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拐進書房的一刹那,殷清風看到殷元隱蔽的看向叔祖管家一眼,然後叔祖管家又輕微的搖搖頭。
他忍不住的揣測著,殷元兩人之間會有什麽算計。可是想來想去,應該也是隻涉及到嫡庶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他是很有把握的,不擔心在接下來要進行的詰問中回答不上來。
對於叔祖管家出現在書房裡,殷清風並不會感到意外。若是主持家族祭祀的身份還不夠的話,那他的叔祖的輩分就更不管用了。
殷元在主人位坐下後,叔祖管家坐在左下手,殷清風哥倆在右下手坐好。
殷元慢慢的品了幾口茶,等侍女退出後才輕聲的說道:“讓你們來這裡,想必都清楚原因了。風兒,你繼續說之前的提議。”
殷清風站起來,向其他三人抱拳行禮,“清風在萌發要在國公府內廢除嫡庶製的時候,也在思考該拿出什麽樣的規矩來替代嫡庶製。現在請父親大人、叔祖大人與兄長參詳。”
殷元看向叔祖管家,倆人對視後同時輕輕的點點頭。
不管殷清風想法對不對,慮事周全才重要。
“富家子弟這一生會有很多女人,也會在正式成親前有過女人,但他們大多會記得第一個女人是誰。”
殷元與叔祖管家一怔,這是不是有些偏離正題了?
殷清栿在想,他這輩子應該不會忘記她的,以後還要納她為妾呢。
“既然廢除嫡庶製是與競選繼承者有關,那麽,就可以規定:娶妻前不可納妾、娶妻前不得有女人。”
殷元與叔祖管家面面相覷。他們和殷清栿一樣,可都是成在親前就有女人的。這麽規定真的行得通?
“第一,清風曾對阿耶說過,男子破去童身越晚,未來的壽命相對就長久。
男子過了四十歲後,在仕途上、商途上、在做學問上、在養育和教育子女上等等,才真正的凸顯出才能來。有了他這些年的經驗積累,再加上他的事業和家庭基本已經安穩了,才是這個人真正做事的開始。
歷史上有很多在二十歲左右就成名的人,比如衛青、霍去病、曹植等人,他們的壽命並不長久。相反,更多的人是屬於大器晚成之人。
薑子牙七十歲輔佐周文王、百裡奚七十歲助秦穆公成就霸業、晉文公六十二歲繼位、年逾七旬的老將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
同樣,觀看歷代朝中的那些文官們就知道。除了那些特別拔擢之人外,四十歲時能擔任四品以上官員者,他們的大多是要比相同年齡,卻還處於五品甚至六七品的官員更有才能。
所以,清風以為,繼承者在四十歲左右時繼承是最合適的。
依照這樣的依據,他上一任的族長就必須要能活到六十歲。
再根據這個六十歲的要求,他在少年時破童身越晚就越好。”
殷元和叔祖管家這才有些恍然,為何殷清風最開始會提到破童身晚的說法。
“一個男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與他的自律性有非常直接的關系。而對於男子自律性的考驗主要來自於財、色、權、酒。
史書上提到亡國之君,為何總會記載沉湎女色、驕侈bn?
也就是說,打擊和滅亡一個男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送給他一個絕色的美人。有了美人之後,他一定會驕侈、縱酒、縱欲。
如果這個男子是一族之長,沉淪和滅亡的就是這個家族。
史記中就有這方面的記載:驪戎以女亂晉荀息定計滅虢、虞二國秦穆公用女樂計賺由余黎向魯國獻n寶馬,從而驅逐孔子張儀巧用美人計,幾番愚弄楚懷王匈奴冒頓單於以良馬愛妻迷惑麻痹胡王,最後一舉破滅東胡等等。
貪財、好色、戀權、嗜酒之人,不但不會興旺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反而因為他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任後而持續的衰敗下去。
所以,清風的建議是,就從這財、色、權、酒、品性、才能等方面對競爭者進行考核。
一個男子在少年時,或許沒有機會得到太多的權利,是否貪財也很難直接察覺,即使學會了飲酒也未必嗜酒,但是否好色,是否在女色這一關把握住自己,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基於這一點考慮,才有了清風在之前提到的娶妻前不可納妾、娶妻前不得有女人。。”
殷元和叔祖管家再次對視,相對方傳達自己同意這個說法。
“第二,嫡庶製是為了保證正妻的位置,也是為了保證在聯姻中兩個家族的利益。
