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永世帝唐》第305 10章:新式兵器
殷清風看到任雲舞那滿臉的興奮就知道,他“設計”的新式高爐成了。

 “郎君,小的在三日前命人小試了一次,成了!”

 或許在他樸素的觀點裡,根本沒有想到年僅十八歲的他做出了什麽樣的成績,

 只是單純因為完成了郎君交代下來的任務而興奮。

 殷清風自己也正好趕時間,既然任雲舞已經試車了,他也就不浪費時間,“那

 就開始吧。”

 早已待命的工匠們立刻各安其職的忙碌起來。

 工匠們將鐵礦石、鐵粉、石灰石和事先燒好的木製活性炭按一定的比例配料,

 再加水濕潤、混勻和製粒形成混合料,布料於燒結爐上,然後開始煆燒。

 等燒結爐冷卻後將礦料轉進入煆燒高爐。

 煆燒高爐有煙道與去硫過濾爐聯通。二氧化硫氣體溶於水後生成亞硫酸後,另

 用密封的陶罐裝置。

 高溫的鐵水經過鐵水車,運到模鑄中冷卻,形成生鐵錠。

 炒鐵是古代鋼鐵冶煉匠人發明的一種簡便有效的煉鐵術。

 其方法是把含碳量過高的可鍛鑄鐵加熱到半流體狀態,再和鐵礦石粉混和起來

 不斷“翻炒”,讓鑄鐵中所含碳元素不斷滲出、氧化,從而得到中碳鋼或低碳鋼。如

 果繼續炒下去,就得到含碳更低的熟鐵。熟鐵再經過鐵匠的不斷敲打就是鋼了。

 至此,一套完整的煉製工藝完成。

 沒有等到最後,殷清風便去了任雲舞的休息室繼續完成九子圖。等到第二天起

 來時,任雲舞已經拎著一把寒光閃閃的長刀在門口等著他了。

 “三層~~~”見殷清風開門,任雲舞迫不及待的說道:“劈開了三層明光甲~~~~”

 三層?這麽誇張?

 任雲舞向旁邊一側身,露出後面披掛著的明光甲的木頭架子。通過最外面一層

 明光甲的肩膀處裂開的口子,可以看到第兩層明光甲也同樣被劈開,第三層的口子

 略小一些。

 小東倭就是一幫窮逼,還斬什麽草席,看看咱大唐多牛氣,直接用明光甲試刀!

 殷清風走近木頭架子,見第三層下面的木頭被砍了一道豁口。如果按照這個豁

 口的深淺來計算,再換一個力氣更大的人來劈,劈開四層是沒問題的。

 他回手把長刀接過來,顛了顛,大約十三四斤,略輕於製式長刀的重量。

 他把長刀遞給任雲舞,“包好,我要帶回去給太子看看。”

 他對冷兵器沒什麽興趣,但這是利用他貢獻的冶煉技術造出來的第一把武器,

 他要想辦法從李世民手裡要過來留個紀念。

 “長槍呢?長槍什麽效果?”

 任雲舞從旁邊的人手裡接過長槍遞給殷清風,然後指著明光甲的心口窩,“三

 層扎透了!”

