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永世帝唐》第195章:杜絕隱患
殷清風沒想到他反應這麽快,他奉承的說道:“小侄對叔叔的睿智,敬佩得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

隨即,他說道:“那你打算讓他進入兵部任職嘍。”

殷清風說道:“將文武分離只是第一步。若隻停留在這一步,他們早晚還要勾結在一起的。比如說,某個世家既有子弟既出仕為官,又有子弟在軍中。那麽,分離文武就沒有意義了。”

李世民萬分期待的看著殷清風。

“小侄的諫議是:在兵部內設立督查司,職能與禦史大夫相同。

但是,從此以後,督查司的人代替禦史大夫,專門監督文官;而禦史大夫則負責監管武官。”

“妙啊!”

李世民興奮的站起來,揮了一下拳頭,“從此以後,非但文武不相統,而且還要...”

“還要交叉監督。”

殷清風替他補充了一句。

“對!交叉監督!哈哈哈,看以後何人能禍亂大唐的江山!”

李世民越想越興奮。

“妙~~~真是太妙了~~~~”

等李世民興奮夠了,殷清風說道:“所以,以後再挑選禦史大夫和督查司的人,一定不能有利益的牽扯、不能有姻親的牽扯。也就是說,禦史大夫與軍中的人沒有關聯,督查司之前也不認識任何一位文官。”

李世民深以為然。

隨即他就想到了之前殷清風提到的密諜。

如果成立了密諜,文武百官的動向他就能得到掌握、就不用再擔憂文武勾結了!

嗯...這件事自己要好好琢磨琢磨。但是...要不要問一下他呢...

李世民說道:“杜伏威就是這督查司的首任官長了?”

殷清風回道:“他與朝中各文武從無交集,才能也足以擔任。即使身在兵部,但由接觸不到兵權,叔叔還擔心他有異心嗎?”

李世民點點頭。

“叔叔這太子的位置還沒坐上太久,若現在就向聖人提及,阻力應該很大。”

李世民再次點點頭。

“這幾年先讓小侄的義兄將皇澤院辦起來,到時候在那些文官面前也有一定的威嚴。”

“好!就這麽說定了:他將各地的皇澤院建成之日,就是他進入督查司之日!”

李世民立刻拍板做了決定。

殷清風一拱手,“那,小侄就代義兄恩謝叔叔了。”

李世民一擺手,“相比一個督查司的官長來說,你今日這兩策才是我看重的。而且,這兩策出自你之手,若他做不好,我就唯你是問了。”

殷清風沒說是也沒說不是,他說道:“為了保證不受干擾,這督查司只在名義上歸兵部管轄,具體行使職能的時候,兵部沒有任何權利干涉。也就是說,聖人直接統禦督查司。”

李世民長呼了一口氣。

他以為殷清風只是來給李伏威謀個差事的,沒想到收獲竟然這麽大。別說給他一個督查司官長的位置,就是殷清風讓一頭豬來坐這個位置,他也不會反駁的。

相比大唐的長治久安,一點小小的交換根本不算什麽。

殷清風為了安排好杜伏威,這個想法他想了好久了。要不是杜伏威自己把皇澤院的差事攬下來,他今天的建議還要再晚幾年拿出來。

既然已經開了個頭,關於軍事上的,他索性再說幾句。

“文武相互交叉監督,只是一個舉措。在小侄看來,大唐還有更深的隱患。”

剛才還心情極好的李世民,被殷清風這話嚇得夠嗆。

更深的隱患?聽他的意思,不但有隱患,而且隱患極深。自己怎麽不知道?

“你...你,

快說!還有什麽隱患?”李世民有些急了。

大唐立國才幾年啊?他這位置還沒坐熱乎呢,怎麽就有隱患了?

殷清風這是嚇唬李世民呢。真正的禍根現在還沒種下呢。

“隨著國力的興盛,大唐對外用兵是必然的。不管大唐以後的目標是誰,都距離長安極遠。小侄擔心朝堂上為了便於管理這些新增的疆土,而讓鎮守的武官權利過大。”

李世民松了口氣,“你是說,現在還沒有隱患?”

殷清風說道:“現在的確還沒有。但為子孫計,有些事情要未雨綢繆才好。”

李世民剛才被吊起來的那顆心多少有些落回去了,“那你說說,怎麽個未雨綢繆法兒?”

李世民到女帝時期,唐軍先後擊破了東突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諸部,設立都督府;此後,又滅了高昌、擊敗了西突厥。唐朝為了治理這些地方,先後在新疆以西,波斯以東的地區分置十六個都督府、七十二個州,一百一十個縣。

為了方便管理這些距離長安遙遠的疆土,女帝嫩手一揮,藩鎮就出現了,節度使制度雛形也就有了。

雛形既然有了,就要發育、發芽、發酵。

發酵的第一個因素,是均田製的崩塌。

從李治、女帝以來,均田製漸趨破壞,流民、逃戶大量出現。李隆基時期曾采用很多種辦法試圖解決。其中的一個辦法是,招募流民為兵。

嗯...趙宋使用的路子和這一樣,但卻是另外一個極端。

但這個辦法卻使這批人漸漸成為雇傭兵而不可隨意脫離軍隊。於是,由於均田制度的崩潰,導致了唐朝的兵製從府兵的征兵製向募兵製演化。從此,各地藩鎮就有了足夠的兵源。

第二個因素:在李隆基執政的中後期,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內部權力鬥爭上,開始大量啟用胡族的武將來壓製太子李亨的力量。 於是,他就成了大唐江山的掘墓人。

要不是那些胡族的文化底蘊太低,要不是大唐還有一些老底子,李唐政權也不會又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早就成為了第二個南北朝了。

事實上,五代十國也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上的南北朝。這些政權的建立與覆滅,對中華文明的破壞也不亞於南北朝時期。

現在均田令被破壞的可能基本可以降到最低了,剩下就是制度的問題了。現在趁著李世民還在的時候,必須拿出有效的辦法來杜絕悲劇的出現。

“消滅四方的胡族和蠻族之後,必然要治理這些疆土。但治理之初必然要有軍隊駐扎,以防止余孽叛亂。而,隱患就出現在這些軍隊的身上。

假如朝堂為了讓軍隊有足夠的兵源與財力駐扎和平叛,而讓軍隊的官長掌握地方的財政、又可就地征兵,看似有效,卻深埋禍根。

一個武將掌控幾千幾萬的軍隊,又遠離長安、又不虞錢財短少、還有足夠的兵源,一旦朝堂的局勢不穩,這些武將,或單獨或聯合舉兵,即使朝堂有能力將他們鎮壓下去,大唐也將走向日落遲暮。若再無中興之主,大唐的國祚就算是走到了盡頭。”

李世民越聽越驚悚。

仔細想想,若是沒有殷清風今天這番話,將來他未必不會像殷清風說的那樣,將征兵權、地方財政權交給駐軍的將領。

誰敢保證每一代的帝王都是英明賢主?一旦連續出現一兩代、兩三代的昏君,那些武將的約束力將越來越低,直至他們掙脫束縛而起兵造反!

他陰沉的臉,問道:“你有何良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