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永世帝唐》第216章:長住於此
兩日後,殷清風帶著武弘度、武守官武元忠和武希玄前來送行。

 武士讓身邊除了滿臉不甘心的武元爽,還有武士讓新納的胡妾——花嬌娘子。

 灞橋驛外,一番作別後,武士讓揮了揮手裡的柳樹枝,瀟灑的上了馬車。

 望著遠去的車隊,武士彠喟然長歎。

 胡族或胡風濃重的家族或許不在乎舅媳之間苟且之事,但武氏不可以。這件錯

 事已經折磨二兄多年,現在能放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是這一走

 他轉身拉住武弘度和武守官的手,滿含期待的說道:“你們阿耶要回祖地照應

 族事,你們不但要安心隨夫子學習,還要學盡夫子的本事。”

 “弘度、守官謹遵叔父之教誨。”

 兩個小家夥稚聲稚氣的齊聲回答道。

 今天是個離別的日子,也是團聚的日子。

 夏商以來,國人以佔卜祭祀等方式與天地溝通,祭月拜月是其中一種形式。

 《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

 食。”

 因為仲秋之月分外明亮,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漸漸開始將這一天作為一年中祭

 拜“畢聚”的主要日期。

 既然是祭拜,就要有祭品。

 因為只是自發的行為,牛、羊、豕等三牲可以沒有,但果子和五谷做的食物要

 有。五谷中又以麥難得,所以麥粉製成的食物就算是最頂級的祭品了。

 但是,中秋節作為一個節日現在還沒有固定下來,後世熟知的月餅也沒有問世。

 在現代,燭光晚宴是很浪漫的事情,可是在天天都點蠟燭的唐朝,哪裡有什麽

 浪漫可言。但,辦法總是有的。

 殷清風和四個小姑娘在院子裡的大圓桌上和四周都擺上燃燒的蠟燭。這個場景

 一布置出來,引得美妞兒們歡呼跳躍。除了極度奢侈的家裡,沒人一下子點這麽多

 蠟燭出來。

 除了這浪漫的燭光之外,桌子中間還有插滿各色月季的花瓶。

 等都落了座,殷清風說道:“我之前一直疏忽了一件事兒,這事我得趕緊補償

 你們的。”

 殷清風的言論讓眾美不解:“補償我們?郎君之一對我們很好啊?需要什麽補

 償?”“就是啊,月麗在這裡很快活呢。”“我們也是啊。”

 殷清風回答了她們的疑惑:“月眉和我同一天生辰,可你們的我都沒問過關心

 過。這對於一個立志成為一個好男人來說,這是天大的罪過啊!必須補償你們。”

 一邊說著一邊還做出一副罪孽深重的樣子。

 “郎君”“哥哥”

 結果眾美被殷清風放的大招給擊倒了。

 “好啦,這有啥激動的。都是我的人嘛,不對你們好,我對誰好?來,月麗妹

 妹,過來哥哥抱抱你。別哭!”

 惹出禍事出來的殷清風,“手忙腳亂”的趁機吃豆腐。

 “來月眉幫我記一下每個人的生日。”

 繁星是二月初一、月麗是五月十六、魚娘是十月十四。

 “好羨慕月眉姐姐啊。”“月眉姐姐和郎君有緣嘛。”“哥哥,月麗也想和哥哥一

 起過。”

 懷裡的襄城一邊說,還扭來扭去的。

 “好好好,別扭了。”

 “嘻嘻嘻。”

 殷清風問道:“你們可知這瓶中的花朵代表的含義嗎?”

 四個丫頭一起搖頭,“不知道~~~”

 “讓郎君來告訴你們啊~~~這紅色代表熱情、愛戀;粉紅代表感動和喜歡你那燦

 爛的笑容;白色代表天真、純潔、尊敬、謙卑;花苞代表美麗和青春。

 我祝福你們永遠熱情、快樂、天真、美麗!更祝願你們青春永在、笑口常開!”

 說些,殷清風將插滿鮮花的花瓶拿在手中,大聲喊道:“你們想要什麽顏色的!”

