插手武器鎧甲等分配,也不再插手兵餉的發放,以及糧草等具體涉及到錢財的事情。

成立四部的目的,不但要分散各軍統帥的權力,還能讓各統帥專心的作戰。

四部由聖人直接統轄,但選用武官、兵籍和各地折衝府依然由兵部管轄。是否作戰也必須由兵部同意方可。也就是說,四部的武官由聖人和兵部任命,但兵部不插手四部的具體事務。”

李靖說的就是現代的四總製的翻版,只是將作戰部從參謀部提起來代替總政而已,其他的區別不大。

殷清風對四總製的了解也就這麽多了,但他相信這已經是最好的制度了,否則我黨也不會實行它。

李世民的震撼沒有其他人那麽大,畢竟這些都脫胎與殷清風的說辭。但其他人就不同了。

兵部至所以叫兵部主要就是為了管兵將的,尤其是作戰的兵將。現在經李靖這麽一改,那還能叫兵部嗎?

“第二,改製折衝府。”

很多人想罵娘。你連折衝府也要改啊~~~

“現在折衝府負責招募和訓練府兵。臣這條諫言與其說是改製折衝府不如說是改製府兵製。”

李靖繼續說道。

李世民嚇一跳,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府兵可是國本,李靖是瘋了還是怎麽地?

“府兵製的基礎是均田製。府兵參軍後都會得到相應的土地。但是,殿下和諸位想過沒有,隨著大唐人丁的增加,大唐空閑的土地還能分配多少年?如果繼續實行府兵製,一旦無田可分會怎麽樣?”

“呃~~~”

剛才罵李靖失心瘋的人不言語了。

李世民終於忍不住看了殷清風一眼。

“不用多,臣敢預言,再過五十年,隨著土地兼並和均田令的實行,到時候參軍的人就無土地可分了。”

李靖這話殺傷力太大了。

他不但說出土地兼並的危害、更是點明了大唐將沒有兵卒可用的可怕事實。而這時間,竟然只有五十年!五十年內就算他們死了,他們兒子那一輩還活著呢!到時候真的又會天下大亂?

這話當然是殷清風和李靖說起的,他這麽說也不是胡編亂造的。畢竟李隆基就是因為府兵製實行不下去才搞出一個節度使製的。而節度使製被野心家安祿山給利用了,才有了唐朝的衰敗。

隨著大唐立國日久,均田製漸趨破壞,流民、逃戶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李隆基曾采用很多種辦法試圖解決。

一是重申均田法令,嚴禁流徙;二是檢括客戶,允許他們到所在落籍;三是招募流民客戶充軍。

在這幾種辦法中,前兩種都失敗了,而募流民客戶為兵的辦法雖能誘得“通逃者”“爭出應募”,暫時解決了社會問題,卻使這批人漸漸成為雇傭兵而不可卒去。

於是,由於均田制度的崩潰,導致了唐兵製從府兵的征兵製向募兵製演化。

與其等到無路可走才改變府兵製,不如及早進行。

春秋時代,征兵工作主要面向城市戶口,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隻好也從農村征兵。但征來的人沒錢拿,還得自己解決武器和糧食。有時候打仗打到半道,天轉冷了,還得自己寫信給老家,讓老娘給做冬衣,讓老爹給送過來。

打完仗,征來的兵員摸摸腦袋如果還在的話,就各回各家繼續從事鄉間勞動。好像之前從沒上過戰場一樣。

吳起在楚國混的時候簡,以招募而不是傳統征發形式組建了列國的第一隻特種精銳部隊——武卒。這,是募兵製的發端。

他以苛刻的篩選標準招募士兵,一旦入伍吳起就發給他們兵餉,成為職業軍人,而不是臨時征發打完仗就回家。這些人放下手中的農活出來扛戟,相當於找到一份長期工作,不但拿薪水,還“一人入伍,全家光榮”:全家免去徭役賦稅,還賜給土地房屋。