 矛是槍的前身,二者的相似度雖然接近。兩者的區分是:矛頭比槍頭大,槍頭

 比矛頭細;矛刃又平又扁,怪異的形狀很多,比如蛇矛,而普通槍刃為三角眼棱

 形,兩面的中間線凸起,左右兩側二角突出對稱。

 西周的長矛分為酋矛和夷矛兩種,酋矛長四米,為步兵使用;夷矛長四點八

 米,適用於車戰。

 秦俑坑中出土了多件連柄銅鈹,長度在兩點八到三點八米之間,鈹與矛同屬長

 柄刺擊兵器,由此可推算,秦代長矛的尺寸與銅鈹接近。

 漢代出現了騎兵專用的長矛被稱為馬矟,也就是馬槊。因為騎兵的長矛的標準

 尺寸是一丈八尺,因此又有丈八蛇矛的稱呼。西漢一尺是二十三厘米,一丈八尺即

 四點一米。

 蛇矛的蛇自取自矟字的諧音,後世的文藝作品以訛傳訛,往往將其繪製成矛頭

 彎曲的形象,事實上那種彎曲的矛頭雖然也有實物傳世,但大多都是明清時期的產

 物,與蛇矛也並沒有什麽直接關系。

 魏晉南北朝時期,長矛的使用更加普及。但長度通常在六米左右,作為單兵武

 器使用的話是很不方便的。

 隋唐以前,槍多指削尖的木棍。《通俗文》中說,“剡木傷盜曰槍”,而從唐朝中

 期開始,人們開始把過去叫做矛的武器稱為槍。真正意義上的槍,此時才出現在歷

 史舞台。

 宋代長槍形製繁多。但《武經總要》雖然記載了騎兵用的單鉤槍、雙鉤槍,以及

 搗馬突槍,但沒有記載其長度。

 不過根據記載,當時還有專門用來守城和攻城的槍,其中攻城使用的槍柄一般

 不會太長,多在2米左右,便於士兵在狹窄的攻城車輛和城頭上操作。

 明代關於長槍柄長的記錄較多,朱元璋率領紅巾軍作戰時,會攜帶一長一短兩

 杆長槍,短槍一丈二尺,即三點八米,長槍一丈六尺,即五點一米。

 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提到過一種騎兵使用的線槍,又稱透甲槍。這種槍的槍

 頭接近槍鋒處先變寬,然後收窄至槍鋒,通長二點八。

 清代,《皇朝禮器圖式》中記載了十六種清代長槍的規格,其中最長的綠營釘

 槍,通長四點八米。

 到了天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設有專門的長矛隊,根據英國人伶俐的記載,太平

 軍的長矛用竹竿做柄,長二點五到三點八米不等。而其對手湘軍使用的長槍長四點

 五米,槍頭長十公分。

 對於古代的盔甲遭受的破壞力而言,長槍比戰刀、弓箭更加有效。弓箭往往無

 法射穿鐵製的盔甲,而戰刀的劈砍有時候也無法對盔甲的主人造成致命傷。

 但長槍可以從盔甲的甲片之間刺入身體中,尤其是胸口的位置,可以達到一槍

 斃命的效果。

 既然長槍注定是未來的冷兵器之王,殷清風就不可能隻拿出一個最普通的紅纓

 槍來糊弄。

 第一款:提供遠程打擊的投槍。靈感來自於現代競技項目標槍。

 現代標槍的規格是,男子標槍長兩百六十厘米。考慮到唐朝人的普遍身高在一

 米六八左右,他把投槍的長度定為兩米三。

 但他沒有改動標槍兩頭尖尖,槍身細長的外形,隻去掉了標槍的握手點。

 握手點看似只是為了方便運動員握穩標槍,但也是標槍的重心。重心越往前,

 標槍飛行的距離越短。去掉了握手點,士兵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和氣力的大小來掌