 “白的!”“紅的好看!”“都是月麗的~~~”

 平安了三日後,韓起帶著樣板來到山莊。

 早就一心盼望著的殷清風強忍著好奇心,直到月眉下課了,才讓人把箱子打開。

 箱子裡的瓷磚一共十塊,每兩塊之間是一層層秸稈。

 當第一塊擺在桌子上,就贏得一片驚呼聲。

 青色的瓷磚大約三厘米厚,上面是一個淺浮雕的凰首圖案。

 鳳與凰是後世人熟知的一種吉祥圖案,而且並不太過仔細的區分鳳與凰。

 “蕭韶九成,鳳凰來儀”,東漢的鄭玄讀“儀”為“偶”,謂“儀,言其相乘匹。”即

 鳳凰成雙而來,來而跳舞。

 由於鳳凰以善舞而聞名,故在《山海經》中又被稱作“舞鳥”。

 《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形如鶴名曰鳳凰是鳥也,自飲自食,自

 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對於鳳凰最早的記載,出自商周時期甲骨文和金文中。這兩種文字中的鳳字幾

 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一派勇武健碩的

 情態。

 商周青銅器上的鳳紋:鳳冠分多齒冠、長冠和花冠三種,凡有勾喙的鳥體都可

 稱之為鳳,且絕大部分鳥喙呈閉合的彎鉤形。頭部的眼大多為正圓或橢圓形,鳳體

 作鳥體或雞體型。

 富有變化的是尾羽,有長尾、垂尾、分尾和對稱連尾等形式。長尾鳳紋的尾部

 最長的可達鳥體的四分之三。

 這個時期的鳳紋,大多以雄渾、肅穆、穩健而見勝,顯示了奴隸製社會的等級

 森嚴、凝重保守的風氣和當時的審美情趣。不僅作為一種實用圖騰標記,而且逐漸

 推廣而成美的藝術形象。

 到了戰國時期,鳳紋開始變得婉曲秀麗,嫵媚多姿,姿態柔美。

 秦代時期鳳紋氣質剛健,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其形象或高傲闊步、或氣宇軒

 昂、或挺胸展翅、表現出的是一種流動的、健壯的、生機勃勃的活力。從過去以抽

 象線條為主逐漸發展為形象的具體刻畫,所以日益趨向寫實;從過去神秘色彩較濃

 厚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和裝飾性。

 漢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形成時期,鳳文化在這一時期獲得了較大發展。

 從文化上看,獨尊儒術、漢繼楚緒和道家思想的彌漫,使漢代的精神文化中帶

 有貴玉、崇鳳的文化基因,這成為漢代玉鳳紋流行的動因。

 《漢書》載,漢宣帝時“鳳皇神爵數集”,鳥身“高五、六尺”。《後漢書·卷一·光

 武帝紀第一》載:“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於穎川之陝縣”。注引《東觀漢記》曰:

 “鳳高八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

 漢代人所描繪的鳳凰形體特征,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鳳凰體型的奇大:由

 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漢畫像石墓中,墓門鋪首之上所刻對稱鳥獸,其鳥具冠展翼,若鳳凰者,即取

 意於重明鳥也,認為她能驅退鬼蜮魑魅,故用以裝飾拱衛墓門和龍紋一樣。

 這些鳳鳥形體大方,挺胸展翅,高視闊步,氣宇軒昂。漢代的鳳鳥圖案,充分

 流露出形象的動態與氣勢,處處表現出整體的容量感、線形的速度,以及變化的力量。

 漢代的鳳紋大都按不同的裝飾物應用而采用適合的造型。

 從風格特征上看,漢代玉鳳紋既穩定了戰國時期玉鳳紋的典型特征,又在造

 型、紋飾上打破陳規,巧妙地將漢代的藝術風格滲透其中。具象鳳紋穩中有變,多

 元並存;抽象鳳紋大膽創新,更加寫意。二者之間虛實相應、相輔相成。

 東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述:“堯在位七十年……有祗支之國,獻重明之鳥,……狀

 如雞,鳴似鳳,能摶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害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