後世人對宋朝的部隊評價都不高,但宋朝初立的時候,可不這樣兒。

趙匡胤最早將強壯的軍士選充“兵樣”分送各地,用作招募的標兵。後又改置“等長杖”,按身長尺寸招兵。應募為兵者,必須在臉、臂或手部刺字,以防逃亡,士兵由一支軍隊轉換另一支軍隊,也須改刺番號。刺字完畢,則發放衣鞋、錢幣等,稱“招刺利物”。

唐朝在府兵製施行不下去了之後,才想到了吳起的募兵製。

唐朝募兵製的選拔同樣苛刻:要求全副三層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脛甲”,然後操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帶劍,裹三日之糧,負重奔跑,由拂曉至日中,能奔跑一百裡者,才能應征人伍。

雖然當時的一百裡相當現在的八十三裡,但以那時的飲食條件來看,當選者真的可以算作是萬裡挑一了。

東漢募兵製的盛行,最嚴重的弊病是為地方軍閥的武裝割據提供了方便。東漢前期,中央集權有所加強,地方官吏擁兵不多,募兵須由中央下令。

中期以後,隨著皇權的衰落、募兵製的發展,各地軍政長官紛紛自行召募士兵,組建軍隊。到東漢末,這些軍隊均成為他們自己的私家武裝,使之得以割據稱雄。

這麽說來,好像募兵製也不是一個好制度。但不要忘了,所有的制度要看誰來執行。皇權衰落才是募兵製變為東漢的掘墓者,若東漢的皇權一直強大下去,募兵製一樣乖乖的為皇權效命。

李靖也知道這個話題太沉重,可他已經答應了殷清風,現在也隻好繼續往下說:“府兵製與土地息息相關,遲早要實行不下去的。與其等到那時變革,不如現在就慢慢摸索著找出一條更好的征兵製。臣能想到的就是吳起的募兵製。

但臣的募兵製與吳起的不同。

臣的募兵製要求是,從年滿十八歲又未婚者的男子中招募。入伍後,前半年在其所屬折衝府訓練、之後三年在邊軍服役,最後一年在衛軍或羽林軍服役。剩余半年則是行軍的時間。

服役滿五年後可選擇退伍或繼續留在軍中;服役期間每月享受六品官員的月俸、退役後可得到三品官員五年的俸祿,作為不再分配土地的補償。

若留在軍中,可從他們當中選拔一些有才能者到皇家軍事學院學習,學業結束後另行分派到其他衛軍或折衝府任職。”

“嘩~~~”

這待遇也太好了吧?寒窗苦讀十年的仕子們初入仕途也沒這待遇吧~~~這一下子,折衝府的人要撈多少油水啊~~~

眾人很想反駁,但看到李世民聽得很認真,他們也隻好忍了。

“以後,折衝府將一分為二,一部分負責剿匪安民,不再承擔衛軍和邊軍的後備軍職責,兵卒年齡為三十五歲以下,可不限制是否成親;另一部分負責招募和訓練新兵。”

“呃~~~”

經李靖這麽一改,這折衝府與那些衙役有什麽區別?

但他們看到李世民還是沒發話,他們也隻好繼續往下聽。

“第三條:成立軍區製。

根據大唐的行政區域、地理位置和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等設置不同的軍區。

臣初步設想是成立十個軍區,分別為:關內軍區、河南軍區、河東軍區、河北軍區、山南軍區、隴右軍區、淮南軍區、江南軍區、劍南軍區、嶺南軍區。

關內軍區負責關中地區的防護,治所在長安城;河東軍區負責太行山以西大河以東地區的防護,治所在晉陽城;河北軍區負責大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防護、治所在范陽城。

河南軍區負責大河以南、淮水以北、潼關和漢水以西地區的防護,治所許州城;山南軍區負責秦嶺以南、大江以北,漢水以西、梁州以東地區防護、治所襄州城。隴右軍區負責蘭州以西的防護,治所蘭州城。