如果一個男子在成婚前沒有與女子同房,既考核了他的自律性,也能保證他對於結發之妻會更加的偏愛。
這也是清風剛才說的男子大多會記得第一個女人是誰。
一個家族的興旺當然需要更多的子嗣,所以,就不能指望家族中的男子一生只有一個女人。
為了在破除嫡庶製之後仍然能保證內宅的尊卑有序,第一,可以要求族中子弟在第一個子女出生後的一年後才可以納妾。
第二,不能遵循娶妻娶德納妾納色這句話,而是仍然以品德來定論是否要納娶某位女子為妾室。
從秦漢以來,世rn多不在意妾室的數量,妾的多寡只要是參考他的財力和地位。
同樣,清風建議,納妾的時間是否晚於第一個子女出生後的一年、納妾越多者越不適合做族長。如果妻妾超過五人就直接淘汰算了。”
殷元三人會心一笑。
殷清風現在的女人不就是五位嗎。
“結合這幾點,大致可以保證內宅的尊卑,同時,不能遵守這兩點的競爭者必然要淘汰掉。”
殷元和叔祖管家露出含蓄而滿意的微笑。
依照殷清風的說法,的確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證正妻的地位、妻族的利益和內宅的尊卑。當然,最重要的是殷清風提出來的通過女色來考驗競選者的辦法。
“如果競選者通過了女色的考驗,財、權、酒、品性、才能等方面的考驗相對就簡單一些了,相信阿耶和族中其他長者一定能指定出詳細的考核標準的。”
叔祖管家更滿意了。
既然這孩子能想到以女色來考核競選者,就不可能想不到考核關於財、權、酒、品性、才能的辦法。這孩子現在不說,無非就是給他們這些長者留些臉面。
好啊,做事做人知進退,才不惹人嫉恨、未來才更長久。
“接下來,清風就要說最重要的一部分:子女間的尊卑和子女的繼承問題。”
殷元和叔祖管家對視了一下。這個問題在前面的娶妻納妾問題得到解決後,應該很好處理了吧。
“子女間的嫡庶製的根源是,因子女的母親不同而產生的倫理制度。在這個基礎上,又產生了繼承權的問題。
先人留下來的繼承制度可分為身份繼承和財產繼承兩方面。
身份繼承和財產繼承在不同時期又有不同的規定。
第一,東周之前的繼承制度:夏朝之前是禪讓製夏啟奪取王位,“私天下”出現,標志著以夏後氏為核心的夏國家的正式創立。父死子繼的身份繼承制度已經出現,其也主要表現在王位的繼承上。夏朝的繼承制度:父死子繼外、兄終弟及的。
商的繼承制度沿襲夏朝的制度,前期為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後期為父死子繼的繼承制度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在宗祧繼嗣,官爵世襲,財產處理等各個方面,嫡長子都擁有優先繼承的權和絕對支配權,而庶子只能聽命於他們。
在此時不管身份還是財產繼承,都是嫡長子繼承製。
第二、從東周開始的繼承制度:商鞅變法後,在秦國以“分異令”為基礎的繼承制度,不管嫡庶長次各子,在財產繼承方面都有平等地位。但身份方面依然是實行嫡長子繼承製。
漢初分封諸侯。嫡長子才能繼承封爵。七國之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爵位由嫡長子繼承的制度改為諸侯王子弟共同繼承,都有權繼承爵位。在財產繼承方面,采取諸子均分的形式,同時規定女子也有遺產的繼承權利。
魏晉南北朝和隋代:由於在繼承制度方面強調嫡子的繼承權,禁止混亂嫡庶之位。
到了我大唐王朝時:繼承分宗祧繼承和財產繼承。
宗祧繼承是對祖宗血脈的延續,采取單人繼承的方式,通常由嫡長子繼承,沒有嫡長子,就立嫡孫,沒有嫡孫就立嫡長子同母弟,沒有同母弟就立庶子,沒有庶子就立嫡孫的同母弟,沒有嫡孫的同母弟就立庶孫。曾,玄輩分依次。
如果實在沒有人可以繼承,可以收養同宗輩分相當的人。總之,要保證後繼有人。
在財產繼承方面:將“諸子均分”作為財產繼承的基本原則。如果有兄弟早亡,可以由他的子女繼承。出嫁的女子無繼承權,但沒出嫁的女子有繼承權,數額相對比較少。沒有兒子作為繼承人的家庭,女兒享有所有繼承權,即使出嫁。另外,非妻妾之子女沒有繼承權。
對於宗祧繼承的問題,清風提出了競爭繼任者的辦法。現在清風就說說關於財產繼承的想法。
在創辦永業集團後,清風因為阿耶只有四位子女,所以就想著在集團裡給阿姐和阿妹各留一份財富。現在事涉整個家族財產繼承的話,清風就有了重新的考量。
第一,將子女分為三個等級來確定繼承財產的多寡。第二,出嫁的女子無繼承權,沒出嫁的女子繼承數額為第三等。第三,不願參加競選的,繼承數額同樣為第三等。”
分三個等級?