 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

 到了唐代,鳳紋的造型更加“鳥體”化,許多銅鏡上的鳳紋都輕歌漫舞、生意盎

 然,充滿快樂情趣。

 成雙成對帶有本土神仙意味的“鸞鳳”,嘴上銜著一條打有“同心結”的飄帶或瑞

 草,和鳴祝頌,象征著美滿幸福,這自然和輝煌的盛唐的物質文化生話息息相關,

 反映出歌舞升平的氣象。

 另外,從唐代頭飾及敦煌佛窟中出現的鳳鳥圖案上可看到唐代鳳紋進一步與人

 們的生活情趣相和合的現象。如女性頭部裝飾的金釵花冠上,鳳紋以特有的豐腴的

 容姿,反映出時代的品味。

 而宋代裝飾藝術在觀念形態上偏重寓意,鳳鳥紋樣便也多吉慶如意的民俗思想

 願望和氣息,如政和年間的“鳳戲牡丹”、“百年好和”、“喜相逢”圖案已漸漸地成為

 程式化的表現方式,鳳凰寓意美好的內涵在這一時期得到充分發揮。

 宋代鳳紋比較清秀,比較寫實細膩,喜用柔和的線條,顯示怡然自得的情調。

 具體表現在鳳鳥頭上的冠是如意形的,嘴巴短粗,眼睛細長,長腿,散條長尾,每

 片鱗羽都細致地描繪出來。

 明清時期的鳳鳥又不同了。

 這個時期的鳳鳥是在朱雀和鷙鳳的基礎上,以鳥為原形加以變異的。長足蛇

 頸,嘴顯然是鷹化,目光銳利,肉狀雄雞冠,孔雀狀三翎巨尾。後來經過發展變

 化,又將雄鴛鴦翼側聳立狀羽毛附於鳳的同等部位等,成為今天的鳳凰形象。

 在絲綢裝飾題材有雲鳳、團鳳、穿花鳳等,並將他它們與吉祥的寓意聯系在一

 起,以寄托美好的願望。

 在漫長的幾千年裡,鳳與凰因為人們審美的變化,出現了不同的造型,但古人

 到底是根據什麽才演化出來它們的呢?

 關於鳳凰所謂“戴德、負仁、報忠、挾義”之說,對此,《抱樸子》中卻有一種解釋:

 “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

 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

 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據此,漢代經學家的那些神秘說法,就不過是以儒家的五行符號,對鳳鳥身體

 各部不同顏色的一種描寫罷了。即:頭部呈青色,頸部呈白色,喙部呈赤色,胸、

 背部呈黑色,趾、爪呈黃色。(易)(看)(小)(說)

 後人比較了一下鴕鳥與鳳凰的異同:

 一:澳洲鴕鳥腳部有三趾。足,趾古字通。這可以解釋通三足烏的由來。

 二:鳳有五色,色彩以黑為主,亦區別不同種而間雜有灰、青、白褐、紅諸

 色。而以黑、青色為主,故在古代又稱作“青鳥”。

 鴕鳥的色彩以黑為主,間雜有灰、青、白、褐、紅諸色。

 三:鳳鳥體態高大,在七八尺左右。大鴕鳥成體亦高達二點七五米同樣是七到

 八尺左右。

 四:鴕鳥雌、雄體色不同。雄性蒼青色。雌鳥則以褐黃色為主。傳說中的鳳鳥

 雄性為青綠色。雌性則為黃色,故稱“凰”,凰者,黃也。

 五:鴕鳥厚蹄可防止傳熱,使足部不致被熱沙所燙灼。古中國人也認為鳳鳥是

 一種“陽烏”和“火之精鳥”,更有鳳凰涅槃的傳說。

 六:據動物學家報道,鴕鳥愛聽音樂,對音樂節律有極高的辨賞力。並且極善

 於舞蹈。其日常行走步態,昂首闊步有如倨傲的紳士。而每到求偶期,雄鴕鳥與雌

 鴕鳥一定要進行長時間儀態萬方的周旋舞蹈。因此我認為,鴕鳥也正是傳說中那種

 “自歌自舞”的“五彩鳳鳥”。

 六:考古發現。

 (一)內蒙古陰山—狼山地區、阿拉善旗地區發現大批史前原始岩畫,其中就

 有鴕鳥形象的岩畫。

 (二)從古生物材料看,鴕鳥及鴕鳥卵的化石,在中國的古地層中具有廣泛存

 在。例如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不僅出土過鴕鳥蛋,而且發現過鴕鳥腿骨化石。

 據古動物學家報道:“鴕鳥是我國北方更新世晚期地層中最豐富的化石種之

 一。鴕鳥蛋化石遍及於新疆、甘肅、寧夏、青海、陝民、內蒙古、山西、河北、遼

 寧、吉林、黑龍江和北京等十二個省市自治區。已經發現的完整的蛋化石,至少有

 七十處。有蛋片化石的地點不下上千處,可以想象當時鴕鳥之繁盛。在我國北方,

 幾乎所有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都有鴕鳥化石。”