淮南軍區負責淮水以南、漢水以西、大江以北地區的防護;江南軍區負責大江以南、五嶺以北、洞庭湖以東地區的防護、治所升州城、劍南軍區負責洞庭湖和梁州城以東、秦嶺以南地區的防護,治所益州城;嶺南軍區負責五嶺以南地區防護,治所廣州城。

其中,關內軍區為京畿防護區;河東軍區、河北軍區、隴右軍區、劍南軍區、嶺南軍區為對外作戰戰區;河南軍區、山南軍區、淮南軍區和江南軍區為對內守衛戰區。

但也不是一成不變。

比如,大唐若是消滅了高句麗,河北軍區則可變為守衛戰區,而在高句麗故地成立新的作戰戰區。

京畿防護區等級最高、作戰戰區其次、守衛戰區末等。依據等級不同,戰區統帥等級不同、布置的兵力不同。

每個作戰戰區保證最少兩個軍的編制、每個守衛戰區為一個軍的編制固定不變;一旦有戰事,可由京畿防護區的衛軍臨時調派到各作戰戰區。

為了防止戰區統帥權利過大,實行五年輪換製。

不管是作戰戰區還是守衛戰區的統帥,每五年調任其他戰區任職;作戰戰區統帥不調任為守衛戰區統帥,但守衛戰區統帥可升任作戰戰區統帥。

戰區統帥對下屬七品以上武官沒有任免權。”

“嘩~~~”

軍區?輪換製?任免權?再加上前面的限制干涉錢財...以後武人只有乖乖作戰了,什麽歪心思也不能有了!連提攜自家子弟的機會都沒了...

不管代國公這些話算不算是捅破了天,最少殿下會更信任他了!這一切都是站在皇室的角度著想啊~~~如果這些制度真能實行下去,哪怕接連兩三任的皇帝昏庸無能,這江山依然牢固!

...代國公的功勞可太大了吧!

李靖心裡也忐忑著呢。

他出生於北周時期,經歷了周、隋以及唐三朝。不但出身隴西分支,還有一個名震天下的舅父。在軍略上他雖不敢說可比肩過往歷朝歷代的名將,但最少在大唐的軍伍當中,他不認為會遜於任何人。

但殷清風讓他明白了,他只是一個戰役級別的帥才,而不是戰略級別的帥才。

他之前一直以為武人的使命就是在疆場上為帝王殺敵,是殷清風讓他明白了,武人到了一定的高度,只有脫離武人的角度去看待軍事的問題, 才算是真正的名臣。

成立軍事學院讓他驚豔、被暫時稱為學院城的建造讓他驚豔、但殷清風關於軍事的設想則讓他驚駭。

殷清風當時說道:“習武之人上戰場、讀孔孟聖書的人出仕,他們既為自己也為家族獲得聲望。個人不足百年便身殞,但家族要延存。

有些家族在亂世崛起,更多家族卻消散敗落。

普通的文臣武將可幫助帝王治理一代的江山,但名臣卻要幫帝王規劃長久的未來。

後漢以來,每朝每代都是掌握兵權的人推翻了前一朝代。大唐若想安穩、家族若不想在亂世中消亡,這大唐就不能亂!不能亂的基礎是限制武人的權利。

想要限制武人的權利,就要有相對應的政策。”

殷清風說出了他從未想到的內容。

他心悅誠服!他願意配合!

但太子究竟會不會采納,他決定不了。

李世民聽得很認真。

剛才那些話是李靖說的沒錯,但只要是常人想不到的想法,都可以往殷清風身上推。除了他這個經過仙人傳授的人,別人是想不到這些想法的。

以李靖的家世和經歷,都甘願配合殷清風,可見這些想法真的真的有利於皇室的統治。

他本以為殷清風上次和他說過文武各負其職等內容已經讓他很震撼的,現在看來,那只不過是蜻蜓點水而已。

他閉目思索了許久,睜眼說道:“李卿似乎還有話要說吧。”看書還要自己找最新章節?你OUT了,微信關注公眾號:優讀文學或者suduwx美女小編幫你找書!當真是看書撩妹兩不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