 控標槍飛行的距離。

 第二款:給落馬的武將和守城的士兵準備的放血短槍。略長一些的槍刃帶有正

 反四條血槽。這款短槍一旦刺入戰馬或人的軀體,戰馬和人會在及短的時間內喪失

 性命。

 第三款:專門針對馬腿的鐮鉤槍。

 第四款:蛇矛。外形就如《演義》中張飛的那件武器一樣。

 不但槍尖鋒利,整個矛頭也是鋒利的。使用者可刺、可挑、可戮、可劃,具有

 一往直前的突擊能力。使用者的臂力愈大,蛇矛愈有把攻擊對象穿透的強力效果。

 第四款:騎士槍。槍頭成錐形,且前部細長。

 在手柄處有寬厚的皮套套在騎兵的手腕上。當兩軍衝鋒時,配合戰馬的速度衝

 擊,其殺傷力是極為驚人的。

 第五款:阻擋長槍。

 這種長度為五米的粗鐵杆長槍,若是不看槍尖的部分,就是一個長柄的鋤頭。

 使用這種長槍時,先把那個“鋤刃”固定在泥土裡,從而減緩高速奔馳而來的戰馬對

 長槍和對士兵的衝擊力。

 這種長槍配合方陣前戰國時期已使用的鐵蒺藜,可以大大降低敵方騎兵馬速。

 等敵方騎兵的速度降下來後,不但槍兵可以自由殺敵,方陣後方的弓弩兵更是可以

 進行自由的射殺。

 第六款:普通長槍。槍身長四米,槍尖有血槽。

 設計出這六款長槍後,殷清風還提供了運用戰術。

 在野外與騎兵作戰時,使用阻擋長槍的士兵列陣三到四排。其身後是使用投槍

 的士兵。在這些士兵投擲三輪後,持普通長槍的士兵上前刺殺已經被減緩了馬速的

 騎兵。

 在守城時,前期是弓弩兵或投擲油罐子的士兵進行射殺,當敵方士兵攻上城頭

 後,由手持放血短槍或長刀的士兵與其作戰。

 實驗了冶煉高爐和長槍的效果後,殷清風就帶著任雲舞去了同官的耀州窯。

 在那裡呆了四天后,心滿意足的殷清風才動身返回長安。

 妹子們還沒回來,殷清風換了一身衣服,帶著長槍和長刀去見李世民。

 進到東宮不久,在路上就遇到了月眉她們的馬車。

 “郎君回來了~~”

 因為馬車停下了,月眉撩開窗簾一眼就看見了車外的殷清風,她下意識的喊了

 一句。也不等殷清風回答,她推開車門就跳了下來。

 月麗、魚娘四人也依次下了馬車。

 月眉拽著殷清風的袖子殷切的問道:“郎君,這次回來還走嗎?”

 郎君去陝州走了十一天,回來隻呆了兩夜又出去了五天,她很是想念。

 殷清風一邊向其他妹子點頭,一邊回答道:“不走了。年前哪兒也不去了。”

 魚娘問道:“聽郎君的意思,郎君年後要出去?下一次去哪兒啊?”

 關於出遊的事,殷清風還沒跟她們說,眼下也不是解釋的機會,“等晚上回去

 再告訴你們。你們最近怎麽樣?還順利吧。”

 月眉這個小迷糊,立刻被殷清風的問題引開了思路。她歡快的說道:“溫室裡

 的那些菜已經發芽了,孩子們現在上課都沒心思了,就想著往溫室裡鑽。”

 “那還不好辦?從明天開始暫停上課,讓他們在溫室裡呆上三天。這三天除了

 吃飯和便溺他們哪兒也別想去,看他們還收不收心。”

 妮子和魚娘眼睛一亮,“還是郎君有辦法。”

 正說著話,李世民帶著李晉安從外面回來了。不等殷清風幾人開口,李世民直

 奔背著刀槍的殷良而去,“快解開讓我看看。”

 李世民急切的像個孩子。

 殷清風讓妹子們趕緊上車,反正李世民現在也顧不上她們了。

 殷良也見慣了李世民,他一絲膽怯的表現也沒有,從容的解開刀槍套。

 “嘶~~~”