 七、古史書中西域入貢鴕鳥的記載。

 《史記大宛列傳》記,漢武帝元朔年間,當時被稱為安息的波斯人入貢大鳥卵:

 “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二萬騎迎於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裡。行比至,過數

 十城,人民相屬甚多。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

 人獻於漢。”

 《東觀漢記》:漢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國來獻條支大雀。

 條支大雀,指產於條支的大雀,即鴕鳥。條支,即析支。據西籍記載,其地在

 安息西,臨西海,既今天的波斯灣,唐代稱大食。

 所以,綜合考證之後,現代學者的結論是:鳳凰的原型是鴕鳥!

 殷清風不在乎鳳凰是不是鴕鳥演化來的,他只要確定將帶有鳳凰圖案的瓷磚貼

 到長孫氏的浴室裡能獲得讚美就可以了。

 唐代以前,人們不輕易以鳳喻人,偶爾能夠被美喻為鳳凰的僅為君王、聖賢或

 是超群拔俗之人,被喻為凰的女性更是寥寥無幾。然而到了唐代,鳳凰喻人被人們

 使用得自由而隨意。

 殷清風正是趕在鳳凰被世俗化之前,將這最高的比喻送給長孫氏。

 在驗收合格後,殷清風立刻把完成任務的任五叫了過來,然後將所有要用的東

 西裝車後出發。

 想要裴氏甘心做煤黑子,就要讓他們見到利益。蜂窩煤只是最低端的應用,簡

 易鍋爐加上浴室以及土暖氣才顯得高大上。

 簡易鍋爐只需要一個燃燒室、一個加熱艙、一個進水口、兩個出水口、一個蒸

 汽引出口就可以了。兩個出水口,一個連接浴室、一個連接到土暖氣上。

 初民們想淨身潔面只有去河裡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養成了沐浴的生

 活習慣,至遲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記載。

 早在夏商周時期,古人有臨河祓禊的習俗,即暮春三月到河中洗浴亦祓除不

 祥,去病消災。由此產生的節日,叫做上巳節。

 上巳節和其他民俗一樣,演變到了後來,已經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形式。

 壯族:在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

 侗族:在這一天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

 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朝鮮半島:三月三是燕子回歸日,女人們三三兩兩,走出家門踏青,野餐時吃

 杜鵑花餅,喝杜鵑花酒和桃花酒,同時以蝴蝶佔卜婚姻等等。

 小東倭:這一天是女兒節,是日本女孩子的節日,又稱人偶節、上巳節、雛祭節。

 只有琉球還保持原汁原味:婦女會在海邊洗澡,祈求健康。

 影視作品中的浴器,以木桶和木盆為主,但那只是普通家世的浴具。

 十六國的時候,後越的國君石虎的沐浴十分講究。他將各種香料藥物,裝進絲

 織袋中,泡在池子裡。到了嚴冬季節,將幾十條銅製的龍,每條龍重幾十斤,燒紅

 後放在池子裡,使水保持在一定的溫度,這種浴池,名叫“焦龍池”,又稱“清婷浴室”。

 但是,以古時的條件來說,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說洗澡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否則,就不會出現“漢朝每五日一沐、唐朝每十日一休”的規定了、否則,《禮儀·聘