殷元三人瞬間想到混亂、想到了爭奪。誰不希望自己多得一些?為了多得一些,難道不去爭一爭、奪一奪?
“分為三個等級的依據就是競選者的考核成績。”
殷元三人多少有些恍然。
“不管競選者有多少位,按成績的甲乙丙分成三個等級。
比如競選者是三十人,甲等設五人、乙等設十人、丙等設十五人。
相對應,需要繼承的財產也分成甲乙丙三個等級,每一個等級再分成相對應的份額去分下去。
當然了,這只是清風的初步設想,至於到底怎麽設定怎麽劃分,也要阿耶和叔祖等人費心了。
清風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基於優勝劣汰和振興家族門楣這兩點的。
一個家族是否興旺,更多的是看族中子弟中最有才能的那些人。
那些才能不出眾甚至平庸之人,只是為了保證一個家族能有多少的血脈可以傳承。膏粱紈絝也多出自於這些人當中。
設定三個等級,首先是為了表彰那些有才能並願意為家族付出的子弟,其次是為了激勵所有的子弟積極向上。
以後,我殷氏所有的子弟不管是因為想要爭奪族長或家主的位置,或者是為了能得到一個好的繼承等級,都是對其自律性、才能、品性的一種考核。
若是每一代當中的大多數的我殷氏子弟都經歷了這種考核,那他們的自律性、才能和品性方面一定是遠遠超過其他家族子弟的。
清風在想到這一點後就在暢想,若是這種考核經過三代人四代人之後,我殷氏子弟就可以與任何一個家族的子弟去比較!到那時”
到那時!
殷元和叔祖感到熱血在沸騰。
到那時,我殷氏子弟就可以與任何一個家族的子弟去比較!
這是殷氏歷代先祖都沒有達到的高度!
在他們這一代實現了!
“我殷氏就要做出選擇了,是推翻現在的皇室呢,還是被現在的皇室打壓到底”
“嘶”
殷元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變化來得太突然了,怎麽好好的
殷元愣神之後立刻反應過來了。
依照兒子剛才的說法,三四代人百年的時間裡,殷氏有巨量的財富、有激勵子弟上進的制度、有具有前瞻性的長輩結果只有一個:殷氏子弟有才能者眾多!
這樣的一個家族,讓皇室怎麽能放心?到那時,皇室恐怕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了吧
同樣想到了類似的可能叔祖,顫巍巍的指著殷清風,“你你可有對策”
殷清風再次抱拳,道:“風兒曾建議過,等兄長和風兒的後輩達到一定人數時,就向天下各處分散。以後,若是我殷氏家族也采取風兒之前提到的競選制度,兩代之後,也要主動將子弟分散出去。
分散出去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n出仕的人數。
為了避免皇室的猜忌,每一代的子弟當中,只允許甲乙丙三個等級中獲得第一名的子弟出仕。
這麽安排下來,殷氏子弟同時出仕的人數就可以控制在六到九人之間,而且還是分屬祖父孫三代或是父子兩代,並且中間還相距二十年的間隔。
如果這樣的安排會招致那些有才能子弟的反對,也可以規定每十年出仕三人。”
殷元剛想問為什麽不是甲等的前三名子弟出仕,緊接著就想起兒子這麽安排是為了不招嫉恨。
若是每一代最有才能的子弟出仕,這三位子弟在仕途上必然都會獲得高位。
只是一代子弟也就罷了,可若是每一代的三位子弟都獲得高位,那就適得其反了。
“只要族中子弟星散出去,並在各地建立各自的郡望和堂號,再隱忍個三四代人,世人和皇室就不會再把他們視為陳郡殷氏的子弟了。
畢竟,殷氏本來人丁就不多,再加上不斷的進行分散。在與那些有些動輒幾百上千嗣男的家族相比,殷氏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對外,這些分出去的子弟屬於不同的郡望和堂號,對內,我們成立族學,分散出去的後輩都可以來族學學習。
這樣以來,在實際上因為每一代子弟都曾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殷氏的後人就不會因為分屬不同的郡望或堂號而忘記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了!”
“好!”
殷元激動的站起來,“明日我回一趟通化坊,向族內稟報今日的一切。剛才的這些建議,不但我京兆堂會實行,陳郡堂那邊也要做出決定是否要實行。
風兒,你明日從東宮出來就直接去你叔翁那裡。”
他知道兒子可能還有其他的想法,但這不要緊,明日還有機會。他現在想的就是趕緊把思路整理得再清晰些,好應對明日的對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