 殷清風設計的這款長刀,既又陌刀的鋒利又比陌刀的刀身寬厚。即使在接近刀

 柄處,依然是鋒利的。

 殷清風相信,李世民驚訝的不是這一點,而是刀身的彎曲。但這個彎曲度又不

 似阿拉伯彎刀那樣近乎一種圓弧狀,只是把後來出現的唐曲刀加長了刀柄而已。

 刀和劍一樣,源遠流長。

 石器時代有石刀,到了商、周已開始使用青銅刀了。在這個時期,刀的用途和

 劍一樣,主要用於防禦自衛、砍頭和割下敵人的左耳。

 從西周到春秋時代,產生了很多材質很高的劍。所以,劍是當時短兵器的主流。

 只是到了漢代,刀才取代了劍,成為短兵器中的佼佼者。

 為了適應和以匈奴為代表的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需要,漢代大力發展騎兵,刀

 這種兵器也隨之得到發展,並成為主要的戰鬥武器。

 在戰場上騎兵首先使用的是弓箭和長兵器,只是在沒有了長兵器,或進行近戰

 的時候,才使用佩帶的短兵器。以近戰為主的騎兵,在騎戰中,常常相錯廝殺,適

 合劈砍的短兵器就成了主兵器被使用。

 在這種以劈砍為主的戰鬥中,刀劍相拚時,刀背很厚的刀類兵器就佔了構造上

 的優勢,不容易折斷。這樣,單刃的刀就取代了雙刃的劍,成為騎兵的重要裝備兵器。

 出於同樣的理由,步兵也大量裝備了這種厚重刀背的單刃刀。

 刀之所以能取代劍的另一個理由,是刀的製造成本比劍低,而且生產時間短,

 因此用它來裝備軍隊更有利。

 在漢代,由於刀的使用在軍隊裡相當普及,受此影響,從皇帝到大大小小的官

 吏,早時佩帶的兵器換成了厚背的單刃刀,而少見帶劍的了。

 在西漢,官吏們佩劍是一種義務。而到了東漢,劍和刀已處於同等地位,擇其

 一種即可。但是,除了特殊的儀式或場面,佩帶刀則是最普遍的。

 從刀這種冷兵器誕生以來,它的形製就是刀身筆直、刀身狹長的直刀。隋環

 首刀、唐佩刀、宋朝手刀皆是這樣的形製。

 殷清風解釋道:“大唐現在使用的佩刀或戰刀小侄稱為直刀。

 直刀主要殺傷方式是憑借巨大的重量優勢加上一定的速度劈砸,產生深可斷骨

 的縱深創口,同時由於直刀的重量很大,可以隔著盾牌或全身甲衝擊對手的內髒和

 骨骼。

 當然,陌刀除外。

 侄兒設計的這柄彎刀,主要殺傷方式是借助速度優勢在馬身交錯的瞬間破開敵

 軍的身體。這種方式對於輕甲或無甲的士兵有著巨大的致命性,可以瞬間產生不深

 但面積巨大的破壞面,切斷大面積的血管使其在短時間內斃命。

 當然,對比之下,在騎兵對衝的戰鬥中直刀比彎刀效果更好。

 而如果是單對單的作戰的話,直刀的長度優勢和破甲力皆勝彎刀一籌。但是直

 刀的重量使得直刀手的體力消耗很快,而且,使用直刀後。一旦出手就不容易收回

 防守。

 在這一點上彎刀由於重量不大,可以攻防兼備並且節省體力,而且攻擊速度快。

 此外,如果雙方經驗不足,彎刀的彎形刃的攻擊范圍和攻擊速度都很難預測,

 而直刀的攻擊軌跡就可以比較簡單地預判,這也是一種優勢。

 但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彎刀離開騎兵對衝的速度優勢以後殺傷力實在是

 小,往往只有擊中要害才能造成致命殺傷,而雙手持握直刀卻可以一擊致命。

 所以,若是軍中配備了彎刀的話,騎兵只能反覆的衝殺,而不能待在原地與地

 方對砍。”

 說完這些,他又補充了一句,“是否使用又如何使用彎刀,全在叔叔一念之間。”

 李世民揮舞了幾下,說道:“這刀是你命人造出來的,你總得說兩句吧。”

 殷清風道:“在大規模騎兵戰上, 此兩者各有側重。如果是與突厥這樣沒有什

 麽護甲的輕騎兵作戰的話,彎刀的適用面高於直刀;在大規模步兵戰上,彎刀遠不

 如直刀。”

 “也就是說,這柄長刀適合對突厥作戰了?”

 殷清風道:“如果叔叔難以抉擇,就交給軍事學院那些博士們去商量好了。”

 “這個主意不錯。”

 說完了長刀,李世民的注意力轉到了長槍上面。

 槍、矛、槊本就類似,殷清風沒有解釋更多,而是直接掏出了他寫的關於如何

 使用各種長短槍的內容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見殷清風遞過來的冊子紙張不少,他說道:“先去書房吧。”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