 禮》就不會特別強調“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要求了。

 取暖對古人來說也挺麻煩的。

 石器時代的古人將地面燒熱然後躺在上面,或者是圍著篝火而眠。

 春秋時期,開始使用器具燒炭取暖,用具的名稱叫做燎爐。燎爐一般附有炭

 箕,用來轉移火種和添加木炭。

 不過,此時的人們已經聰明了許多,禦寒取暖的方式也不僅僅是燒炭取暖這一種。

 秦朝時,在貴族以及皇宮內又出現了“壁爐”和“火牆”等用以取暖。

 鹹陽宮遺址的洗浴池旁邊有三座壁爐,其中兩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層則接近最

 大的一室,應該是秦皇專用的。壁爐裡主要是用燒炭來禦寒,並且將出煙孔放在室

 外,避免炭煙中毒。

 另外,在秦興樂宮遺址中還發現了火牆的做法,即用兩塊筒瓦相扣,做成管道

 包在牆的內側,與灶相連通,已經具備了火炕、暖氣的雛形。

 現代人通常采用空調調節室內溫度,殊不知,聰明的古人也有辦法去調節室內

 溫度。在秦漢時,冬天可以調節室內溫度的房間已出現,時稱“溫調房”。

 東漢科學家張衡《西京賦》裡“朝堂承東,溫調延北”一語中的“溫調”,說的就是

 這種溫調房。當時一般貴族家庭都有這樣的房間,皇家當然更不例外。皇家的溫調

 房空間更大更高級,被稱為“溫調殿”。冬天,溫調殿是皇帝、太后、皇后和妃嬪所

 居之地,也是皇帝與核心臣僚議事和接待重要來賓的場所。

 是什麽使得房間具有保暖功能的呢?

 有一種說法是“以椒為泥塗室”。《漢宮儀》上稱,“皇后稱椒房,以椒塗室,主

 溫暖除惡氣也”。當時花椒已被視為一種防寒保暖材料,搗碎和泥,製成牆壁保溫層。

 椒房殿的牆壁還掛有錦繡壁毯,地上鋪著厚厚的西域進貢毛毯,設火齊屏風,

 還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帳。在這樣的房間裡生活,冬天自然不會感覺寒冷。

 這種奢華的保暖建築方法,也被後人效仿。據《世說新語》載,西晉全國首富石

 崇便“以椒為泥塗室”。

 同樣,這樣的做法只是有錢人的玩法,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炭盆取暖就是已經

 是很了不得了,就更別說什麽手爐、足爐、熏爐了。

 手爐是用來暖手的小火爐,精巧玲瓏、形狀多樣,裡邊放火炭或尚有余熱的灶

 灰,爐外加罩。手爐甚至可放在袖子裡暖手,又被稱為暖手爐、火籠。

 明代時,手爐的樣式開始變得繁多起來,也愈發小巧,可放在袖中。明朝時人

 們越來越懂得享受與養生,在手爐中除了放置取暖的炭灰,還會放些香薰和藥材,

 手爐逐漸成為貴族把玩的藝術品,材料和做工也逐漸考究起來。

 宋朝還有一種特殊的保暖用具,叫做“湯婆子”,又稱“錫夫人”、“湯媼”、“腳

 婆”,類似於熱水袋。一般是由錫或者銅製成橢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上方開口帶

 有帽子,從這個口子裡灌進去熱水,臨睡前放在被子裡。

 這湯婆子不容易損壞,大多數百姓家都會有,婚嫁時還會作為送禮的物件,甚

 至有些湯婆子還會傳給幾代人。直到清朝甚至現代,湯婆子依然是百姓家的“取暖

 神器”。

 對於絕大多數的百姓來說,除了用炭盆取暖,女真人發明的火炕才是最實用的。

 《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其俗依山谷而居,聯木為柵,屋高數尺,無瓦覆以木

 板,或以樺皮,或以草覆之。牆垣籬壁,率皆以木,門皆東向。環屋為土床,熾火

 其下與寢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

 殷清風弄出來的土暖氣,和九十年代農村的土暖氣沒什麽區別:一端是進水

 口、水管連接散熱片、再循環回到暖氣爐的回流進水口。

 思路有了,“裝備”也有了,剩下就是安裝的事兒了。

 殷清風說明來意後,長孫氏興高采烈的親自給他指定安裝的偏殿。

 殷清風和任五商量一下後,將木牆拆掉、再用水泥將柱子也砌在牆裡,剩下的

 空間足夠了。

 任五指揮人砌牆、砌浴池和挖掘排水管,殷清風則指揮人安裝鍋爐。

 他搞不清熱水器是如何分流冷熱水的,所以他建了一個鍋爐用來加熱的,另建

 一個水塔來提供冷水的的。

 為了保證水質的清澈,他在水塔裡鋪上淨化層:最下面是細沙、往上是粗砂、

 再往上是鵝卵石。

 水塔除了給浴室提供涼水,還要給鍋爐提供淨水。沒有加壓泵,所以水塔要高

 於鍋爐,而鍋爐的下端出水口又要高於浴室的進水口。一切全憑重力來完成水流的

 流向。

 為了簡便往水塔裡倒水,他還“設計”了一套滑輪組。只要某個小太監站在梯子

 上,就可以輕松完成提水、倒水的過程。

 水泥牆需要凝固。

 在東宮湊合了一夜之後,第二天上午才是“見證奇跡”的時候。

 浴池的大小事先已經計劃好了,所以,殷清風只需要計算出牆的面積和瓷磚的

 面積,就可以指揮工匠開始粘貼瓷磚了。

 雖然這些工匠都是第一次接觸貼瓷磚的活兒,好在只要嚴絲合縫外,並沒有太

 多難度。

 就在長孫氏已經等得心焦的時候,殷清風笑眯眯的出現在她面前,“小侄不辱

 使命,現在請嬸嬸前往一觀。”

 長孫氏臉露喜色,卻矜持的說道:“帶路吧”

 她剛說完,就自顧自的走在前頭。

 殷清風莞兒一笑,跟在身後。

 “哇、唔~~~”

 一聲驚訝後,長孫氏趕緊用手捂住雙唇。

 青色的牆體和地面因為有瓷釉的反射,顯得熠熠生輝。但這不是長孫氏驚訝的

 原因。

 浴池長五米寬四米,其中一面池壁是斜面的,而斜面的頂端是四個圓形的凹

 面。只要人躺在斜面上,再將頭部枕在凹面裡,哪怕是睡著了也不怕。

 古人用的浴桶,只是一個大一點的木桶或木盆。想要洗澡,或者站著或者蹲

 著,屬實很累人。

 現代的公共浴池,也差不多,大多是方形或圓形的浴池。想要泡澡,必須等老

 老實實的坐好,根本就沒有什麽舒適可言。

 殷清風自己改進的木桶,是在裡面加了一個兩層台階。想慢慢享受的時候,可

 以坐在台階上不緊不慢的洗。

 所以,他現在設計的浴池就帶有斜坡和枕窩。

 浴池四面的瓷磚上是百花圖案、天花板是百蝶圖、浴池斜坡的背後是百子嬉戲

 圖、正面的牆上是百鳳求凰的圖案。

 所有的圖案都是淺浮雕,就連地面為了防滑,也是素色的一組組詩詞圖案:

 莊薑的作品《燕燕》、許穆夫人的《載馳》、班婕妤的《怨歌行》、卓文君的《白頭

 吟》、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蘇蕙的回文詩《璿璣圖》、左芬的《離思

 賦》、謝道韞的《泰山吟》等等,總之,都是唐之前出名才女的詩、歌、賦。

 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四友,代表了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但,這個說法要很晚才

 出現——最少,是在繪畫這種技藝被大多文人掌握之後的事兒。

 從帝舜的妹妹“夥首”——這個文獻最早提到的專業畫家開始,一直到三國時期

 的曹不興為止,繪畫的技術更多的是掌握在為帝王、諸侯建造陵墓的工匠手裡。所

 以, 我們能看到的古代圖畫都是從墓室裡找到的。

 從曹不興開始到唐朝初期,可被載入史冊的畫家只有衛協、顧愷之、陸探微、

 張僧繇、蕭繹、謝赫、曹仲達和楊子華等等寥寥無幾的人。

 這些人裡面除了最後兩位是北朝人,剩下的都是東晉和南朝出名的家族的子

 弟。但是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繪畫只是他們個人的愛好,並沒有作為一個“族

 學”傳承下去——除了殷清風出身的殷氏出外。

 殷氏家族可是被世人真正稱為“累代工書畫”的家族。

 長孫氏低低的驚呼後,環目四顧。

 她喃喃的說道:“以後本宮都想長住於此了~~~”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